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王姗姗 王晓燕(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副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发展新质生产力呼唤新型劳动者。加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要以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擎,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坚定不移地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贯穿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全过程。 创新发展:推动劳动教育教学新形态 劳动教育的创新发展要彰显时代特征。当前,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以创新的方式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劳动力组织形态,同时,传统的社会劳动形态也呈现出交叉融合的趋势,创造性劳动和复合型劳动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劳动新形态。面对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劳动教育也要与时俱进,紧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积极拓展和丰富劳动教育内容,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在传授传统劳动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适当引入现代科技创新、前沿数字技术、智能生产制造等现代劳动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现代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另一方面,主动变革劳动教育方式,在安排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项目时,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要注重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结合学科和专业强化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等,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创新创造能力。 协调发展:以劳动教育促进“五育”融合 劳动教育的协调发展要坚持“五育”融合。坚持“五育”融合,是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的思想、内容和方法有机融为一体,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培育新型劳动者打下坚实基础。这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充分挖掘各学科中蕴含的丰富劳动教育资源,并有针对性地将劳动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通过开展项目化学习、探究性学习和主题式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二是加强实践训练,在科学、物理、化学、体育、信息科技等学科教学实践中增加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训练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三是加强活动融合,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校园特色活动以及研学旅行等,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绿色发展:科学把握劳动教育规律 绿色发展关注的是人与自我、他人、自然及社会的和谐共生。劳动者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其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劳动教育实施,需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科学把握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四个育人路径:一是课程育人,中小学要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劳动课程和劳动周;职业院校要把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有机地融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普通高等学校要把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二是活动育人,利用劳动节、植树节、端午节、志愿者日等重大节庆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主题教育,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增强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树立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的家国情怀。三是实践育人,中小学可以利用农业生态园、产业科技园等社会资源开展实践活动;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可以选择包括现代农业、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内的各类产业项目开展劳动实践,以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能力。四是文化育人,将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营造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校园风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开放发展:形成多方协同育人格局 劳动教育的开放发展离不开多方协同育人。加快培养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新型劳动者,需要多方密切配合,建立协同机制,形成育人合力。为此,一是家长要主动尽责,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劳动教育指导培训和家校互动活动,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二是学校要积极主导,特别是普通高等学校要将劳动教育有机纳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高校与行业骨干企业、高新企业、中小微企业紧密协同,注重分析相关劳动形态发展趋势,强化劳动品质培养。三是社会要有效支持,工厂、农业基地、博物馆、福利院等各方面应充分履行社会责任,为大中小学提供劳动教育所需的实践场所。高新企业应加强与学校合作,积极开发实践性课程,共同建立实习基地和实训基地,通过真实的生产实践和创新项目,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为培育新型劳动者打好劳动底色。 共享发展: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劳动教育的共享发展要依托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为了更好地推进劳动教育提质增效,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加强劳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有效整合区域内学校劳动教育精品课程、优秀课件、校本教材以及典型案例等优质资源,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为各级各类学校有效落实劳动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二是加强劳动教育平台的互联共享,全面打造区域劳动教育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对各级各类学校劳动教育的智能化管理和精准化评估,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劳动教育育人成效。三是加强劳动教育师资的互通共享,邀请各行各业的工匠大师、非遗传承人、劳动模范担任学校劳动教育指导专家,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行业知识。同时,组建区域劳动教育专家委员会和专家资源库,为学校提供劳动教育实施所需的人才支持。(来源: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