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王夏雨(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技术赋能下的文化产业正经历转型与重塑,文化消费呈现巨大发展潜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就“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我们要用好互联网与数字经济带来的创新力量,通过文化资源数字化、产品化、产业化、规模化、国际化,推动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文化服务形式、文化体验及产业模式,进一步激发文化消费新动能。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拓宽了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和创新路径。 数字技术赋予文化消费与生产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形式。在数字技术兴起之前,文化消费往往受到地域、交通等限制。数字技术的兴起打破了这种局限,使得文化消费成为更广范围的共同体验。无论是通过在线阅读文学作品、观看数字化电影,还是参与虚拟现实的文化体验,消费者都能够享受到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更是为文化消费市场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方式。消费者可以通过VR设备体验身临其境的文化场景,如虚拟博物馆、虚拟演唱会等,增强了文化消费的沉浸感和趣味性。 数字技术催生文化消费与生产的巨大潜力和需求。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尤其是数字素养的提升,人们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多样性需求不断增长。同时,数字技术发展也为文化消费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选择,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文化产品的设计与创新中。这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此外,移动支付和区块链技术的日益普及,不仅可以实现文化产品交易的快捷与安全,还能有效保护文化产品版权。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文化消费与生产带来了空前的创新发展机遇。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创作、展示和传播机会,从而丰富了文化产品的多样性,使得优质文化产品能够更广泛地被消费者接受和喜爱。同时,社交媒体和直播平台等工具使消费者能够实时互动和交流,深入参与文化活动。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文化体验的可及性,还增强了其互动性和参与感,为文化产业的生产、传播、营销等环节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通过数据分析等手段,文化企业能够精准地定位目标受众,提供个性化、精品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实现产业链条的优化和智能化管理,从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同时也应认识到,进入数字时代,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发展亦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问题。例如,信息碎片化容易导致文化消费的浅层化;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作品的传播范围有了更大的空间,但同时也给文化产品的版权保护带来了新的问题。面对这些挑战,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并采取有效措施,着眼于推动文化与科技结合,利用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赋能文化需求和供给两端,创新数字文化消费方式和生态体系,持续激发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新活力。 第一,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丰富文化消费供给。在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持续提升的背景下,技术应用的全面深化带动了创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与日俱增。同时,随着人们对文化品位、鉴赏水平和服务体验要求的提高,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变革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要依托“优质文化+数字技术+成熟工业”的创新模式,加快数字文化产品、业态和传播创新,盘活文物、场馆、演艺等文化资源,提升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水平,引领文化消费潮流。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统筹推进数字影视、数字出版、数字演艺、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实现数字技术与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融合,实现文化产业全要素数字化转型。 第二,打造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拓展文化消费空间。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创造出更多、更新颖的消费场景,使消费者在消费文化产品的同时沉浸式互动式体验文化趣味。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推陈出新,既利用已有数字技术手段,巩固并扩展传统文化在数字领域的展示空间,还要将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尖端技术嵌入文化产业创新全链条和全过程,促进前沿虚拟现实空间技术在文化娱乐、旅游、展览、艺术、体育等消费场景的应用,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搭建更富想象、更具智慧的文化消费新环境。 第三,鼓励创新和审慎监管相结合,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生态。数字文化产业是一个技术驱动和创新密集的新兴领域,在鼓励创新的同时也必须确保遵守法律法规。例如,针对数字化技术可能带来的版权侵权问题,相关部门可以加强版权保护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利用先进技术,切实保护文化产业合法权益;针对信息传播不规范等问题,应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内容管理机制,促使相关方更加负责任地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助力。(来源: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