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佚名
春耕节骨眼上,湖北省浠水县西洋河水稻合作社理事长卢华有点着急上火——今年种什么品种的水稻?怎么种?
种了10多年水稻,突然不会种田了,卢华的“春耕烦恼”,也是全省许多种粮大户面临的新困惑。
随着国家粮食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优质优价、劣质低价”的市场信号日渐明晰,“国家照单全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农民种粮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4月12日,全省水稻观摩现场会在监利召开。25名种粮大户、合作社理事长和企业负责人齐聚“全国水稻生产第一县”,碰撞新理念,学习新技术,探索“新稻路”。
种粮困惑
“老把式”咋失灵了?
监利县三丰农机合作社水稻育秧基地大棚,插着10多个水稻新品种,天门市瑞丰合作社理事长鲁文武一边看,一边认真地做着笔记。
“年年种,年年赚不到钱,感觉种田的老经验不管用了!”带着深深的疑惑,鲁文武来到监利,寻找破解之策。
今年50岁的鲁文武,有着30年的种粮经验。早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技术熟练、年富力强,鲁文武在天门种植27亩水稻田,在当时是个“种粮大户”。
种粮是鲁文武最拿手的本领。谁料,这个“看家本领”突然失灵了。
两年前,鲁文武带领的合作社种植了2000亩水稻。稻谷丰收了,运到粮库,价格却低于收购价2毛钱,原因是品种杂乱、品质平平。鲁文武不甘心,愤然将稻谷拖了回去。他等了几个月,找了多家大米加工企业,稻谷仍然卖不起价钱,最后,不得不以低价出手,亏了几十万元。
鲁文武的遭遇,黄梅县中顺农民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陈忠感同身受。
合作社与广东一家大米加工销售企业长期合作,合作社将稻谷运往广东,加工成品牌大米出售。
5年前,陈忠渐渐发现“稻谷不好卖了”。一样的品种,一样的种植方式,稻谷价格却一年比一年低,广东那边给出的理由是“品质太差,市场不好销”。有一次,一批稻谷运过去,大米加工企业检测后,认为不宜加工成大米,拒绝收购。怎么办?拖回去,还得支出运费,无奈之下,陈忠将这批大米低价抛售给当地一家饲料厂。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多数种粮大户或多或少都有过“卖粮艰难”的心酸经历。
如今,市场怎么了?田到底应该怎么种?种粮大户们不约而同地发问。
风向转变
稻谷好不好市场说了算
对于“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句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游艾青有着更深的体会。
“不仅要保证产能,更要保证品质。”游艾青常年在粮食产销领域奔走,对于市场变化的感知,先人一步。
以往,省内一些大米加工企业,收什么样的稻谷,就加工什么样的大米,既不讲品质,也不讲特色。随着市场的变化,低端大米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他们主动联系省农科院,要求量身定制企业自身需要的稻谷新品种。
游艾青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吃好、吃得放心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如果延用原有的老套路种粮,将难以跟上市场要求。
消费新模式,引领新的粮食安全战略。近年来,国家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建立以市场定价为主体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一方面全面下调稻谷最低收购价,让粮价逐步回归市场;另一方面,提高粮食收储质量标准,四等及以下的粮食由各地组织引导进行市场化收购。
简而言之,稻谷卖得好不好,市场说了算。
省农业农村厅在多次调研中发现,对于市场的变化,少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仍然后知后觉,受惯性思维影响,他们仍抱着种“政策粮”的想法。受此思想影响,一些种粮户多年来种植品种陈旧、模式单一、忽视品牌,市场风向一变,难免出现销售困难。
幡然觉醒
不种优质稻就没有出路
两天的学习观摩,种粮大户们思路不断开拓,信心也大大增强。
监利县名宇米业公司展示厅,一款精美包装的富硒大米吸引了种粮大户的目光。得知这款富硒米每公斤售价超过16元时,大伙儿心中一震。
“不种优质稻、特色稻,就没有出路。”汉川市大地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裴金刚由衷地感慨。
水稻是湖北省第一大粮食作物,近几年一直稳定在3500万亩以上。如何提升种粮效益?
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罗昆介绍,近年来,我省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计划,推广了一批“水稻+”绿色高效模式,虾稻、再生稻、特色功能稻、高档优质稻的优势产区正在形成,全省优质稻的种植率达到了77.3%。
发展水稻产业,眼光又不能仅仅局限于水稻。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湖北水稻产业更具竞争力,各地探索了一批稳粮增收的新路子。
襄阳,探索稻经轮作模式,既提高了效益,又解决了稻草综合利用的问题。应城,提档升级优质糯稻,通过五粮液、茅台酒、三全食品等国内酒业和副食品加工巨头的订单收购,每亩糯稻较普通水稻可增收200元。宜昌市夷陵区,将水稻产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衍生出稻田观光、稻田艺术、稻田运动等特色产业。
换种思维来种田,走出具有湖北特色的“新稻路”,一个小小的现场观摩会,给大家无尽的启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