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文化振兴   “大思政课”如何做好“大”文章
返回列表
查看: 84|回复: 0
收起左侧

[乡风策略] “大思政课”如何做好“大”文章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5-31 10: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张凌(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为新时代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思政课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和关键课程。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教育部、中宣部等十部门也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表面上只有一字之差,实质上是办好思政课的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和格局再拓展。“大思政课”是把校园小课堂和现实大社会相结合的教学创新实践活动,“大思政课”之“大”,在于要胸怀“国之大者”、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带领学生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学习思考,在时代大变迁中正确认知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

“大思政课”要立足大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以及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的决策部署,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厚植文化根脉,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自觉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不断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引导学生树立观察和把握事物的正确立场观点方法,传承伟大民族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昂扬时代风貌,奋力谱写新的时代篇章。

“大思政课”要培养大人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着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综合素养、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人格之大在于素养之大,具体表现在知识、能力和思想三个方面。知识包括有字之书(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和无字之书(人生经验、社会知识),能力包括表达沟通、团队合作、组织协调、实践操作、创新意识等,思想包括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家国情怀等。培养大人格,高校需要结合青年的时代特征,契合拔尖人才的成长规律,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底蕴。

“大思政课”要造就大先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造就大先生,一是建好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引导思政课教师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培养既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又具备科学的思政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复合型思政教师。二是打造全员思政的大先生群体。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充分发挥院士等顶尖科学家的榜样示范作用。广泛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党务行政、辅导员等队伍的专业素养、树立精神标杆。三是实行思政课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制度。形成英雄人物、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先进代表,革命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讲解员、志愿者经常性进高校参与思政课教学的长效机制。

“大思政课”要善用大资源。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应把思政课放在40多年改革开放史、70多年新中国史、180多年近现代史、500多年社会主义发展史和5000多年中华民族文明史中来考察和分析,加深理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大思政课”要汇聚大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大思政课”是一门社会大课,是系统工程,仅依靠学校远远不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需要开门办思政课。在学校层面,明确德育主体和责任清单,构建由“点”到“线”、聚“面”成“体”,“面”“面”俱到、多“体”联动的思政教育场景,在场景、链条中有效发挥思政课各主体的引领、协同、支撑作用,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达到启智润心的育人效果。建好用好青年研究中心,加强红色思政实践教育,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精心组织开展书记、校长及各院系负责人“思政第一课”等活动,完善思政课程体系。在社会层面,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汇聚更加开放多元的“大思政课”资源,形成“大思政课”合力、构建协同一体的“大思政课”机制。

“大思政课”要构建大系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要以系统观念、全局意识、战略思维,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立体结构,为落实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根本任务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一方面,加强党对思政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职能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其统筹协调功能。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责任制。各基层党组织书记和院系、行政部门负责人,专业教师、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均应承担起思政工作的重要职责。另一方面,通过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氛围保障。积极探索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与“大思政课”工作格局的联动机制,加强制度的流程化和可操作性,加强制度宣讲和信息公开,建立健全制度运行体系。

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已整体进入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为做好思政育人“大”文章提供了重要方向指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校应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青年大学生构筑精神基石、夯实人生根基,为中国式现代化培育时代新人,书写铸魂育人的奋进新篇章。(来源:光明日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129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