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三农调研   玉米制种迷局:未来数年将有种企倒闭潮?
返回列表
查看: 42|回复: 0
收起左侧

玉米制种迷局:未来数年将有种企倒闭潮?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70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7022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5-31 16: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张掖甘州某玉米制种基地,技术员正在喷施农药,防治红蜘蛛虫害。受访者供图
  “全国玉米制种面积或下滑至360万亩。”“张掖甘州制种减少了十几万亩。”“新疆伊犁制种萎缩了1/3。”“代繁公司接到的订单明显变少”……
  转基因产业化放开,叠加种子库存量大等因素,不少中小企业正在主动压缩玉米制种面积。
  转基因产业化,为玉米制种带来新的危与机。但影响究竟有多大,业内认知仍然存在分歧。
  01
  全国玉米制种或降至360万亩
  四月中上旬,甘肃张掖的各大玉米制种基地陆续播种,目前已进入小喇叭口、拔节等生长时期。
  近日,当地气温较去年同期略有升高,前阵子还下了雨,但总体影响不大。接下来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中后期的高温天气、用水量调减。
  “正常来说,一亩制种玉米在整个生长期大约需要400方水滴灌,目前限制用量在300多方,降水量大的话,就能补上缺口。 ”某业内人士介绍,张掖今年或将进一步限缩制种用水。
  今年是转基因玉米制种放开面积限制的第一年。
  由于转基因放开、种子库存量大等因素,部分种子企业压缩了常规杂交种的制种面积,大多数基地的玉米制种面积出现了明显下滑。
  据公开报道,今年甘肃全省的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左右。但业内人士透露,仅张掖甘州一地,制种面积就减少了十几万亩。
  另一位业界专家则向记者预测,今年全国的玉米制种面积,或将由去年的462万亩,大幅下降至360万亩左右。
  目前,隆平高科及联创种业、登海种业等头部种企已有多个转基因品种通过审定,随即进一步扩大了转基因制种面积。部分转基因种子尽管价格很高, 但销售火爆。业界有传,某大型头部种企今年在张掖的转基因玉米制种达7万亩。
  与此同时,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并未涉足转基因。某种子企业表示,在未来三四年内都没有进入转基因的计划。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多数大企业的制种面积相对稳定,但中小企业的库存普遍较多,销售压力和资金风险巨大,在制种订单上的降幅尤为明显。“主要是代繁公司接不到制种订单了,中小种子都在减少制种生产。”
  某大型种企的制种技术员介绍,大企业在制种面积、品种竞争、市场营销等方面更有规划和优势。其所在企业每年保持零库存,部分品种供不应求。
  据全国农技中心早前预测,2023-2024年度全国范围内的玉米种子总供需比达167%,属于供过于求偏重。
  02
  “有的非转基因表现反而更好”
  制种是转基因产业化的关键环节。转基因产业化,也对玉米制种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就目前来看,还有很多不明朗的地方。
  有预测认为,我国转基因玉米的市场渗透率将在五年后达到90%。部分业内人士对此并不认同。
  “今年接到了一部分转基因制种订单,但规模没有特别大。”“目前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都比较大。“今年的品种结构、面积占比较往年变化不大。某种企负责人表示,公司今年在张掖自繁、代繁制种面积合计在2万多亩。
  另一头部种企的制种技术负责人则向记者表示,不便透露今年的制种计划。尽管自家也有转基因品种过审,但自有的多个非转基因品种在东北等地的销量逐年上升,“甚至打败了转基因种子。”
  不可否认的还有,部分转基因品种在西北等主产区的种植效果不太明显,在产量、抗性上的优势不突出。“西北的虫害主要是红蜘蛛、蚜虫,种转基因后还是要打药。”“农户基本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就是感觉没那么有必要。”
  此外,在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下,部分人对转基因产业化的未来走向仍心存疑虑,持观望态度。“但争论也仅限于网络上,实际上该干嘛还干嘛。”
  在种植上,转基因玉米制种的隔离条件要求严格,基地会在制种田周围种上麻子、不育系玉米等高杆作物,形成更大的隔离区。
  2023年,新疆杂交玉米制种面积达168.9万亩,首次超过甘肃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省份。
  目前,甘肃、吉林、云南等地的部分区域已放开转基因制种,新疆则尚未获批。新疆伊犁某种企负责人表示,“希望新疆的转基因玉米制种也能尽快放开。”
  03
  “未来数年有一大批玉米种企倒闭”
  2023年是我国玉米制种成本最高、面积最大的年份之一。今年,玉米制种面积收缩,成本也迎来下降。张掖的玉米制种亩保产值普遍下降200元左右。伊犁等地的玉米制种成本也有明显下降。
  转基因持续放开,在转基因品种审定数量增加,且大概率都是大单品的情况下,相关企业势必进一步扩大转基因玉米制种,进而压缩非转基因种子的市场空间。
  有业内资深人士认为,未来数年里玉米种子供过于求的局面或进一步扩大,将有一大批玉米种业企业倒闭。“经过三年的省域大面积示范后,2026年转基因或将在全国放开。”
  在新一季玉米制种尚未开展前,便有专家呼吁“行业慎重生产、调整好供求关心”。
  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选择主动规避因品种更新换代、转基因玉米种子生产快速增长而引致的库存种子大规模转商风险。
  接下来,种子企业还能做什么?
  “气候异常对制种带来重重挑战,严格质量控制、生产优质种子关乎企业的生存。”一业内人士表示。
  近年来,早春低温频发、授粉期高温干旱加剧、收获期早霜提前。此外,病虫害频发,人工紧缺,机械去雄、果穗收获、烘干等关键环节的机械化配套有待加强,都加大了玉米制种的难度和风险。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选育品种要更加以市场为导向,提高选育标准。
  全国玉米种子市场总量有限,就现状而言:高产、多抗、耐密、广适的品种受市场欢迎,区域性新审定品种需求稳定,传统大路品种将随季节推移销量逐渐减少。
  与此同时,市场营销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某种企的制种技术员从事玉米制种20余年,现在越发“心累”。“以前一个大品种、好品种包打天下,现在品种天花乱坠。宣传五花八门,竞争压力很大。”
  “市场竞争是品种、品牌、品质、价格和运营手段的综合竞争,更多的朋友要么在被淘汰,要么在被淘汰的路上,关键是有的被淘汰都不知道,还在拼命挣扎。”某业内人士认为。
  对于尚未入局转基因赛道的企业,业内人士则建议,要找准出路,一是“嫁入豪门”,“打扮一下”并入大企业后做好代理销售。二是“成为豪门”,发展壮大自身,兼并具有转基因品种的中型企业。三是转换赛道, 转向从事水稻、小麦、瓜菜等常规作物种业。
  “当然,大企业也有大企业的弊端和通病,相对不灵活,中小企业在特定区域、特定领域也能过得很滋润。”一业内人士说。
  编后
  转基因产业化浪潮奔涌。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是我国追赶世界科技前沿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即日起,南方农村报、农财宝典推出生物育种产业化系列报道,围绕转基因、基因编辑产业发展,聚焦行业生态、品种竞争、抗性治理、玉米制种等主题,呈现中国生物育种产业化的最新风貌。(来源:种业宝典)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791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