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情研判   麦田托管 山东这地“粮食囤”增产有方
返回列表
查看: 41|回复: 0
收起左侧

麦田托管 山东这地“粮食囤”增产有方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71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710937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6-6 11: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6月1日,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郓城县丁里长街道的小麦喜开“第一镰”,拉开了全县144万亩小麦的收割序幕。

  站在丁里长街道20万亩高标准农田里,空气中弥漫着小麦的清香。在农机手熟练的操作下,一台台大型收割机在麦浪中穿梭,收割、脱粒等一气呵成。不一会儿,金黄的麦粒便从收割机中倾泻而下,装入拖拉机。

  郓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朱以发掐下一株麦穗,在手心里揉搓几下,轻轻一吹,几十颗饱满的麦粒就露了出来。“难得的琥珀色!今年的麦穗个儿大、籽粒饱满,长势很好。经过测算,这地块每亩有45万穗左右,今年亩产应该在600公斤以上。”朱以发说。

  “新式收割机马力大、收得快,三四百亩的地块,四五台机器只要半天就能收完。”说着,朱以发和两位农技师拿着一平方米大小的铁框,来到一块收割完的麦田里,进行机收损失率测定。“0.65%机损率,低于去年全省小麦平均机损率0.99%的标准。”朱以发说,机械化作业让农民告别了劳累的人工收割,机收减损技术的推广也成了实现粮食增产的“无形帮手”。

  郓城全年粮食生产面积269万亩、总产26亿斤以上,连续11年获评“全国超级产粮大县”。丁里长、张营、黄泥冈、随官屯等镇街,因耕地肥沃、粮产丰硕,周边近20万亩土地向来有着“粮食囤”的美誉。但一段时间以来,农民种粮丰产不丰收,加上天气因素制约,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

  在丁里长街道张武屯村,村党支部书记张维蛟告诉记者,张武屯村处于“粮食囤”的中心区,一次偶然的机会,村“两委”干部与郓城县粮好润农公司负责人交流,了解到公司在粮食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后,双方一拍即合。郓城县粮好润农公司给张武屯村提供土地托管、流转服务,带动农户增产增收,激发了群众种粮积极性。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设粮食烘干设备、存储中转仓,辐射带动周边乡镇20万亩耕地的粮食产量提升10%、附加值增加20%。

  对处于粮食高产示范创建区的5个乡镇,郓城县着力推进土地托管基地建设,按照“打造3公里服务圈托管土地5万亩”的标准,建设为农服务中心4处,构建农资经营、代种代收、统收统管等综合服务网络。目前全县土地托管面积达到110万亩,流转69万亩,托管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七成以上。

  依托规模化托管、机械化作业,郓城县去年粮食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分别比上年增加16.3万亩、58.9公斤/亩、23.03万吨。在全县3万亩“吨半粮”示范区,小麦、玉米单产分别达到642公斤/亩、875公斤/亩,顺利完成创建任务。

  粮食增产提质,科技是底气。郓城县依托粮好润农、众好田农业种植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项目式运营、科学化管理,实现了农业生产由“靠天气”向“靠科技”转变。省农科院团队在丁里长街道佀垓村麦田种植400亩蛇床草,既能防治害虫、免打杀虫剂,还能增加收益,让生产田变景观田。同时,郓城县筹建全省首个县级农业高端专家库,培育抗病、抗虫、抗旱优良作物品种,推广玉米高产耐密新品种植,开展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有效提高了粮食产量。(来源:金台资讯)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2 | 帖子:2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