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不知不觉中,牧原股份的股价已经悄然涨上来了。从去年10月23日的低点算起,截至7月5日,股价涨幅已经达到了38.50%,同期大盘反而下跌了1.11%。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来公司营收和净利均大幅遇冷。2023年全年,牧原股份营收/净利为1108.61/-42.63亿元,同比-11.19%/-132.14%,录得上市以来首次亏损;2024年Q1,营收/净利为262.72/-23.79亿元,同比+8.57%/-98.56%。 值得注意的是,从年初以来,猪肉价格便稳步上涨,截至7月4日,猪肉平均批发价为24.31元/kg,较年初上涨18.92%。显然,这不过是市场在预判猪周期启动后的又一次抢跑。 展望未来,牧原股份还有继续上涨的空间吗? 1 牧原股份主营业务为生猪的养殖销售和生猪屠宰,主要产品为商品猪、仔猪、种猪及白条、分割品等猪肉产品,屠宰业务所用生猪均来源于公司自有养殖场。 截至2023年,养殖业务占比97.62%,屠宰和肉食业务占比19.72%,贸易业务占比2.73%,其他业务占比0.49%,减占比-20.56%。 就细分业务而言,牧原股份在生猪养殖上采取“自繁自养”,屠宰业务发展迅速。 规模化养殖主要包括“自繁自养”和“公司+农户”两种模式,代表分别为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其中,“自繁自养”模式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扩张较为迟缓,还要承担折旧/摊销产生的固定成本,但站在更为长期的视角,由于规模效应和学习效应,最终可以更好控制质量和降低成本。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牧原股份的生猪完全成本在整个行业内都是最低的。 牧原股份利用庞大的猪源优势顺势切入下游屠宰业务。2023年,公司屠宰生猪达到了1326万头,同比增长80%,超越双汇成为国内第一大屠宰企业,屠宰与肉食业务在营收中占比自2020年的2.35%提升至19.72%。截至 2023 年底,公司已投产 10 家屠宰厂,投产屠宰产能 2,900 万头/年。 不论是生猪养殖还是屠宰,牧原股份均已成长为国内的龙头企业。 2 牧原股份的优势是环环相扣,一以贯之的。 要分析一家公司的未来成长性,最终都要落实到量价层面。从量的角度来说,公司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整产量,在周期顶部多赚钱、底部少赔钱;从价的角度来说,公司要降低成本、提高均价,在单位商品销售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就量来看,牧原股份优势主要来自独特的二元轮回杂交育种体系。 区别于市场中主流的三元杂交育种体系,牧原股份采用了二元轮回杂交体系。在这种体系下,通过采用白猪父本与二元母猪进行杂交,使得二元母猪可以实现肉、种兼用。如果外部冲击导致产能去化、猪价上涨,二元母猪可以留种补充能繁母猪,缩短补充能繁母猪所需时间,如果能繁母猪储备充足,二元母猪又可以直接作为商品猪销售,加快能繁母猪产能去化的时间。 相对于三元杂交长达约34个月的完整周期,二元轮回杂交完成扩产仅需24个月,这意味着牧原股份面对猪价上涨,可以更为迅速地调整生产节奏,吃到周期顶部最为丰厚的利润。 就价来看,牧原股份优势主要来自一体化产业链模式。 牧原股份对外表示, 2023年生猪完全成本为15元/kg,预计2024年全年生猪完全成本将进一步下降至14元/kg,希望年底能降到13元/kg。考虑到公司6000余万头的出栏量和8000万头/年的产能规模,如此之低的完全养殖成本依然在行业之中名列前茅,可谓殊为不易。 牧原股份之所以一直能做到成本全行业最低,究其原因: 一是在“全自养、全链条、智能化”养殖模式下,公司可以充分享受规模效应、学习效应所带来的好处,例如应用先进、高效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建设智能现代化猪舍,持续做好生猪的健康管理与生产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公司不但能精准防控疫病、提升存活率等,还能显著提升生猪的繁育及生长性能; 二是在二元轮回杂交体系下,公司无需引种和维持两个单独的纯繁种群,自然也无需承担对应的折旧成本,公司还在保证瘦肉率的基础上,优化饲料配方,通过不同品种间的原料置换降低料肉比,同时探索出独有的“低豆日粮”,大大减少了对高价豆粕的依赖,2023年公司饲料种豆粕用量仅占5.7%,不到行业平均水平13%的一半,考虑到饲料在营业成本中占比达到了55-65%,这无疑会成为公司降本的核心优势。 随着牧原股份向下游拓展,销售产品附加值随之提升。2023 年,牧原股份屠宰肉食业务产能利用率同比增加21个百分点提升至 46%,已经步入放量阶段。随着公司继续提升已投产屠宰厂的运营效率,开拓肉食销售市场和渠道,优化客户结构,产品销售单价持续向上,主营业务之间的协同有望持续增厚利润。 并且,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生猪养殖企业对于猪周期回归的预测和抢跑,商品猪、仔猪和种猪价格也会发生不同步的变动。牧原股份可以依据不同时点商品猪、仔猪和种猪的价格变动,灵活调节对外销售结构,从而达到提高销售单价的目的。 3 牧原股份或将触底反转,养猪之王即将回归! 短期来看,猪价或持续回暖,成本将有所下降。 生猪产能持续去化,供需失衡的局面有所改善。截至2024年5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996万头,同比下降6.2%,相对年初减少3.52%。在农业农村部印发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中,能繁母猪的目标保有量为3900万头,目前存量约为102.46%。考虑到过去几年生猪养殖企业损失惨重,正邦、天邦食品等多家上市猪企出险,中小养殖户面临的形势只会更加严峻,预计企业扩产的意愿和能力都有所下降,供给减少将支撑猪价持续上行。 豆粕和玉米价格持续下行,产能利用率提高摊薄固定成本。截至6月27日,玉米/豆粕价格下降至2.58/3.66元/kg,同比-11.95%/-14.88%,饲料原材料价格下降将逐渐体现到完全养殖成本之中。同时,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生猪养殖业务的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85.89%,且近年新增生猪养殖产能规模已处于放缓状态,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预计未来随着产能利用率的持续提高,折旧、摊销等固定成本将明显下降,进一步扩大盈利。 长期来看,中小养殖户出清,市场份额将持续增加。 在过去,我国生猪养殖长期以散养为住,散养户、中小规模养殖场数量众多。不过,随着猪价持续低迷,中小养殖户数量明显下降。据Wind数据显示,在2019-2022年间,1-49头/50-99头/100-499头的养殖厂数量分别-16.15%/-5.65%/-10.34%,50000头以上的大型养殖厂数量却增长166.22%。主要是因为大型养殖厂具备更强的管理和技术,能够更好地防治疫病、保证质量,对于周期的抵抗力也更强,因此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持续扩大。牧原股份作为生猪养殖龙头,有望充分享受市场集中度提高的红利。 猪肉是国人最主要的动物蛋白来源,在我国肉类消费中占到6成左右。2023年生猪出栏量为7.27亿头,同比+3.8%,预计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对于猪肉的消费会在未来保持韧性,整体市场规模依然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4 对于偏好投资猪周期的投资者而言,过去几年无疑是非常艰难的时刻。猪价涨了又跌,周期来了又去,生猪产能迟迟难以去化。 不过,在猪价持续上涨的当下,投资者们可能真的要“守得云开见月明”了,而在这种情况下,龙头往往最能享受周期顶部的红利,股价具备最好的向上弹性。 猪肉涨价了,牧原股份的好日子要回来了!(来源:星图金融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