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谢茹(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部署,指明了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与方向。
城乡关系是任何一个大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都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回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城市和乡村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从农业支持工业、乡村支持城市,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再到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关系、工农关系总是因时因势不断调整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城乡演变趋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推行户籍制度改革,让1.4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8年间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提出,选择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开展试点探索;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促进城乡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要看到,当前城乡融合发展还存在区域不够均衡、要素流通尚存壁垒、县域带动作用不够强等问题。到2035年前这段时间,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窗口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力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还需进一步在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上下功夫。实践中,注意把握好以下关系。
把握人和地的关系。人地关系始终是农村改革的主线,也是城乡融合的核心内容。农村“三块地”改革成果为乡村振兴与城乡要素流动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既要着眼盘活资源、激活要素,也要切实为农民长远利益着想。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将更多土地增值收益留给农民、留在农村。
把握农民进城和人才下乡的关系。改革开放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拉开了城乡流动的闸门。一直以来,劳动力从乡到城流动多、从城到乡流动少,导致乡村振兴缺乏人才支撑。扎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的权利,帮助能进城愿进城的农民更好融入城市。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稳慎探索自愿有偿退出办法。建立健全各类人才返乡入乡留乡激励机制,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构建多元化、全链条的“新农人”培育体系,用好乡村“土专家”“田秀才”。
把握缩小差距和保障供给的关系。仓廪实,天下安。确保14亿多人口的粮食安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盘。种粮效益较低,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给稳产保供带来不小挑战。不断提高种粮收益,方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上迈出实质步伐,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积极性。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探索稻渔综合种养等生产经营模式,实现稳产量、增效益。
把握做强节点和畅通两端的关系。以城带乡,县域是第一线;农民进城,县城是第一站。切实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不断增强县域产业承载能力和人口集聚功能。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推动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同等享有。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赋予县级更多整合使用资源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加大力度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把握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关系。坚持政府市场协同发力,增强城乡融合发展活力动力。加强规划引领,统筹城乡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发展,促进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加大人口、土地、财政、金融和产权等政策支持。引导工商资本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资金、产业、技术等支持。健全农村市场体系,推动农村市场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城乡间资金、人才、技术、数据等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和高效配置。
以改革促融合,以融合促共兴。切实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展现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壮丽图景。(来源:农民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