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近段时间,湖南等部分地区推动秸秆“全域禁烧”改为“划区限烧”,引起舆论关注。
长期以来,出于环保因素考虑,全国各地对农村秸秆焚烧的态度多为“全域、全时段、全面禁烧”。但在官方和民间,空气污染与土壤健康问题的争议不断。
顶端新闻记者调查发现,湖南、四川、广西、吉林、云南等省(自治区)已经在探索“限时分区”焚烧政策。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宣教处一负责人告诉顶端新闻记者,该省正在加快推进秸秆禁烧区及限烧区禁烧时段划定工作。湖南省多个镇政府工作人员称,已经开启“限时分区”焚烧秸秆尝试。
● 多省探索限时焚烧区,允许在相应区域焚烧秸秆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9月24日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秸秆禁烧区及限烧区禁烧时段划定工作的通知》(湘环发[2024]68号)显示,该文件的附件部分明确了划定范围、划定方法、技术保障等内容,并要求县人民政府按照意见加快划定工作。
顶端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湖南、四川、吉林、云南、广西等省(自治区)多地已经在探索“限时分区”焚烧政策。
例如,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坚持秸秆全域禁烧政策不变,实施“小切口”改革,对秸秆离田后的残茬开展科学计划烧除,实现“空间分开、时间间隔”的科学残茬烧除。
云南省楚雄市规定,限烧区域乡镇可以根据本乡镇实际情况自行制定秸秆烧除方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小范围、分时段烧除,禁止大范围集中烧除。
四川省土溪镇在一份通知中称,全镇非禁烧区域焚烧秸秆需在春种秋收期间的08:00至16:00进行,焚烧时限为5小时。农作物秸秆焚烧必须距离林区及林区周边100米以外,并远离木质房屋、加油站、养殖场、易燃易爆及人员密集场所,确保用火安全距离。
相对来说,引发热议的湖南省,数月前由省级部门部署秸秆限烧区探索工作。据桃江县政府官网一份政策解读,2024年7月17日,湖南省生态环境厅也曾向相关部门发出《关于湖南省秸秆禁烧区及限烧区划定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对划定原则、划定范围、禁烧区、限烧区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0月15日,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资保处一工作人员告诉顶端新闻记者,目前湖南省人大正在就秸秆综合利用等相关事宜立法公开征求意见,相关政策将在一两个月后出台。目前,部分地市已可以划定禁烧区和限烧区进行秸秆有序焚烧。
● 长期以来秸秆禁烧政策出现松动,有些地方开始出台“禁改限”政策,标志着秸秆焚烧管理进入了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新阶段
在过去,“全域禁烧”一度成为很多地方治理秸秆焚烧的“铁律”。然而,这一政策的实际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严格的禁令并未能完全遏制秸秆焚烧现象,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农民为了图方便、省成本,依然选择露天焚烧秸秆;另一方面,全域禁烧导致一些农作物病虫害加重、农药使用量增加等问题,影响了粮食安全。同时,也忽略了秸秆作为一种生物质资源的潜在价值,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在此背景下,“禁改限”政策的出台,无疑是对既有政策的一次重要修正和补充。它不再一味追求“堵”,而是更加注重“疏”与“堵”的结合,既考虑了环境保护的需要,又兼顾了农民的实际利益和农业生产的特点。
从环保角度来看,“划区限烧”政策通过科学划定禁烧区和限烧区,实现了对秸秆焚烧的精准管控。在禁烧区内,全时段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等,有效减少了空气污染物的排放,保护了周边居民的健康和生态环境。而在限烧区内,则根据气象条件和空气质量状况,灵活调整焚烧时间和区域,既满足了农民处理秸秆的需求,又避免了因集中焚烧而导致的空气污染。
从农业生产角度来看,“禁改限”政策也更具可操作性。秸秆作为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其处理一直是一个难题。在全域禁烧政策下,农民往往面临秸秆无处堆放、难以处理的困境。而“划区限烧”政策则允许在限烧区内有序组织焚烧,为农民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经济的处理方式。
当然,任何政策的出台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调整,“禁改限”政策也不例外。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加强对秸秆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禁改限”政策的出台也体现了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从过去的“一刀切”到现在的“分类施策”,从过去的“强制禁止”到现在的“引导规范”,这种转变不仅提高了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增强了政策的可接受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环境治理不能靠简单的禁令和处罚,更需要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引导。“禁改限”政策只是秸秆焚烧治理的一个方面。要真正实现秸秆焚烧的科学管理,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比如,加强秸秆收集、储存和运输体系的建设,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和附加值;推广先进的秸秆利用技术和设备,降低农民的处理成本;建立健全秸秆焚烧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焚烧行为等。
总之,秸秆焚烧“禁改限”,与时俱进更科学。这不仅是对这一政策转向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环境治理的期待。(来源:新京报、顶端新闻,中华粮网综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