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张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对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作战任务,又放眼长远为全面脱贫后的工作提出奋斗目标,为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当前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运行期、也是脱贫攻坚的决胜期与攻坚期。为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传递好“交接棒”,做好接力跑的“冲刺交棒”与“起步接棒”,直接关系到“三农”领域的稳定、全面小康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脱贫攻坚战则是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和推进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没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这场硬仗,必须聚焦“三农”推进“三扶”,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增强发展能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要以提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为价值取向。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这既是对国家历来做出聚焦补短板、增后劲重要政策举措的一脉相承,又紧跟时代步伐、顺应百姓呼声,创造性地接续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的系统安排。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质量影响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乡差距大最直观的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大,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快推动公共服务下乡。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引擎。长久以来,几代人为实现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了长足发展,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空前变化,农村科教文卫体等公共服务质量也取得了喜人成果。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仍然存在短板和不足。要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继续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精准解决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问题,加大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着力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一现阶段农民最迫切需求、最易有明显成效的事情入手,打牢基础、补齐短板、破障除弊,解决民生堵点痛点,做好民心工程。
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要以推动基层组织、乡村治理和化解矛盾为根本保障。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点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村基层治理。要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乡镇和村,提高乡村治理效能。聚焦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补齐农村治理短板,进一步强化政府推动和农民主体作用,立足农民所需和经济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乡村治理主体中农民的利益诉求,强化乡村治理中基层党组织的组织领导力和村民自主参与度,着力构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开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推广乡村治理创新性典型案例经验,搭建和完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乡村治理实践路径。
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要以人才配备、科技支撑和现代农业赋能助力振兴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当前,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培养智慧教育为根本,以科技人才为主体、以科技成果为纽带,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取得显著成效。当前,要结合落实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着眼长远,抓好教育扶贫;持续推动人才下乡,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当务之急是要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交汇期,进一步完善人才统筹培养使用制度体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现代化政策环境建设,进一步发展壮大各类人才队伍,把创新的赋能拓展到田间地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统筹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让广大农民在全面脱贫、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