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这几年,秋冬季好天儿确实越来越多”,“水也清澈了不少”……看到家门口发生的欣喜变化,黑龙江很多市民深有感触。
生态是黑龙江最大的资源、最大的潜力、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品牌。2021年,黑龙江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落实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目标任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转折性提升。其中,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4.8%,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是自2015年实施环境质量新标准以来最好成绩。全省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70.4%,4条河流退出劣Ⅴ类。
治水:江河频现珍稀鱼类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被冰雪覆盖的江河仍如白色巨龙般蜿蜒。
时间回到去年9月,在倭肯河依兰段,一名老汉在摆弄渔具, 不紧不慢。一条、两条……鱼篓里装满了金黄色的嘎牙子(黄颡鱼)。“是不是水质不好啊?咋没有别的鱼。”“你说反了,水不好能有嘎牙子吗? 嘎牙子最挑水(质)了。”
倭肯河是松花江右岸一级支流,全长450公里,流经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桦南县、依兰县,曾经因煤矿资源开采利用,导致污水集聚、水量下降、水质恶化,2019年确定为劣Ⅴ类水体。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沿岸一市三县打响了倭肯河综合治理攻坚战。上游七台河市铁腕治污,关停25家污染企业、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提能、治理黑臭水体、开展倭肯河生态放流;下游三县联动,勃利县实施污水处理厂提能扩建,桦南县污水全网收集,依兰县推动农药瓶应收尽收。
如今,倭肯河已成功退出劣Ⅴ类水体,昔日污染典型成为治理典范,并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2021年,黑龙江省聚焦水环境质量提升,实施49项措施综合治理安肇新河,整治问题排污口165个。全面完成地表水型水源地保护区208个问题整治“回头看”,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完成18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支持199个行政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
水环境质量到底好不好?鱼儿最有“发言权”。乌苏里江、黑龙江频现施氏鲟、达氏鳇,曾处于濒危状态的乌苏里白鲑等在松花江流域也逐渐增多……这些珍稀鱼类见证着黑龙江省水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
提气:既有“龙江蓝”又住暖屋子
既要好空气,也要暖屋子。从根本上解决季节性、区域性散煤污染问题,关系民生福祉,也是百姓期许。
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的振兴村被众多小区环绕,是名副其实的城中村。到了冬季,村民们每天都要靠烧散煤取暖,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飘出呛人的黑烟,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也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城中村、棚户区一直是黑龙江省冬季散煤污染的重点源头。为此,黑龙江省开展了散煤污染治理“三重一改”攻坚行动,将棚户区、城中村散煤污染治理作为主要任务。
“利用三年时间,突出抓好哈尔滨市、绥化市、肇州县、肇源县、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雪乡旅游景区等重点地区散煤污染治理,通过重点时段削峰、重点行业减排、重点区域联动,从根本上解决季节性、区域性散煤污染问题,为全年空气质量改善奠定基础。”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赵学温介绍。
目前,振兴村正在进行整体搬迁。再过两年,村民们将搬进新居,供暖不再需要烧散煤,新的生活环境将变得干净温暖。
在散煤污染治理“三重一改”攻坚行动中,黑龙江省还在重点地区加快拆并淘汰燃煤锅炉。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四台燃煤锅炉已拆除,取而代之的是7台清洁天然气锅炉,滚滚热气通过天然气管道传送到医院的每个角落。“煤改气不仅节约了人工成本和占地面积,还能降低能耗,有效减少废气排放。”供热站副站长王亚民说。
2021年,黑龙江省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35天,降幅58.3%,全年削减替代散煤455.69万吨,淘汰建成区每小时10蒸吨—35蒸吨燃煤锅炉43台、建成区外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697台,“十四五”焦化企业脱硫脱硝全覆盖工作实现任务过半。
散煤减少了,雾霾也随之减少,带给百姓的则是期待已久的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护生态:生物多样性“基因库”不断丰富
三江平原上,流淌着一条九曲回环的河流——挠力河。
每到迁徙季,百余种野生鸟类纷纷来到挠力河流经的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家落户”,这其中就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
“保护区从2019年起人工搭建了招引巢,次年成功吸引了一对东方白鹳在此栖息,并成功孵化出三只雏鸟。2021年,保护区又迎来了三对东方白鹳在此安家。”保护区工作人员说,“东方白鹳对栖息的环境要求很高,能来到这儿安家,说明保护区里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近年来,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大退耕还草和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力度,加之各种行之有效的治理和保护措施,保护区内已拥有千余种野生植物、500余种野生动物,成为黑龙江省珍贵的生物多样性“基因库”。
通过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黑龙江省已有各类自然保护地331处,落界面积为915.6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19.38%。自然保护区共134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处。
在大力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同时,黑龙江省还坚决守好自然生态安全边界,2021年持续开展“绿盾”行动,340个“四类重点”问题整改98.5%。全省市地级“三线一单”成果全部发布,建成“三线一单”数据应用平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正式转入实施应用阶段。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也取得新成效,大兴安岭呼玛县、塔河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抚远市被授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今年,黑龙江还将深入挖掘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深入打好绿色低碳发展、污染防治攻坚、督察问题整改、环境风险防控、 优化营商环境、违法行为整治、基础能力强化、服务保障民生8场硬仗,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开启美丽龙江建设新征程。(来源:中国环境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