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组织振兴   张彦:开拓创新永葆奋斗动力的逻辑进路
返回列表
查看: 260|回复: 0
收起左侧

[治理策略] 张彦:开拓创新永葆奋斗动力的逻辑进路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8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852615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2-5-11 09: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张彦(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01 正本清源是开拓创新的基本前提
  开拓创新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呈现为“何以开之?以何新之?”的提问形式,“正本清源”构成回答这一设问的基本前提。“本”即事物之根本、发展之规律,“源”即事物之本源、发展之源流。正本清源,就是要寻根本以夯正,探源头以清理。因此,正本清源就要回答“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坚守什么样的主义,为什么坚守”“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为什么发展”等一系列最基础、最本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是探索我们的思想根本、信仰灵魂与旗帜本色以及我们所在何处、去往何方的方向指南,是清理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的曲解迷失、疏漏舛误的量度尺标。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延安“整风”运动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事求是励精图治、自我革命从严治党,正本清源始终是党一以贯之的思想武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根本问题,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与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不能相互否定”等一系列重大的关键性问题上阐明了原则立场,廓清了理论是非。具体来看,正本清源集中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守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本色。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以执政考验为主的“四大考验”和以脱离群众危险为主的“四大危险”。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底色。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只有坚守马克主义政党执政本色,时刻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连在一起,才能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二是坚守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属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推进,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内外部分势力提出了“中国是否仍旧坚持社会主义”的质疑,甚至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污蔑为“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等等。这些错误言论严重歪曲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面对这些污名和诽谤,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指出:“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于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忠实践行者,遵循“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根本方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作用。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带领广大人民在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实践中形成的,是在解决中国各个历史阶段发展的实际问题、探索各个时代历史性重大课题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兼具时代和地域文化的本土性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真理性的伟大创造。
  三是坚守党纪国法之根本。近年来,党的一些领导干部甚至极个别高级干部腐化变质,出现信仰动摇、信念歪曲、价值沦丧、作风萎靡的“信仰危机”,倡导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的错误价值倾向,大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不信中央信个人、不信组织信亲信。某些地区出现了连片式、塌方式腐败现象,严重破坏了党的组织肌理健康,破坏了党的政治生态,对党的形象造成严重破坏,极大地损害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唯有正本清源、祛病疗伤、激浊扬清,方能破旧立新、行稳致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全面从严治党,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正风、肃纪、惩贪一齐抓,“打虎”“拍蝇”“猎狐”共行动,坚持管党治党不放松、正风肃纪不停步、反腐惩恶不手软,完善创新各项纪律与问责条例,推进纪律检查体制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不断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
  四是坚守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之本。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危机丛生、变化剧烈。国内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文化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涌现,社会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面临巨大挑战。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成为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思想意识层面正本清源,敢于斗争、勇于亮剑,消除了长期存在而未能消除的沉疴痼疾、弘扬了积极向上的新风正气。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大大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不断稳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全社会思想引领效果显著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力量。
  02 守正创新是开拓创新的基础动力
  《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重要讲话中反复论及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根植于当代中国实践、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生动表达,“既没有丢掉老祖宗,又讲出了许多新话”。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党必须牢记初心和使命,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其中一项重要原则,就是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
  “守正”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不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就是要原创性地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系统性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探索性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和完善,持续性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因此,我们应将守正创新作为开拓创新的基础动力,守思想之正,创实践之新。
  一要守道路方向之正,创务实笃行之新。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得出的科学的、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从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坚持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突出贡献。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要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务实笃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二要守理论旗帜之正,创固本夯基之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与时俱进的伟大实践中创立发展的理论成果,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成就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历史的、时代的、实践的、学理的多重基础,是指导中国发展的真理,是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思想旗帜和理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阐明建设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必然性。守理方能旗正,旗正方能论新。越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节点和关键时刻,越要更加清醒地、更加自觉地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抓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根本性的本真价值,又要在时代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擦亮擦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底色。
  三要守制度根脉之正,创行稳致远之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持续奋斗和艰辛探索形成、创造、积累出来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作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循生产关系需适应生产力状况的基本规律,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之路,应在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指导下,全面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并以“中国之治”不断增强制度自信。
  四要守文化自信之正,创凝心聚力之新。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市朱熹园考察时深刻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归根到底要坚定文化自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文化相通相融,巧妙地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要义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相结合,不断激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命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使之不断成为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守正创新者进,知常明变者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勇于奔着新的矛盾问题去、敢于向着新的风险挑战行,不断增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做到重点突破与全面创新相结合,在守正创新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主动性、历史创造性,面向人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03 开拓创新是正本清源与守正创新的综合表达
  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我们党坚持以正本清源为思想武器,敢于同错误思想作斗争,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为开拓创新扫清思想芜杂,奠定坚实基础;坚持以守正创新为基础动力,在坚持优良传统和遵循历史规律中不断发现真知,廓清发展路向,从历史传统中照见未来、汲取新力。正本清源与守正创新,一破一立,两者相互交织共同构成开拓创新的综合表达形式,标识着在历史必然性中创造发展的可能性与在旧事物中破茧化蝶、面向未来的驱动力,深刻体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世界、引领时代、指导实践、迎接未来的内在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既是奋斗史,又是开拓史,也是创新史。一百年来,党在探索和回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前进过程中运用创新思维、推进创新实践、追求创新发展,开拓创新成为党谋篇开局、推陈出新的不竭动力。
  一要培育创新意识、坚定创新自觉。马克思曾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现实是开拓之源、问题是创新之母。顺应历史发展大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创新思维模式。中国共产党始终在对具体的、现实的实践中思考发展态势、时代要求、未来路径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制度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现代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60多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革除深层弊端,激发发展动力,在织密制度之网中推动制度创新层层递进、逐步深入,为社会治理变革提供坚实制度保障。与此同时,我们注重文化创新和发展,用新手段、新方式、新载体传承中华文化符号、传递中国韵味,例如,创新文化创意展演形式,推出“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优秀文博纪录片;创新文化与科技整合手段,用“云展览”讲述文明故事、用3D打印保护濒危文物等。“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高度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自觉,不断在危机之中育先机、于变局之中开新局,才使得党历经百年风雨始终风华正茂,克服艰难险阻依旧勇往直前。
  二要把握创新本质、统揽创新全局。创新是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性的,创新居于具体的时空坐标轴中,横向表现为共时性创新,纵向表现为历时性创新。从共时性维度观之,中国的创新是具有全局性、系统性、整体性,涉及理论、实践、制度、文化以及其他各方面,囊括理念、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等多形态的创新,从本质上超越了西方经济学狭隘的技术性创新观。推进创新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相互联系与协调并行,就是要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两轮齐转、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比翼齐飞,实现各类多元的创新活动协同共生,让创新更具层次性、凸显动态性、富有协调性,以整体的高度总揽创新全局,聚合创新发展的磅礴伟力。从历时性维度观之,创新是在社会历史条件的更变和生产力持续发展大背景下,不断满足旧的需要和催生新的需要的持续性螺旋式上升过程。日新之谓盛德,开拓创新在宏大人类历史画卷的展开过程中扮演着线索性和动力性的角色,没有创新也便没有生产力的发展,没有社会历史形态的更迭演进。把握创新的本质还应以“苟日新,日日新”的决心和毅力,久久为功,摒弃急功近利思维,避免“只开花不结果”。
  三要团结创新主体、凝聚创新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一切伟大灿烂的文明宝藏都源自于人民群众的创新实践。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创新为了人民、创新依靠人民、创新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使全体人民在共创、共建、共享中增强获得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凝聚全体人民全面创新的强大势能,形成“战略层总揽—方位层布局—实践层推进”的创新体系,既强调全面加强顶层设计又坚持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突破,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不断形成全要素发力、多领域联动、全方位集成的创新格局。
  四要涵养创新价值、笃守创新目标。我们党推进理论、实践、制度、文化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的每一次伟大飞跃,都体现着深刻的理论价值、坚定的政治本色、求变的开拓精神与坚毅的崇高品格,都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坚守与笃行。一百年来,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朝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目标高歌奋进,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斗牺牲、创新创造。坚持开拓创新,就要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彻到创新发展的每一环节,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别与一般相转化,弘扬不断进取的奋进精神、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开放创新的变革精神与自力更生的独立精神。
  04 结语
  惟开拓者进,惟创新者胜。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将面对更多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要求,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让开拓创新成为中国人民心之所系、情之所往的价值追求,让开拓创新始终成为中国共产党接续奋进、生生不息的永恒动力。(来源:《学术前沿》杂志2022年4月上(微信有删节))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1 | 帖子:2951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