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戚聿东 杜博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助理研究员)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的任务。数字经济的崛起与繁荣,赋予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和“新动能、新优势”,正在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数字经济大有可为。积极把握和利用好数字经济发展的机会窗口,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将有助于加快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实现高质量发展,为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 数字经济契合新发展理念的要求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也直接规定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和方向。新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必须体现新发展理念各方面的要求。在经济发展实践中,数字经济恰恰契合了新发展理念的上述要求。 在创新发展方面,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有助于“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形成世界创新高地。实现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大有可为。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接近40%,数字经济的发展正在不断激发各产业、各领域创新发展的巨大潜能。 在协调发展方面,当前数字经济发展方兴未艾,数字技术正在持续打破空间限制、引导各类要素充分流动,这为形成强大数字经济新动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特别是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数字经济为后发地区、企业提供了“变道超车”的新机遇。例如,数字金融的普惠性、可及性有助于解决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难问题,各类数字金融产品便利了小微企业、脱贫农户、返乡农民工的多元化金融需求。再比如,建设工业互联网,可以通过产业模块化、智能设备应用等路径促进制造业重点向欠发达地区布局,有利于不断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在绿色发展方面,数字经济的“去物质化”“轻资产”特点有助于减少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消耗量,进而减少生产这些物质的能源消耗。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的重要路径,会带来更大的节能减排效果,这有助于在实现生产效率和节能减排“双提升”的过程中,实现各种资源要素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的融通和共享,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更好地促进绿色发展,助力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开放发展方面,数字企业能够通过开放式创新、数据开放等方式,从技术层面构建更为开放的创新生态。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各类平台企业,为促进更为广泛的国际贸易提供了重要支撑。例如,全天候跨空间的平台经济便利了商品与服务的出口与进口,使得跨境电商与数字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新模式,目前中国已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这有助于在数字经济领域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开放格局。 在共享发展方面,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房屋、共享办公等共享经济的发展都是数字经济体现共享发展的缩影,在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从节能减排角度促进了经济发展的绿色化。数字经济还通过促进公平竞争、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等促进共享发展。以促进农村地区就业为例,数字经济领域承载着数以亿计的就业机会,淘宝村和淘宝镇网店年交易额就超过1万亿元,在农村地区创造了800多万个就业机会,美团外卖骑手2021年日均活跃数超过100万人,其中77%来自农村。 数字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落实落细到实际工作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当前无论是国内经济循环还是国际经济循环,仍然存在不少“痛点”和“堵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可以缓解或解决这些问题,助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先,以数字经济引领产业发展,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经过离散化解构和全息化重构,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都发生了变革和重组。当前,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不仅是产业体系的内在构成,而且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标志。无论是新生产要素还是新基础设施以及新经济结构,都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特征。现阶段,我国产业体系特别是工业体系较为完整,但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总体上仍需要拓展和提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待成长,各行各业的“数字技术装备”程度还远远不够,产业数字化特别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仍然任重道远。因此,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其中,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基础上的智能制造,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既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方向,更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点内容。 其次,发挥数字经济赋能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数字乡村、数字农业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国2019年制定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初步建成一批兼具创业孵化、技术创新、技能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中心,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基本形成乡村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到203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农民数字化素养显著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为进一步落实《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联合制定了《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部署了8个方面的重点行动,包括数字基础设施升级行动、智慧农业创新发展行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行动、数字治理能力提升行动、乡村网络文化振兴行动、智慧绿色乡村打造行动、公共服务效能提升行动、网络帮扶拓展深化行动。随着数字乡村和数字农业战略的不断推进,必将通过消弭城乡“数字鸿沟”、缩小城乡差距等途径有效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再次,发展数字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过网络连接设施、新型感知基础设施、新型算力设施、前沿信息基础设施的超前布局,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例如,通过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推动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优先向西部地区布局,有利于就近消纳西部绿色能源,优化能源使用效率。由于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的产业链较长、投资规模较大、关联效应较强,西部地区建设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会吸引产业链的上下游投资,促进产业西移,有助于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二是在工业互联网建设方面,工业互联网正在代替消费互联网成为数字经济新的“风口”。工业互联网将制造企业整体转化成一个个离散的模块化工厂,各个工厂之间能够快速传递需求、产品、物流、库存等信息,同时将以往在实体市场中匹配的过程转移至虚拟空间直接进行决策,降低了对物理距离和信息沟通交流场所的依赖,有利于模块化工厂扩大区域布局,这对于东北和中西部区域特别是欠发达地区都将是重要的发展机遇。 最后,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数字经济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水平”,体现在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市场监管等多个维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伴随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企业的不断涌现极大丰富了市场主体的规模和领域,数字市场已成为整个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支付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极大提高了市场的交易效率,政府管理和监管的数字化水平也得以快速提升,企业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跨境电商与数字贸易的兴起,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作用不可低估。例如,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使得共建“一带一路”的数字化特色日益彰显,“数字丝绸之路”前景广阔。除了产品和要素市场开放外,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提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这将持续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与此同时,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也必将不断释放数字经济新活力,以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促进总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来源: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