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郭新明(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
为提升江苏省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获得感,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工作实际,从四个维度对其涵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围绕“四性原则”,探索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获得感提升路径,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政策传导不畅、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发挥不充分、配套机制不够完善等制约因素,并据此提出了“一个疏通、两个丰富、三个发展”的建议。
一、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获得感的涵义
“获得感”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词汇,国外类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微企业融资缺口、融资效率和融资服务满意度等方面。在融资缺口方面,英国学者麦克米伦发现金融制度中存在着壁垒,使得中小企业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被称为“麦克米伦缺口”(Macmillan Gap)。后期有学者通过探析融资缺口的原因,先后形成了金融约束理论、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在融资效率方面,有学者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效率进行分析,也有部分学者将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和规模结构与小微企业的融资效率进行研究,认为商业银行的市场集中度越低,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效率越高。在融资满意度方面,世界银行每年发布营商环境报告,将获得信贷作为小微企业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以衡量世界各国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满意度和可得性情况。
我们认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获得感”包含四个维度的考量,概括为“四性原则”。一是融资的普惠性,即正规金融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体现了小微金融服务广度,表现为辖区有贷户、首贷户等指标。二是融资的可得性,即小微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取融资的可能性,体现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深度,表现为小微企业融资体量、融资环境等。三是融资的便捷性,即小微企业从正规金融获取融资的时间长短、门槛高低、便利程度等,体现了小微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表现为金融产品的适用性、贷款审批效率等。四是价格的合理性,即小微企业获取融资的成本是否适度、小微企业是否可以承受,体现了小微企业融资的可持续性,表现为贷款利率、其他融资成本等指标。
二、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获得感的路径
近年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认真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总行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围绕“四性原则”的要求,以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获得感为目标,注重强化信贷政策指导,积极发挥政策工具引导作用,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文件与工作举措,探索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获得感的有效路径。
围绕提升融资普惠性,充分发挥政策引领新优势
一是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作用。督促辖内法人金融机构充分利用降准资金,有效增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发挥江苏地区经济金融环境好、中央银行资金使用率高的优势,创新开展再贷款管理品牌化建设,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以再贷款资金为基础的金融产品“小微e贷”和与再贴现政策挂钩的票据贴现产品“小微e贴”。截至2019年10月末,全省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限额使用率分别为90.77%、95.34%和92.13%,在全国位于前列。二是凝聚各部门政策合力。按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几家抬”的理念,人民银行南京分行2018年下半年联合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等七个部门组织实施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五大专项行动计划”,2019年组织全省金融机构开展“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一系列活动累计走访企业17万家,其中无贷企业10万家,为5.6万家企业提供了融资解决方案。
围绕提升融资可得性,努力打造融资服务新模式
一是打造省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协力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积极推动“江苏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有效整合了政府扶持政策、公共信用信息、社会征信服务、企业融资需求、金融机构融资产品等资源,实现“一张网”覆盖全省中小微企业、“一键式”实现融资供需对接、“一站式”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一次性”查询企业征信信息等功能。截至2019年10月末,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企业用户注册数超过22.35万户,核准接入各类金融机构超过200家,上线各类金融产品1247项,累计撮合融资需求7251亿元。二是优化小微企业服务和融资环境。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在全省稳妥实施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工作,加速了小微企业资金周转,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益。积极宣传推广“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引导供应链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入平台,平台融资笔数和金额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加强银企对接,近年来,全省人民银行系统共组织各种形式银企融资洽谈活动454余场次,涉及企业1.56万家,融资需求超过8000亿元。
围绕提升融资便捷性,着力激发金融机构新动能
一是建立金融服务长效机制。在江苏深入实施“金融惠企大走访”“金融服务万户行”活动,引导辖内商业银行深耕小微企业、深挖企业需求、提炼成功经验、形成固定机制。推动有条件的地区进一步完善机制建设,探索建立健全金融顾问制度。目前江苏省13个市均建立了金融顾问制度,为小微企业完善基础财会管理、提高信用等级、增加资金融通,提供全方位金融咨询服务。二是推动商业银行进行产品和制度创新。引导辖内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反映的堵点和痛点问题,创新金融产品,解决实际问题。如针对部分小微企业缺少抵押品的困难,商业银行开发“税e融”“金e融”“小微快贷”“企信贷”等信用产品;针对部分小微企业反映融资成本较高的问题,商业银行利用财政贴息资金、风险补偿基金增信,加强与政府性担保机构合作,降低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等方式予以解决;针对科创型小微企业的特点,商业银行探索提供投贷联动类产品支持。
围绕提升价格合理性,积极探索减负降费新路径
一是积极采取市场化方法降成本。落实利率市场化改革“两轨并一轨”的要求,做好LPR应用推广工作,用市场化手段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目前全省法人机构应用LPR定价发放贷款占63.92%,主要城商行和农商行将提前和更高比例应用LPR。二是加强定价和收费管理降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定价行为,维护存款定价秩序。要求各商业银行继续实施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优惠,加大内部补贴,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严格收费管理,进一步梳理规范收费项目和标准,归并删减不合理的收费项目。
三、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获得感政策效应显现
经过各部门的不懈努力,江苏强化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一系列政策效应开始显现,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从融资普惠性看,小微企业有贷户、首贷户数量稳步上升。2018年6月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以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认真贯彻执行,江苏省内小微企业有贷户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截至2019年9月末,全省小微企业有贷户15.07万户,同比增加2.94万户;全省小微企业首贷户3.77万户,同比多增1.22万户。
从融资可得性看,小微企业融资获得量显著提升。2019年10月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7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573.33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493.88亿元。截至2019年10月末,全省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为1.01万亿元,比年初新增2027亿元。2019年第三季度,企业总体融资情况指数、银行贷款获得情况指数分别为55.7%、55.0%,比上年同期分别上升3.3个、3.5个百分点。
从融资便捷性看,小微企业融资效率显著提高。人民银行南京分行2019年9月对江苏6市100家小微企业的调研显示,在被问及“融资便捷性程度相比去年”时,66%的企业回答“便捷一些”,只有9%的企业回答“没有便捷”,企业融资的便捷性显著提升,融资获得感显著增强。此外,江苏省2018年营商环境评价关于融资可得性的指标中,小微企业获得信贷平均时限为9.5个工作日,申请材料数量为17.4件,较以往有所减少。
从价格合理性看,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感受明显。货币政策工具价格引导作用效果明显。2019年第三季度,辖内法人金融机构利用支农、支小再贷款资金发放的涉农、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分别为5.72%、5.64%,比机构以自有资金发放的涉农、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分别低1.2个、0.5个百分点。企业融资利率明显降低。2019年10月,全省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1917%,同比下降20个基点,其中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6.263%,同比下降70.15个基点。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关于企业融资成本的调查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企业总体融资成本指数、银行贷款利率水平指数分别降至49.9%、49.7%,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7.2个、7.5个百分点。
四、制约因素及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获得感思考
在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取得了明显成效的同时,我们也了解到,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获得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一是企业经营面临多重困难。人民银行南京分行2019年第三季度对395家小微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对于当前企业经营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分别有68.6%、41.5%、38.5%、28.1%的企业选择“市场竞争加剧”“劳动力成本高、招工难”“市场需求低迷订单不足”“原材料价格高”,居所有问题选项前四位。二是金融机构政策传导存在阻梗。如小微贷款抵质押担保方式仍较为单一,订单、仓单、知识产权等质押融资以及纯信用类贷款融资规模仍然偏小;尽职免责制度在实际操作中还难以真正落地。三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需要增强。国内股权私募投资对种子期、初创期的项目和企业支持不足;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展仍不充分,新三板交易不够活跃,区域股权交易市场融资服务还不完善。四是配套机制尚不完善。融资担保机制不健全,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作用难以有效发挥;要素市场建设滞后,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要素市场尚未完全建立,部分权益交易面临着价值评估难、抵押登记难和交易变现难的“三难”困境。
破除以上困难和障碍,短期看,要按照小微金融服务“几家抬”工作思路,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围绕增量扩面降成本目标,抓好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长期看,要加快构建起开放包容、竞争充分、成本适度、风险可控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努力做到“一个疏通、两个丰富、三个发展”。
一个疏通,即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渠道。中央银行要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精准滴灌作用,综合运用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再贴现、定向降准、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抵质押品选择等多种政策工具,强化宏观审慎评估结果运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要夯实主体责任,从绩效考核、内部资金转移优惠定价、内部信贷资源倾斜、尽职免责等方面提高内部小微信贷发放的积极性,有效激发分支机构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内在动力,构建商业可持续的小微金融服务长效机制。
两个丰富。一是丰富金融供给主体。积极培育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支持民营银行、社区银行和其他地方法人银行等中小银行发展,引导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回归本源,增加金融供给主体,加快建设多层次、差异化的小微金融服务组织体系。深化商业银行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国有大型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在基层落地,增加小微金融基层网点数量,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覆盖面。二是丰富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推进科创板建设,稳步推进新三板发行与交易制度改革,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有效发挥科创板、新三板在服务中小微企业股权融资方面的作用,构建多元融资、多层细分的股权融资市场。稳健发展中小企业高收益债券、私募债。支持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适当放宽发行条件,加强后督管理;稳妥推进微小企业贷款资产证券化,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三个发展。一是发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扩大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注册用户数、应收账款融资笔数和融资额。引导和推动跨区域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发展,扩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的覆盖范围。二是发展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总结推广“苏州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的经验,完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地方政府积极构建企业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服务平台在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融资扩面、创新融资方式、优化融资结构等方面作用。三是发展融资担保增信。加快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运作,尽快和省级融资担保或再担保公司开展合作,为市县融资担保公司提供再担保,发挥信用增进和风险分担作用。充实地方政府担保机构资本金,引导各地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和再担保机构规范发展,降低担保费率和反担保要求,减少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成本。完善并推广“政银保”模式,按照权责均衡、互利共赢的原则,构建合理的风险共担与利益分配机制,为小微企业融资“保驾护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