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信心比黄金更宝贵——专家学者谈2023年中国经济
返回列表
查看: 108|回复: 0
收起左侧

信心比黄金更宝贵——专家学者谈2023年中国经济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31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1-4 09: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辞旧迎新,2023年的经济形势如何?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 王军:

复苏将成为发展主基调

展望2023年,在政策面的支持下,企业盈利将逐步好转,复苏将成为发展主基调,经济增长继续向合理增长区间收敛,全年经济运行将呈先抑后扬、前低后高态势。

首先,随着防疫防控政策的调整与优化和《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的出台,消费需求将有显著提高。积累的“超额储蓄”与压抑的消费意愿将出现明显改善,将共同支撑消费需求的明显修复,进而为经济增长提供内生动力。同时,随着居民对就业和收入预期的改善,一些升级类商品如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绿色智能家电等,正处于规模化更新换代的窗口期,其消费需求也将进一步释放。

其次,在多重政策支持下,投资需求有望保持稳健。受困于地方政府债务率,基建投资增速将从高位有所回落,很难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在政策倾斜和金融支持的背景下,制造业投资有望维持韧性;在供需两端的政策支持下,房地产销售和投资都可能在低位企稳并有小幅反弹。整体看,房地产投资的反弹将给经济增长带来增量贡献,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虽然会有不同程度的回落,但仍将对经济起到支撑作用。

随着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增强,外需可能回落,这将对中国的出口、利用外资、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人民币汇率等带来一定冲击。

尽管诸多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经济运行还将面临各种挑战,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对2023年的经济工作做出了全面系统部署,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以及房地产、平台经济等多个维度的政策将共同发力,为2023年的经济复苏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支撑。

展望未来,为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2023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仍需积极作为,保持扩张,并以稳增长、促就业、扩消费为优先方向。财政政策应当积极进取,加力提效;货币政策仍需精准有力,总量和结构、数量和价格、利率和汇率等多种政策工具应继续交替运用,尽可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疏通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房地产政策应当集中于推出更多的需求端支持政策,各地政府部门仍需要加大相关政策优化落地的节奏和力度;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设置清晰的指导民间资本投资行为的“红绿灯”,减少不确定性,释放经济主体投资兴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研究员 关利欣:

消费供给质量持续提升

2022年,消费受到疫情冲击增速放缓,消费市场发展潜力有待释放。展望2023年,随着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落实,扩大内需战略举措实施见效,消费的稳步复苏将更好地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增强经济循环的内生动力。

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的措施,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将促进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好地在国内大市场流通,带动人员自由流动、复商复市提速和经济常态化发展,实现经济循环畅通和消费稳步复苏。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扩大内需的优先位置,以消费为引领发挥投资优化供给结构的作用,将推动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倡导绿色低碳消费等举措,将更好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

完善分配格局、推动共同富裕等政策实施,将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更好地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稳定经营、持续增收,支持灵活就业人员勤劳致富,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从而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创新步伐加快为提升供给质量创造条件。数实融合深入发展将推动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为消费市场创造更多的有效供给和消费场景。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逐步健全,自主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将进一步提升消费供给质量。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助力释放消费潜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将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增强充分释放内需的潜在势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以及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将进一步完善城乡流通和消费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消费条件。

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促进生产流通与消费紧密结合。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将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把生产和消费有机联系起来,优化生产要素和产品配置,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将进一步优化城乡商贸物流体系,畅通消费实现的主渠道,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任荣荣:

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激发

展望2023年,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投资将发挥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持续提升。

对接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中长期投资增长潜力大、韧性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把高质量发展明确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内涵全面、意义深远的战略部署。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的深入实施,将为未来投资增长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助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需求结构加速升级与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为投资增长拓展新空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利于创新型投资潜力的加快释放;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将带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投资新空间,从而形成更多的投资增长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助于充分激发和保护各方面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做优要素质量、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为投资增长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和要素保障。

围绕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和改善供给质量,当前投资政策支持力度大、机会多。短期看,我国在传统基础设施联网补网强链、新型基础设施系统布局、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动力培育、社会民生服务供给提升等领域,都有紧迫的投资需求。当前投资政策精准发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等系列增量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为投资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推进与投资支持政策的不断完善,政府投资结构将持续优化,民间投资活力将进一步被激发,投资“量”稳“质”优的后续增长将获得有力保障。

有效投资能够满足需求,同时能够创造新需求,具有需求端和供给端促进增长的双重效应。兼顾短期“稳增长”与中长期“增动能”,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投资将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持续提升,充分发挥对扩大内需、优化供给结构的重要作用,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赵萍:

三大因素助推外贸向好

虽然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但是我国外贸规模大、韧性强、活力足,外贸政策腾挪空间大。在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政策支持下,外贸进出口有望呈现持续向好态势,增长速度前低后高,总体实现正增长。

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凸现,外贸发展大后方稳固。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计,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将远超预期,增长速度将回落到2.2%。但是,许多国际组织和投资银行预计,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远高于欧美等主要经济体。数据显示,2022年四季度以来,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沿海和内河港口吞吐量均有所上涨,反映出供应链效率持续改善,企业履约能力更有保障。

欧盟市场进口份额高,外贸稳规模基础好。虽然2023年欧美经济增速明显回落,但由于欧洲能源成本大幅上升,将会出现两种适应性改变。一是原本对化工和机电产品的需求进一步从本土供给转向进口市场,特别是对我国化工、交通运输、新能源等产品进口需求增加,美国自欧盟的部分进口需求也可能转移到中国。2022年前三季度已经出现此消彼长的趋势,美国自欧洲进口的化工产品占同类产品进口比重降至约8.5%,而自中国进口的比重则上升到11.5%左右。二是欧洲能源领域相关制造业外迁,中国成为理想的投资目的地。利用外资高增长背后是跨国公司调整全球市场布局,产成品返销原有市场,将扩大我国外贸出口规模。

拓展新市场新赛道,外贸优结构机会多。面向RCEP成员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增长潜力大。2023年RCEP的原产地累积规则产生的政策红利将加速释放,特别是与首次建立自贸协定关系的日本,企业享惠出口规模将显著上升。在欧美产业外迁过程中,部分产业转移到东盟,将会增加东盟对我国中间品和资本品的需求,从而带动我国对东盟出口的增长。随着“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对中亚、南亚、拉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也将有所上升。此外,中国在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在光伏和风能发电、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 郭丽岩:

物价将在合理区间波动

2022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左右,与全球其他大国经济体相比,属于相对较低的通货膨胀率水平。在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我国能够将CPI稳定在合理区间保持小幅温和波动,这是相当难得的宏观经济治理绩效,值得充分肯定。物价总水平的平稳运行,给宏观经济回稳向上创造了良好的物价环境,有利于兜牢民生底线和稳定社会预期。

展望2023年,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流动性环境、地缘政治、不利天气等因素仍可能给我国稳物价带来一些挑战,对此要未雨绸缪,做好积极应对的准备。同时,随着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内需动能和市场活力加速释放,能源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稳定物价运行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将明显增多。

一是宏观政策环境有利有效,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我国不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针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进行“精准滴灌”,将有力支撑结构优化和提质增效,随着稳经济和相关接续举措落细落实,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效果持续显现,有利于物价总水平继续保持平稳。

二是国民经济循环更加畅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明显提升。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打通经济循环的堵点和卡点,抓住时间窗口加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有利于供需衔接、产销互促、物畅其流,从而有利于稳定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服务市场运行及相应价格水平。

三是进一步培育和激发内需潜力和市场活力,市场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在许多领域都是全球第一大市场,市场空间广、回旋余地大。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推进,将为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有效引导和稳定通胀预期奠定坚实基础。尤其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推动房地产业适应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扎实开展,有利于稳定居住类价格运行。

四是结构性政策能够有效应对不利天气等带来的结构性上涨压力。我国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产供储销”全链条联动机制建设,不断提升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突能力,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跨区调运和余缺互济,协同运用各级各类储备进行市场化调节,在顶住超预期的因素和挑战冲击,确保重点民生商品和基础能源供应稳定方面,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有信心有底气有条件有能力稳住居民消费价格。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 张成刚:

就业扩容提质有新机遇

尽管当前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依然不减、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存在,青年失业水平处于高位,但我国就业稳定的基础未动摇,新的就业增长点不断涌现,就业扩容提质有新机遇。

经济恢复是就业水平恢复和新岗位创造的基础。预计2023年二季度后中国经济或将出现反弹,这将为就业需求扩张提供基础。

内需潜力将被进一步激发,消费需求提升将推动就业需求回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经济工作的第一大任务。随着限制人们线下消费的因素减少,消费场景再次打开,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会快速恢复。在预期明确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前提下,居民储蓄有望转化为消费支出。尽管消费完全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各类刺激消费政策会加速消费恢复,从而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外贸对就业拉动的高基数效应仍然存在,但增速可能减弱。目前全球衰退风险日趋明显,外需持续走弱,出口面临较大压力。但总体上看,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供应链规模优势明显,并且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之前影响国内生产的扰动因素将减少,因而出口对就业拉动的高基数效应将存在。

各类经济主体数字化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带动就业能力依然强劲。近年来,各类经济主体数字化转型速度加快,经济活动向数字化、线上化延伸,创造了大量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价值创造的新就业形态和数字职业。新就业形态和数字职业的出现体现了数字经济对就业带动的强大能力。

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空间仍然较大。各类企业利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制造等技术改造生产车间的流水线,提升生产效率。各类“专精特新”企业加速发展,成为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关键节点。尽管这些企业大都规模不大,但已发展成为行业中的隐形冠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和大批“专精特新”企业的涌现,也会增加对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来源:经济日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