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张世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01 什么是党对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改革开放的成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政治保证。纵观党领导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史实践,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党领导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顶层设计不仅要综合考虑工作的各层次及各要素,统筹兼顾,更要注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具有顶层决定性、整体关联性和实际可操作性等特点。党中央领导的对外开放是在不断探索中前进上升的。新时代对外开放更加注重顶层设计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从全局、长远、大势上进行设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为应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发展新局面,把握好历史机遇期,加强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布局,将“开放”理念确立到新发展理念体系中。“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化人文交流,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对外贸易布局、投资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在此布局的引领之下,全国陆续实施了建设与推广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高水平建设“一带一路”、强化“走出去”、申请加入RCEP和CPTPP等一系列扩大开放的举措,努力使我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开放的质量。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我们应深刻领悟和把握党领导对外开放的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继续全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党领导“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完全意义上的对外开放应该是既“引进来”又“走出去”的双向开放战略,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我国的改革开放最初注重“引进来”,入世之后“引进来”“走出去”两者并重。我国的对外开放具有“引进来”和“走出去”二者在相互配合中共同发展的重要战略特征。通过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国的对外开放从党的领导力度、企业政策、营商环境、市场准入和投资环境等方面持续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逐步由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迈向中高端,以进一步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方面,从改革开放之初主要采取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口岸、内陆开放城市等举措承接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弥补我国建设的资金不足,是一种以“市场换资本、换技术”的政策导向。入世以后,“引进来”的领域更宽、层次更高、结构更优。现在,为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党中央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提高“引进来”的质量、对外贸易的水平和外商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另一方面,“走出去”在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逐渐起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后,我国的外资外贸政策环境明显改善,“走出去”更加注重服务贸易,“引进来”和“走出去”朝着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 党领导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各方面制度。进入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主攻方向是制度型开放,主要是开放规则、开放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三个方面的制度安排。新阶段要推动更高水平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要“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首先,在开放规则层次上,从改革开放之初建立企业薪酬和奖励机制,到近年来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和扩大外资股权的比例,实施《外商投资法》,建设自贸试验区、海南全岛的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以及积极参与WTO改革,都是适应或创新国际商业规则、贸易规则和全球经济治理规则的举措。 其次,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推进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也是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国积极完善与全球经济运行相匹配的开放体制和监管制度,提高对外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加快提升金融服务业和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完善对外开放的平台建设,以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建设、高水平建设“一带一路”为主要平台,以巩固特大城市和东部地区为先导,以加快中西部对外开放为新高地,以高质量建设沿边开发开放地区为重点,全方位优化对外开放的区域布局;初步建立起对外开放的安全保障体系,统筹开放、发展与安全三者之间关系,建设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相适应的安全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 最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要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性出发,正确把握党领导对外开放的各方面制度,激发对外开放经济活力和创新力,加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02 为什么要坚持和加强 党对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领导
确保对外开放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进入新发展阶段,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为根本行动指南,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将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党对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领导,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绝不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的核心利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在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下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和中国共产党负责任大党的担当。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对外开放创新性发展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这为今后继续探索对外开放的道路和推进相关实践提供了诸多启示并指明了方向。我们始终坚持从本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在对外开放的历史事业中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走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道路。 全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纵观40余年党领导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中国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这得益于不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进入新时代,我国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并逐步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 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党和国家提出在开放中促进我国自主创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战略举措。这些都需要在党的领导下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国际合作;也都得益于我们党始终坚持立足经济发展规律,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顺应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方向。 符合历史前进的逻辑和时代潮流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革开放才能始终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和时代潮流的发展方向,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深知,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的开端正是清政府违背历史前进和时代发展的规律,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以致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使得近代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并长期饱受西方列强欺凌。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才能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逆全球化的思潮和行动频发,这与历史发展方向和时代潮流背道而驰,不仅会损害相关国家、群体等的自身利益,还会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与现实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正确认识时代发展的趋势,把握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在外交方面,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我国对外开放纵深发展,推动世界各国合作开放、互利共赢,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正确的一边。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坚持对外开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坚持党对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领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对外开放实践中凝聚起来的关于世界未来发展的美好设想。党对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领导,已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力量。因此,中国在新时代全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将有力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对外开放是中国以负责任的大国身份作出的战略选择,与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对世界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党领导的对外开放正在成为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历史经验表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导致落后。面向未来,国际社会应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继续促进全球经济繁荣与发展、各国文明与制度的进步与完善,在更高层次上推动经济全球化,从而造福全世界人民,始终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
03 怎样坚持和加强 党对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领导
加强党领导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把开放型经济建设与提高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作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则首次全面阐述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其关键含义在于“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加强党领导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要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为主要支点。 未来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为根本行动指南,以高水平建设“一带一路”平台为重点,增强“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积极发展国际贸易,培育和创新市场往来、商品流通、金融开放的模式和形式,发挥自贸试验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对外开放的党的领导制度和其他制度体系保障,以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开放的发展方式。同时,还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促进高质量对外开放,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从而形成在后疫情时代的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的比较优势和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完善党领导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工作思路。第一,加强“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提高党在增强“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上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通过实施更加优惠便捷的政策,加强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项目和产品与技术的输出等各种形式创新性发展,强化与境外国家的高新技术合作以增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提升“引进来”的吸引力。同时,要强化“一带一路”建设重要平台,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壮大我国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充分发挥国企主导和大型民企的带动作用,支持我国中小微企业扩大国际化经营,继续做大做强我国的跨国公司和民族知名品牌,最终提高“走出去”的竞争力。 第二,继续办好办强经济特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特区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有着更高要求。”中国特色的经济特区是立足我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新形式,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基地和高地,对全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大局起着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也因此必须在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榜样。通过增强党的经济特区组织建设工作全覆盖,以党组织的先锋力量带动探索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发展空间和形式,增强内陆和沿海地区、东中西部地区经济联动效应,为全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发展注入蓬勃动力。 第三,独立自主地发展对外开放。党领导下的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这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所得出的历史结论和十条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历史的经验表明中国的发展在任何时候都不能靠别人,必须坚持以正在做的事为中心并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办。中美贸易摩擦和“孟晚舟事件”再次证明了我国对外开放和发展对外经济必须牢牢坚持这一原则。同时要下大力破解“卡脖子”问题,解决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安全难题。这当然不是排外,而是要实行原则性与灵活性高度统一的对外开放。 第四,要处理好开放与改革的关系。要继续坚持开放与改革良性互动,以开放倒逼改革。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党领导有关部门修订了包括外资法、外贸法等多项法律,清理了2000多项法律法规,对我国加速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产生了明显的倒逼效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放宽市场准入,压缩外商投资的负面清单,把对开放的压力迅速转化为改革的动力,以开放促改革、发展和创新,走出了一条我们党领导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有机结合的成功之路,而未来这条路仍然要继续走好。 健全党领导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制度体系。首先,要健全党领导对外开放的重大工作和重要机构的制度体系。第一,要制定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重大工作制度和应对突发外部事件的应急机制。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时,党中央反应及时,迅速成立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应对国内外疫情,最终取得了巨大胜利。历史与现实启示我们,要把这种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的临时性决策指挥机构制度化,还要发挥好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等重要机构的领导和应急能力。此外,应加强党对各级人大、政府、政协以及社会团体、组织的领导能力建设,完善相关领导制度,激发其活力和动力,提升整个对外开放重大工作和各级机构、组织的制度体系化水平。第二,不断完善党领导对外开放工作的体制机制。进入新时代,党领导对外开放的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尤其是后疫情时代,要有效应对复杂局面并积极主动作为,在对外开放工作的体制机制中必须把完善落实“两个维护”的体制机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为根本的行动指南,增强各级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维护领导核心的自觉性,同时加强自身制度建设。通过对对外开放工作各主体、各领域、各层次的研究和把握,不断提升党领导对外开放的工作效能,健全工作保障制度体系。 其次,要完善执行党全面领导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并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第一,党领导的对外开放工作不仅需要发挥好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等重要机构的领导能力,而且需要加强对党和国家相关对外工作的机关机构以及其他对外经济和安全工作主要部门等的领导和监督。同时也要循序渐进地推进党对整个对外开放事业领导的全覆盖,将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外事和涉外经济以及安全工作的全部领域、对外工作交往的各类主体以及涉外经济领域的全过程,从而全面加强党政军民学尤其是党组织在整个对外开放事业中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服务力。第二,抓好外事和对外经济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党全面领导对外开放的体制确立之后,人就是决定因素。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外工作队伍建设,在后疫情时代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对外事和对外经济工作领域关于党的建设、培养涉外经济干部队伍等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我们要全面准确地学习和贯彻相关重要论述精神,把严格的政治标准贯彻到干部队伍建设的各环节和全过程,要把好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锤炼党员干部在对外开放事业中勇担当、善作为、敢斗争的优良品格,进而提升整个对外经济和外事工作人才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最后,要加强党领导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涉外法治体系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走向世界,以负责任大国参与国际事务,必须善于运用法治。”涉外法治工作关系到国内法、外国法、国际法等不同领域,影响面广、相关环节众多,要形成完备的对外开放相关法治体系可谓任重道远。当前,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党领导的对外开放事业面临诸多挑战,涉外法治工作既要在以遵守国际法为基础的框架下采取多种法律手段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争端事务,还要坚守底线思维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的核心利益,为全面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保驾护航。同时,也要为不同国家之间的驻外合法机构、跨国企业、公民正常参与国际经济交往、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最重要的是,对外开放的法治保障和涉外法治工作需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加强党内有关法规体系建设、对涉外法律法规实施的监督以及对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为党领导下的对外开放工作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基础。(来源:《学术前沿》杂志2022年11月上(微信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