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何海峰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本文为作者在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暨第二届大湾区经济峰会上的演讲实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提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我们回到更早看,二十大报告博大精深,内容非常丰富,可以简单概括为三加六。
三,第一个是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民族复兴,第二个是怎么实现民族复兴,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包括了速度,但更重要的是质量。第三个是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共同富裕,这体现了政治性和人民性,二十大报告这三个关键词一定要把握。
六,是指二十大报告提出一个系列强国战略,“六“是指其中有六个强国战略非常重要,是接下来5年,特别是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要给予高度重视的,就是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这三加六是二十大报告最重要的国家战略和重要的战略安排。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列出八项重点工作,其中前四项是最重要的,扩内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民营经济的两个毫不动摇,以及对外资的更大范围更大深度的吸收和利用。李强总理专门强调要按照施工图把它贯彻好,落实好,他强调新一届政府工作已经开始启动起来,要做的几个事情是转变职能,提升效能,改进作风。
除了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一个特色,经济工作、社会工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安排,而计划报告更多强调经济工作,一共列了十项,其中最重要的是二三四项,扩内需,需要发挥两个作用,一个是消费的基础作用,消费是基本盘,消费占GDP的贡献已经到70%多,投资是关键作用,这是扩内需;第二个还是要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看到黄埔区着眼现代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特别是新能源的赛道,做了这么多布局,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三个比较重要的就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没有改革现代化产业体系,扩内需还落不到实处,2023年的计划报告,这三项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安排。
“两会”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是机构改革,一共安排13项,其中金融改革涉及六个方面,占了快一半,但金融改革不是机构改革的重点,机构改革的重点是科技部的改革,科技部划出了七项职能,留了两个最重要的,简单的说是优化职能和聚焦关键,要把统筹规划做好,把其他事情都分给相关部委,聚焦最关键的技术环节的攻坚克难,科技部才是这次机构改革最重要的事,过去老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现在这句话不怎么提了,提的更多的是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科技才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金融是要支持科技的创新的。当然就首席经济学家同仁和债券基金机构的同仁来说,还是关心金融体制改革,最主要是组建监管总局,要做好垂直化,进行业务指导,让地方金融监管的能力得到提升,过去“7+4“的一些事权,可能后面会做一些调整,除了科技、金融,还有城乡一体化,还有数字中国、老龄工组的安排,对于数字中国,党中央国务院也专门做了规划,同时组建了数据局,大家知道现代化按照一二百年的历史,一定会包括这三个必要条件,第一个是工业化,第二个是城市化,第三个是过去说的信息化,现在的信息化已经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阶段,数字中国是中国最重要的一个国家战略的安排。
有了二十大、政府工作报告和之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还有当时的部委工作会也陆续都召开了,在“两会”期间,有三场部长通道,在“两会”之前,还有十场权威部门开局,政策信息非常丰富,这里面我挑三个部委跟大家稍微提一下。发改委,经济管理部门最重要的综合的管理部门,最重要的工作是做宏观政策调控,防止政策冲突;科技部,改革要让它聚焦关键,短时间可能不会有效果,中长期会奠定一个基础研究,一是前沿导向的,二是战略导向,三是市场导向这样三个不同属性的基础研究。工信部,专门强调的一项工作是重点行业的增长,GDP占比超过1%的行业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一定要稳住,重点行业要稳住,我们知道开局之年要做的工作还是很多的,除了民营、中小、外资,重点行业的增长要稳住,甚至要保住。
当然金融部门,包括财政部门相关的工作也很重要。
以上是关于“两会”精神、《政府工作报告》的学习,接下来看中国经济的发展,发展主要看中长期,当然也会涉及到一些运行,我们对过去中国GDP的增速看,李鹏总理任期平均是10.1,朱镕基总理任期是8.3,从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看到从10.6%,7.9%,到现在是5.7%,经济增速是在回归,中国是这种规律,全球也是这种规律,这跟遇到的超预期因素也有关系,比方说2018年的贸易战,后面演化成科技战,主要是围绕数字科技的战果,放到全球的风险中看,全球、美国今年可能都会衰退,中国的前景是向好的,但谈发展一定要看风险,年初的达沃斯论坛发布了经济风险报告,未来2年、10年当中一半以上的风险都和气候有关,或者是说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是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前不久拜登也发布了他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二次国情资文,重要的一共有四条,前两条谈美国经济,后两条跟中国有关,跟俄乌冲突有关,对中国不寻求冲突,但要展开竞争,美联储发布了半年报告以及3月份的褐皮书,经济活动略有增长,美国的经济试图以浅衰退,实现软着陆能不能达到,直接影响到全球。
抛开经济因素放在全球来看,有三个重要的事情,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污染,中国在这些领域都参与了,都做了安排,我们承担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些领域也是中美搏弈下可以进行合作的领域,中国离不开美国,美国也离不开中国,2021年总书记就发出了全球的发展倡议,去年又发展了全球的安全倡议,达沃斯经济论坛去年也专门提出后疫情时代要共建美好世界,但现实是三年疫情冲击之下,人类的发展指数是前所未有的倒退,把过去5年的发展全部抹平了,我们面临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形势。从全球增长看,我们看它的冲击,有能源的冲击,也有金融危机的冲击,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冲击,每一次冲击都带来很大的波动,它的稳定性来自两大影响,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美国通过不同的科技创新,通过产业变革,以最大的经济体量占比支撑了世界经济,中国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十多年来增量的30%是中国贡献的。再看一下美国几十年来的发展,早期最高时候曾经到了18.9%,中国也超过了15%,美国最低的时候也到了负12.9%,波动很大,但从三十年代、四十年代逐渐到5点几到3点的,特朗普上台的时候目的是让美国经济上涨到3.5%甚至5%,多年都没有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在新冠危机冲击之下又发生了一些新的波动,中美经济搏弈也要看到经贸的联系,温家宝总理当年谈到中美的时候说,我们的贸易是分不开的,但总不能老“让我们坐着飞机吃大豆“。大家知道贸易是最重要的,然后是投资,而恰恰影响中国经济的可能是由于欧美的衰退会影响中国的经济,但我们自己来看的时候,要关心自己真正的基础,真正的内功,就是我们的全要素的生产率,我们人均劳动生产率已经到15.3万,已经接近美国,但我们的TFP,或者说科技进步贡献率仅相当于美国的40%,科技自立自强、创新驱动才是中国下一步中长期要真正发力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经济长期的潜在增长率要靠科技来进行支撑,人口也好、资本也好,自然资源也好,都有一些限制,都有一些更高的要求。
美国能不能今年实现软着陆,浅衰退,平稳着陆,如果能实现,对中国来说意义非常重要,当然现在还很难说,从相关数据来说,还有很大的冲突;2023年政府定的目标是5%左右,过去几年我们有2次没有实现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特别是去年5.5%变成了3%,几乎腰斩,而且大家知道2021年、2022年中美之间的差距,尽管有汇率的差距,绝对的差距是增大了,我们提5%是保守了一点,去年如果我们的投资4.9%,今年能到6到7%,如果我们的贸易能维持去年的7.7%,消费我们4年前已经到了40万亿,这3年反复波动,如果消费能恢复增长,这三架马车能不能给我们带来一个更高的增长,即7%的增速有没有可能,这是目标,关键是落实,新一届政府已经到位,运行机制中,我们要从经济运行的工作机制,要从旧的“房地产、土地财政和金融“循环要转到一个新的循环,就是”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这个转换的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在什么地方?我想除了运行机制之外,可能还在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包括财政金融体制改革,以及资金资本配置运行的效率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