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 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严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要贯穿于经济工作各领域和全过程,宏观政策配置也不例外。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恰当地配置好宏观政策,回答好三个互为关联的涉及宏观政策配置的基本问题。 宏观政策配置需要做成本效益分析。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过去一些宏观政策的分析报告,通常关注的主要是政策效益,而很少关注政策成本。实际上,经济活动中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者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举凡政策实施,总要付出相应代价去实现政策目标。其原则和底线,无论就全局还是局部而论,政策效益终归要大于政策成本。因此,有关宏观政策的抉择应当做成本效益分析,把所有相关的成本和效益计算清楚。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地评估政策得失,以此为基础,确定该做什么、该做到什么程度。 宏观政策配置需要设成本底线。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宏观政策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外部环境更加不稳定不确定,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环境,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各种风险呈现点多面广、关联性联动性强、处置应对窗口期短、临机决断要求高、分寸火候拿捏难等特点。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不断增强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所谓坚持底线思维,是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换取政策目标实现,特别是要把财政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我们所面临的所有安全事项中,财政安全是最具底线意义的安全。要在着力做好宏观调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守护好财政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具体来说,一方面,要确保2023年第一季度财政政策力度同2022年第四季度衔接,不大起大落;另一方面,要跳出当期看长远,从最坏处着眼,为应对未来的突发事件和可能的困难预留足够的财政空间。总体上看,对财政赤字应当心存敬畏,对财政风险必须高度戒备,以不危及安全为底线,把财政安全、金融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宏观政策配置不能包打天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问题交织,解决问题既要靠政策安排,又要靠制度变革。宏观政策不是万应灵药。面对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要坚持改革行动和政策安排并重,以改革为主。要看到,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这来源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攻坚克难、勇毅前行、衰而能兴的精神品质和文化基因,来源于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而要把韧性和潜力转化为现实,则依赖于改革行动。因此,当前特别要注意不能以财政政策包打天下,要坚持政策的归政策、改革的归改革,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总之,宏观政策配置需统筹发展和安全。我们要坚持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通过适当的宏观政策配置熨平宏观经济波动,为发展创造稳定、安全、可预期的良好环境,形成全面可靠的发展安全保障体系。(来源: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