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产业振兴   武吉海:由“四村”调查观乡村演进
返回列表
查看: 268|回复: 0
收起左侧

[产业策略] 武吉海:由“四村”调查观乡村演进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7722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9-4 10: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武吉海(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11.jpg

我跟踪调查湘西四个村落近8年时间,现将情况做个阶段性梳理。

一、调查内容与方式

2015年,经朋友推介,我选择凤凰县柳薄乡禾若村(后合并到禾库镇米坨村)、吉首市矮寨镇坪年村、永顺县芙蓉镇捞庄村(已合并为兰花洞村)、2017年加上古丈县坪坝镇曹家村四个村落,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四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变革,民族文化和民间风俗变迁,乡村社会向工业化、城镇化转型过程中遇到机遇与问题,近些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村落的实践,基层组织建设与基层治理状况,村民生产生活现状,传统村落建筑遗产保护传承等课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跟踪调查。

这四个村,其中坪年、禾若、曹家是苗族聚居村落,捞庄是土家族聚居村落。都保留着苗族、土家族的特色建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较为古朴的民族民间风俗。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过来得到挂扶单位及财政、发改、民宗委、扶贫、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的扶助,它们先后被国家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目录。

我以田野调查为主要方式,多次下村采访、座谈,实地拍摄、记录。一般选在春种、秋收、清明、春节等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回村的节点,入村采访村民生产生活场景。遇村里基层组织换届、召开重要会议、举办文化科技娱乐及非遗传承活动、村民办理婚丧嫁娶、修屋、家族聚会、村落整修及基础设施建设、驻村工作队轮换、运行等大事,也前往走访。对需深入了解的重点事项,入住村里与村民、村干部吃住交流。每个村选择几户人家,作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口述史记录。平常的采访、座谈,做了文字笔记和影像拍摄。


二、演进趋势

“四村”近年的发展变化,显现了中国乡村社会转型演进的一些趋势。这些趋势,值得“三农”工作者深度关注并作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1,为子女拼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调查遇到的普遍现象,就是外出打工和在家生产的村民,比以往更加重视子女教育,为此舍得投入。禾若、捞庄、曹家村落,外出打工户占了青壮年劳力的70%~80%。坪年村这些年发展黄金茶,外出务工户有所回流,也占到60%多。采访在外打工的夫妇,说到动机,多数回答是挣钱供小孩读书。稍有积蓄的村民,想方设法送子女到县城读小学、中学,由老人或妇女就近租房陪读。一些贫困户,多方寻找增收门路,将小孩送往乡镇中心小学或集镇就读。有的外出打工户,把孩子带到打工地城镇入学。上个世纪末国家启动的高校扩招,给农村青年进入大学、高职院校读书深造提供了机会。一些子女在大专院校读书的家庭,父母和老人平常舍不得消费,攒钱供孩子读到毕业、就业,有的甚至借账、贷款。村民回应这样做,是吃过文化低的亏,孩子没有一定学历今后在社会上不好就业。供孩子读书,是为他们拼一个更好的未来。捞庄村民孔凡顺,20多年来,为子女教育先后在永顺保坪乡、芙蓉镇、吉首市城区等地奔波、做事,他认为将小孩教育、安顿好了,吃苦值得。

调查还发现,农村青年大龄结婚和少子化已经来临。曹家村村支书杨开明说,他儿子30岁才成家。如今寨子上,30多岁没成家的大龄青年,有一层。有的光棍40多岁了,交了女朋友,还没有谈婚论嫁。这与以前为超生儿子东躲西藏,是想不到的变化。结了婚的年轻人,多数生一个或两个孩子,生老三的极少,传宗接代的观念在淡化。坪年村茶叶加工户杨正斌透露,寨子上30~40岁的光棍有几十条,这在以前很少见。

青壮年成批外出打工,拓宽了交往视野,扩大了通婚圈。年轻一代村民对居住地的选择,从注重就业扩展到考虑子女入托入学、看病就医。

2,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具有较大的韧性

我在省政协工作时,遇到一些专家学者,对现存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使用效率有争议。有人认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没有进一步的突破,农业农村下步发展推不动。深入农村调查发现,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对这件事的看法,显得更客观、实际一些。

农村年长者,对党和政府实行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以及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动机,是理解和认可的。他们认为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留给进城务工人员一条退路。在城市打工做不动了,可以回村养老。现行的惠农政策,依附土地、人口覆盖千家万户,具有普惠性质。承包土地作为农民的口粮田,户户都有,能够减少因无地失地带来的贫富分化风险。“耕者有其田”,是祖辈追求的梦想,共产党将它付诸实施,推动了农村的社会进步。

乡镇村干部,对农村实行多年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经营管理体制感受颇深。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农村的体现,是土地集体所有制。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能够照看到每户村民。城市化、工业化需要的征地拆迁,国家进行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的农田水利和道路、文化体育卫生等公益事业,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的经济活动,需要动用、征用土地的,土地集体所有容易协调些。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做村民土地流转发动工作,也顺当一些。农村土地经营权转让,村集体有一些提成,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收入。只要规范运作,公私利益可以兼顾。

至于争论较多的农村宅基地及附着房屋不能作贷款抵押物的欠缺,或许因为这些年有扶贫贷款和扶助资金来源,村民对此看的不是太重。   

我就农村土地制度变革,采访过坪年村1957年出生的老支书杨太平。他说,村民对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是拥护的。从农村土改分田到户,到1980年代搞联产承包责任制,党和政府一直在帮助农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承包经营权是农民的,种什么或者流转承包地,农民能够作主。遇村里修建学校、球场、村部、卫生室等公益设施,市里修建乡村公路,调整土地比较方便。如果土地归属私人,许多事不太好办。

3,乡村产业发展呈周期波动态势

“四村”的产业发展,1990年代以来,做过多种摸索。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果,一度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热门。地处边远的禾若、捞庄,农户认为增收比较稳定的,还是种烤烟。烤烟有烟草部门扶持、收购,价格较好,这些年形成了大户种植,集中育苗、烘烤的产业格局。坪年近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发展3000多亩黄金茶,大部分稻田、旱土,改种茶叶。黄金茶目前市场销售看好,村民培管、采摘有积极性。曹家围绕生态农业,加大了6000多亩老油茶林的垦复培管,大集体时栽种的板栗,近年发展的养蜂、稻田养鱼和蔬菜种植,种养技术都有一些改进。捞庄的猕猴桃、辣椒,行情几经反复,会培管的种植户,还是有赚头。

发展畜牧养殖,支撑过养殖户的收入。除耕地较少的坪年村外,曹家、捞庄、禾若,都有一些种植包谷、杂粮,饲养牛羊猪鸡的大户。前几年突如其来的非洲猪瘟,冲击了生猪散户养殖。这几年农村饲养、宰杀年猪的户数大幅减少,多数农户到集镇买肉过年。禾若的隆兴国、捞庄的向云富,一年种十几亩、上百亩包谷,养猪几十头,多数年份赚钱。去年隆兴国运气不好,他家饲养的母猪、肉猪全部病死,今年谋划重启创业。

外出打工户,老家田土由在家老人或委托亲友耕种。水源差、地处偏远的稻田,不少已经弃种。禾若寨子,集体化时曾经种植稻谷400多亩,如今已减少近半。就近打工的劳力,农忙时回家帮忙插秧、收谷。耕整机犁田,淘汰了祖祖辈辈使用的耕牛,有的户现转养肉牛。1990年代风起云涌的外出打工潮,改变了农村的从业格局,农村兼业成为普遍现象。

从事农村产业开发,要冒自然、市场双重风险。兰花洞村村支书向军告诉我,去年捞庄村民种植辣椒,一斤均价卖到2元多。今年农户扩种翻倍,价格跌至0.7元,种植户叫苦不迭。头几年猪价飙升时上马规模养猪的农户,遭遇猪肉价格暴跌,苦撑苦熬期盼猪价回升。茶叶去年遭旱减产死树,加上这几年各地扩面迅猛,坪年茶农担心目前卖价波动下滑。倒是茶油、蜂蜜、稻花鱼、散养土鸡等绿色产品,市场走势看好。在扶贫攻坚期间工作队扶持发展的黄桃等项目,有的已弃管或改种。从大面看,湘西过来开发的椪柑、板栗、药材、蚕桑和畜禽养殖等大宗产品,都遭遇过市场起伏的周期性风险。农村产业很难找到一劳永逸的长效项目。

农村产业开发,一度将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抓手。坪年村有返乡创业者创办的幸福谷茶叶合作社,捞庄、曹家办有猕猴桃、辣椒、蜂蜜、茶油等种养合作社。有的合作社因租地成本过高,或育苗品种失误,或产品营销受阻,或利益联系松散,出现经济纠纷。有经济能人牵头的合作社,运作顺利些。

外出江浙、广东、福建等地务工的收入,是“四村”农民收入的大头。像水电工、电焊工等技术工种,月收达1万多元。普通工种,月收也有3000~4000元,比在家做生产划得来。一些长期在外打工的村民,攒钱买了小车,有的在县城购买了商品房和商铺。个别运气好的,已在打工地城区或县城定居落户。

4,建造、购置住房,仍是村民支出的重头

农村住房闲置,是比较多的。“四村”举家外出打工、住房关门上锁的,一个村有几十户。但在村里老家新建、翻修住房,一直没有停歇。在外打工积攒的钱,主要用于供子女读书、成家,建造或购买住房。我采访过30多位村民,少的花20多万,多的花了50多万元,在老家修建新房。

我问过几位长年在外打工回村建房的村民,他们回答,自己的田地、山林、祖屋、祖坟、亲戚六眷都在老家,打工年纪大了,回来居住方便些。老一辈的毕生辛劳,就是为子女成家立业后能起屋建房。在农村,你不建一栋新房子,人在寨子里抬不起头。

在“四村”建房,须按传统村落保护要求,使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修建或整修。新建砖混结构的现代住房,不能破坏传统村落风貌。这方面,坪年、曹家管理、引导的好一些。

这些新建的住房,带动了家用电器和家具消费。在食品和日常衣物消费比重下降的同时,村民的子女教育费用、手机通讯费、养车费用这些年不断增加。以家庭计算,在老家建房和购买城镇商品房,仍是农户一生开销的重头。

5,部分村落空心化难以逆转

在“四村”走村穿寨,多数时段格外冷寂、苍凉,有时找不到几个人说话。我几次选在春节、清明入村,遇人烟稀少。举家外出、无人照料的老宅,已漏雨腐朽垮塌多栋,也有失火烧毁的。捞庄大寨,以前有70多户400多人。这几年在寨子日常居住生活的,只有10多户人家,多是老人小孩。捞庄的泽大湖寨,全盛时有15户70多口人,目前只剩2户5人。禾若苗寨,住户有550多人,现在家做生产的,不到50来人。曹家开经销店的村民叹气:春节一过,人走了多半,货卖不动了。真正留守村里的,少数有产业经营,多数是因各种原因走不开。

我采访过捞庄大寨到芙蓉镇上建房定居的村民向文忠。他一家2010年从捞庄来芙蓉镇上太平桥,用打工积蓄买地建房定居。他在镇上做木工、泥工,一年收入有4~5万元。爱人做小工,一年也有7000~8000元收入。他与爱人、儿子、女儿户口落在捞庄老家,媳妇户口在娘家高坪,都没有迁过来。他的哥嫂及3个小孩在浙江打工,家里也在芙蓉镇上买地建了住房。他算起来,原捞庄村民,在芙蓉镇上修屋、买房定居的有70多户,在永顺县城及吉首、长沙等打工地买房做事的,有40来户。这些外出定居的人回不去了,原因是老家不容易找钱。

按当下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势头,垮塌的房屋、衰败的村落还在增加。为数不少的村寨,因为缺乏增收产业和人气,即使修通了公路,整修了寨子,也难挽村落空心化的颓势。这四个村落算幸运的。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目录后,得到国家村落保护资金的支持,扶贫投入近年也是前所未有。几个村的主干,一直在寻找发展乡村产业和旅游的门路。随着驻村工作队轮换和乡村振兴项目资金收紧,想重振村落往日大集体时的人气与繁华,谈何容易。

6,村民对精神文化生活与公平正义的追求,走上前台

祖居村落是外出游子的精神家园,它承载着祖辈留下的夙愿和浓浓乡愁。打工者走的再远,遇春节家人团聚,村里亲友婚庆、老人丧事,多数会赶回老家参与、帮忙。乡村民俗文化与风俗的交流,通过这些聚会日子传播。

记得到禾若调研时遇见村里老支书隆玉珍,他向我反映,希望帮忙搞点舞狮龙套、苗鼓等文娱器材。他说,现在寨子人虽然少了,但吃饱饭后,还是要唱些苗歌,玩点舞狮,打点苗鼓。有文化活动,寨子才有虎虎生气。

坪年、曹家新建村部、整修传统村落民居时,村民要求加建篮球场、休闲亭子、小广场,安装点健身器材,供大家开展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使用。捞庄村民自愿献出承包土地,申请上级扶持修建停车场,支持村里筹划兴办美术院校师生研学写生基地,意在引入、激活村落人气。

禾若保留苗族祭炯、接龙、玩傩愿等巫傩文化习俗。村民参加祭祀活动,遵守族群团结向善规仪,按分工合作,把活动组织的井井有序。坪年出过湘西第一代苗族鼓王龙英棠大姐,多位当年跟她学习打鼓的妇女及孙辈,如今围场击打苗鼓,深得龙大姐的遗风。曹家传承的苗绣、花带、舞龙舞狮、苗族武术,遇到节庆,一些村民乐意出面为来客展示才艺。

我曾列席曹家村村权监督会,听过村民对项目申报、人居环境、公正办事、参与监督、民主法治等,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发生的变化,说明在解决温饱、实现全面小康后,村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对改进乡村居住环境、公共服务和维护村民合法权益的追求,变得紧迫起来。

7, 乡村基层治理的职业化、多元化开始显现

近年来的乡村基层治理,形成了村党支部领导、村支两委决策、实行村权监督、民主理财、村账镇(乡)管等运行机制。村里大事,由村支两委开会研定。基层的民事纠纷,主要依靠村组两级调解。大的纠纷,由乡镇派出所、司法所牵头,与村综治调解委员、驻村辅警一起协调处理。随着外出打工人口增多,乡村平常纠纷有所减少。

村里设有村支书兼村主任、村秘书、村妇女主任、村综治调解委员、村支部纪检委员等职位。大的合并村,设有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每个村增设了一名辅警。村部改造新建后,大厅设立村民服务中心,办理服务事项。从2022年起,村主干实行到村部轮流打卡值守。

这几年,上级党委政府增加了村主干报酬,村支书兼村主任年报酬达到4万余元。村秘书和其他主干,一般按村支书年报酬的80%~90%计算,直接打到个人银行卡上。每村市县政府一年补助工作经费3~4万元。前些年,发展村集体经济县里统一兴办的光伏发电,有项目的村一年可得几万元分红。村里从工作经费中,给村民小组长一些误工补贴。村部的开销缺口,一般是驻村工作队找钱填补。

前期扶贫攻坚,检查、督促较多,追责趋严。需村里填报的各种数据报表,工作量大,后来有所缩减。村支书一年用在公共事务上的时间,达到300多天。村秘书等工作量大的主干,包括轮流值班,也有200余天。村支书的职业化趋向,开始浮现。

驻村扶贫及乡村振兴工作队,在乡村发展与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后盾单位硬扎、掌握资源分配的,对扶贫及乡村振兴联系村支持更大。工作队长兼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队员列席村支两委会,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活力。加上实行乡镇干部挂村联系工作制度,形成了乡村联动推进重点工作的格局。

靠近县城或风景区的村落,引进涉农、涉旅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营销,试办乡村旅游;培植本村能人,发展种养加融合与农家乐、民宿,在悄然起势。有实力和影响力的企业家、退休干部、乡贤,下乡、回乡,参与乡村建设与治理,在一些村落崭露头角。

这些乡村治理的悄然变革,加强了乡村发展、治理的行政驱动,呈现出多元参与赋能的走势。


三、感悟分享

通过调查感受至深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从农村起步的革命和建设,彻底翻转改造了农村底层社会,改变了“皇权不下县”传统乡村社会治理格局,实现了乡村社会的革命性再造。社会变革有时会以部分人委屈、受损为代价。我多次访谈的几位村民,其父辈在土地改革、合作化、三年自然灾害中,吃过苦头或受到打击,但他们对党和政府没有怨言。被组织处理过的基层干部,启用后任劳任怨,以重新获得组织和群众的信任为荣。对政府全免农业税、实行系列惠农政策,对这些年精准扶贫的巨大投入,农村的基层干部和农民,多数认为这是旧社会不可能有的德政。这些对政策、时局的看法,使人眼光一亮。

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是当代农村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巨大动力。谋划乡村振兴应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从较长周期观察,乡村发展是个渐变过程,国家投入力度与乡村变化快慢有着密切关系。我与多位乡镇村干部、外出打工的村民交谈,了解他们的看法和期盼。主流的呼声,是乡村吸引资源、人才能力偏弱,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太小,找钱致富的门路不宽,必须借助外力才能实现乡村的发展与振兴。随着国家财力增加,政府应加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投入力度。在农村实现整体脱贫后,继续实行较长时间的政策、资金与人才扶持,防止因灾因病返贫或致贫。逐步扩大政策普惠面,将农业农村发展融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局。加快让有能力在城镇落户的打工者,实现比较稳定的就业和由乡进城的真正转移。从而使农村资源配置逐步达到普通农户能盈利的经济规模。

乡村治理宜针对时弊,进行化繁为简的改革,注意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利用优质资源,降低治理成本。中国共产党执政,给农村带来多年的安宁与发展。农村基层干部,为维护大局、推动发展,克服困难做了不少工作。近年农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治理方面,有进有退,乡村基层自主空间呈缩小趋势。在村里评定贫困户、低保户,安排公益岗位,易产生矛盾。产业项目扶持和基础设施覆盖,在村民小组、户与户之间,有时不好平衡。扶贫及乡村振兴驻点村与非驻点村之间,获得的支持差距较大。大的项目,由上级部门直接实施,村里参与不够。传统村落保护与村民拆旧建新,难以兼顾。像“不患寡而患不均”、“等靠要”等旧观念的影响,乡镇主干这些年的异动频繁,机关作法下搬基层,以及脱离群众、不敢担责、数据水分等倾向,有的在累积或加重。行政权力延伸到村,运行成本偏高,容易与村民发生直接冲突,国家财力也难以为继。而传统文化中的乡村自治,依靠乡贤、家教、家训引导规范,这方面的潜力可以挖掘。宜针对乡村治理中产生的问题,按简政放权思路进行稳健、接地气的改革,为基层干部改进服务,勇于担责、诚实做事,创造宽松环境。使乡村治理减少无用做功,提升治理实效,走上依靠制度、机制科学治理的长效轨道。

有些村落,在今后的发展变革中难免遭到淘汰,它的生态屏障功能会保留下来。一些靠近城镇、景区、交通要道,资源富集且有生产要素吸附能力的村落,会在发展农林产业和乡村旅游,展现传统村落风貌和农耕文明田园生活方式上,找到新的突破口。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只要紧紧依靠为国家工业化、城镇化付出辛劳的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我们就能开辟乡村持续、健康发展的无限空间。

2023年8月8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585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