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程实:复工的“慢节奏”与“新稳态”
返回列表
查看: 596|回复: 0
收起左侧

程实:复工的“慢节奏”与“新稳态”

[复制链接]

7189

主题

7194

帖子

27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74347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2-24 16: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程实(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宇哲(工银国际资深经济学家)
  “欲速则不达,行稳方致远。”在新冠肺炎冲击之下,复工成为中国修复经济循环的核心基础,也是市场前瞻经济金融走势的关键依据。根据我们测算,在剔除多重干扰效应后,2020年的复工进程呈现“慢节奏+新稳态”的双重特征。一方面,截至2月16日(正月廿三),全国复工进度约为42%,明显落后于去年农历同期和此前市场预期。另一方面,在短期波动之后,全国复工趋势保持稳健,各地复工速度正在趋同于新的均衡稳态,从而夯实了复工的长期路径。从两者关系来看,由于“慢节奏”以时间换取空间,疫情演进、防护保障、物流运输三大因素对后续复工的制约正在舒缓,因此“新稳态”有望在复工后半程延续。基于此,我们预判,虽然“慢节奏”或将引致经济增长的短期压力,但是得益于复工“新稳态”的助力,中国经济的长期企稳趋势不会动摇。在复工后半程,非金融的结构性政策有望成为发力重心,因地制宜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针对性优化农民工与中小企业的劳雇匹配,料将成为经济战“疫”精准施策的重要内容。
--------------------------------------
  复工测算:盯住流量,警惕低估。考虑到时效性与准确性,我们选用百度迁徙指数衡量返工流量,从而对日频的复工进度进行测算。从理论来看,以2020年复工期间累计迁入量为分子,以2019年复工期间迁入总量为分母,所得比例即为2020年的复工进度。但是从实际来看,根据我们测算,以下三大效应将削弱2019年、2020年数据的可比性,从而对复工进度造成逾50%的低估偏误。因此,在本文研究中,我们对这三大效应进行了针对性的剔除。
  其一,“滞留效应”。根据往年经验,春运的前20天客流以返乡为主,后20天以返工、返校为主。2020年春运从1月10日开始,而本次疫情于1月20日进入爆发期,客观上导致部分客流中止返乡。例如,根据人民网统计,2020年春运前半程,客流量总体下滑11.9%。考虑到滞留人员可以就地复工,因此需要对分母(或分子)进行相应调减(或调增)。
  其二,“柔性效应”。虽然返乡、返工是春运期间占主流的“刚性出行”,但是跨城出游、购物、走亲戚等“柔性出行”亦客观存在。例如,根据2018年同程旅游大数据的统计,春运期间与返乡、返工无关的出行活动约占28%。不同于2019年,2020年春运期间,疫情迫使居民放弃了绝大多数的“柔性出行”,造成了百度迁徙指数的系统性下滑。因此,若不对分母进行相应调整,则将低估复工进度。
  其三,“返校效应”。2019年春运期间,返工流、返校流高度重叠,混杂于百度迁徙指数中。与之不同,2020年春节后,各地普遍规定学校不得早于3月初开学,因此当前的百度迁徙指数基本上只反映返工流的动向。由此,需要进行针对性修正,使2019年、2020年的迁徙指数在成分上具有可比性。
  当前进展:慢节奏,新稳态。基于上述方法,我们对当前复工进展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截至2月16日,一方面,全国复工节奏依然缓慢,大幅落后于去年农历同期和此前市场预期。但是,另一方面,在近期全国防疫举措不断加码的背景下,复工趋势并未出现明显波折,复工速度正在走向新的均衡稳态。
  其一,复工节奏缓慢,各地进度明显分化。从总量来看,截至2月16日(正月廿三),全国复工进度约为42%,而去年农历同期的复工进度已经高达94%。由此,今年的复工速度不足去年的五成,整体进度明显落后于此前市场预期。从结构来看,全国省级(直辖市)经济12强的复工进度分化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上海(50%)、四川(50%)、广东(45%)、北京(41%)。其中,北京、上海、广东主要得益于相对高效的城市治理和防疫保障能力,而四川作为全国劳动力输出第二大省,其本地企业主要依赖当地就业,从而降低了复工难度。第二梯队包括河北(37%)、湖南(37%)、河南(36%)、山东(35%)、江苏(34%)、福建(31%)。第三梯队则包括浙江(21%)、湖北(15%)。其中,湖北作为疫情中心区,复工进度或将持续低迷。而浙江主要是兼具了重疫情、高劳动力输入的双重属性,因此复工进度遭到显著拖累。
  其二,复工趋势稳健,边际速度走向稳态。虽然当前复工节奏缓慢,但是其时序走势已初步展现两方面的稳健性。从总量来看,全国复工进度的曲线在总体上沿趋势线延伸,并未出现大幅波动。其中,在2月2日(正月初九)前后,复工进度曲线略有趋缓,此后则逐步回归趋势水平。这表明,在统一延期的春节假期之后,各地自行实施的新一轮延期复工措施,实际发挥了“削峰填谷、错峰复工”的效果,而未打断复工的总体趋势。从结构来看,1月25日至2月9日,对于复工进度的边际增速而言,不仅每个省市的自身数值波动较大,而且各省市之间的差异亦非常明显。而2月10日以来,一方面是各省市自身的速度趋于稳定。另一方面,各省市的复工进度曲线从交错杂乱转变为大致平行。这表明,在经历初期的调整之后,当前的中国经济正在逐步适应“防疫战争”的特殊状态,各地复工的边际速度开始趋向于一个相对统一的、新的均衡稳态。
  值得强调的是,上述总量层面的稳健趋势与结构层面的稳态速度相互验证,具有重要的前瞻意义。这意味着,未来即使少数省市的复工速度发生异动,一方面其自身在经历短期调整之后,将大概率回归均衡稳态,另一方面其他省市仍将“锚定”于稳态速度,总体而言不会大幅改变全国的复工速度。因此,在当前“防疫战争”的相持阶段,只要不发生系统性冲击,全国复工进程的长期路径料将相对坚韧,为未来的进度预测提供了逻辑基础。
  未来前景:时间换空间,风险正消减。承上所述,这一均衡稳态延续的前提,是不发生新的系统性冲击。这些冲击既可能源于疫情的新变化,也包括疫情期间经济循环所面对的新梗阻。我们认为,复工的“慢节奏”虽然增加了现实的经济压力,但是也在客观上起到了时间换空间的战略作用。得益于此,在以下三个核心层面,未来发生系统性冲击的可能性正在降低。
  其一,疫情演进。作为决定性变量,当前新冠肺炎的疫情演进正呈现两大积极信号。第一,疫情传播趋于平缓。2月3日至2月16日,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的新增确诊病例出现13连降,疑似病例的增量和总量也开始逐步下行。第二,“错峰复工”安全性得到验证。根据医学研究,新冠肺炎潜伏期的中值为3天。自2月9日全国多个省市“错峰复工”以来,至今已有一周时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人口流入的重点城市未出现大规模的疫情反复。这表明,在当前“错峰复工”和严密防控的配合下,出现下一个“武汉”的可能性已大幅下降。由此,传播动力学研究所推断的基准情景(Andy Zhang,2020)[1]发生的可能性正在上升,即新冠肺炎疫情有望在2月末迈过高峰期,在5月末基本平息。这一过程中大概率不会对复工产生新的系统性冲击。
  其二,防护保障。在“防疫战争”相持阶段,口罩、消毒剂等防护用品的供给短板成为复工的硬约束。当前,“错峰复工”导致的客流缓释,正在为补上短板争取宝贵时间。从供给侧看,根据2月初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的预测,若国内原有产能充分利用,则口罩产量有望在2月末达到1.8亿只/日。在此基础上,1月初至2月上旬,有逾3000家企业进入口罩等防护用品生产领域,有望在3月初贡献3000万只/日的新产能(假设仅有20%企业为2月新投产,平均每家拥有一套标准化口罩机,至3月初仅发挥50%产能)。加上因多国限制出口而预计下降至1000万只/日的进口量,至3月初,全国口罩供应有望达到2.2亿只/日。从需求侧看,全国二、三产业就业人数约为5.3亿人。在“错峰复工”的倒逼之下,据阿里钉钉统计,约有2亿人在线办公。同时,总人数约2369万的教育行业亦已基本转入线上。由此,以每人1只/日的口罩需求量估算,全面复工将产生约3.1亿只/日的口罩需求。结合供求两端,至3月初,口罩供应最多支撑72%的复工进程,将成为关键的硬约束。若不触及这一约束,复工进程将保持平稳;反之,则将被迫减速或中断。
  其三,物流运输。在防疫措施的层层阻隔之下,物流运输能否支撑复工进程,也是当前市场关心的重点。我们认为,在当前复杂的疫情环境下,物流体系“毛细血管”上的价格信号更能灵敏反映供求格局。2020年春节至今,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的环比增速保持低位平稳,增速波动低于2019年农历同期。从“错峰复工”以来的最新数据来看,与居民日常消费相关的零担轻货价格指数环比小幅上升,而与生产端更相关的零担重货、整车价格指数环比小幅下滑。这表明,虽然防疫工作对物流运输造成了供给冲击,但是由于“错峰复工”导致需求慢热,物流运输的供给并未全面紧张。基于此,再考虑到目前各大物流公司复工进度已领先于其他行业,以及取消省内高速检疫点等措施预计将在疫情较轻地区推广,至3月初,物流运输对复工的约束有望进一步软化。
  后续影响:经济韧性不改,政策重心迁移。基于上述分析,未来发生系统性冲击的可能性正在稳步下降,复工的“新稳态”有望延续。由此,我们做出以下两点预判:
  在经济影响层面,短期压力较大,长期韧性未改。我们认为,未来的复工进程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当前至3月初,复工维持“新稳态”下的均衡速率,预计至3月初,全国复工进度有望升至70%左右。同时,这亦与防护能力的“硬约束”(72%)基本匹配,有效平衡防疫和复工的双重目标,成为短期的政策最优解。第二阶段是3月初至4月初。这一阶段,疫情有望进入舒缓期,防护用品新产能加速释放,物流能力显著修复,居家办公得到进一步普及。基于此,除湖北地区,以及影院、KTV等客流密集的部分服务业之外,全面复工有望基本实现。鉴于上述进程,复工对经济增长的拖累主要体现于一季度,经济增速预计将从二季度开始修复、反弹与企稳。据此,我们维持此前的基本判断,即在疫情平息后,中国经济增速反弹的短期窗口,以及经济增质延续的长期机遇,依然将在全球视野下凸显出相对优势。
  在政策应对层面,非金融的结构性政策有望成为新重心。在1月30日发布的《经济战“疫”,货币先行》一文中,我们曾指出,货币金融政策料将在疫情应对中率先发力。由此至今,“一行两会一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初步验证了上述观点。前瞻下一阶段,我们认为,在复工“新稳态”下,政策重心有望迁移至非金融领域的结构性工具,两方面的举措值得期待。第一,因地制宜地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在疫情平缓地区,在加强起点、终点防疫监测的前提下,逐步适度放宽路权,取消不必要的物流阻碍;在疫情重点地区,针对性地提供物流补贴、对冲防疫成本,修复经济基本循环;在湖北整体严防死守的环境下,可以择时打通诺干条穿省而过、禁止车辆中途进出的封闭式“安全快线”,恢复湖北作为全国交通枢纽的部分功能,盘活全国物流全局。第二,针对性地打破农民工与中小企业的“两难”处境。相较于白领阶层和大型企业,农民工和中小企业在信息搜寻、防护能力、储蓄(现金流)等层面均处于相对劣势,料将成为复工进程中的弱势群体。未来数周将是农民工集中复工的时间,也是中小企业现金流吃紧、亟待恢复营运的阶段。考虑到中小企业恰是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主力,因此各地方政府有望加强政策引导、物资支持以及农民工流入、流出地的政策协同,分批、有序完成农民工和中小企业的劳动力供求匹配。

国粮智谷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