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文化振兴   孙卫春:乡村振兴,要用乡土文化铸灵魂做引擎
返回列表
查看: 96|回复: 0
收起左侧

[乡风策略] 孙卫春:乡村振兴,要用乡土文化铸灵魂做引擎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8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852615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1-12 09: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汉书·艺文志》曰:“礼失求诸野。”从本源上讲,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农业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在乡村,是以乡土为根、以农业为脉的乡土文化。因此,由乡土、乡景、乡情、乡音、乡俗、乡邻、乡德等构成的中国乡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冯骥才曾经说:“如果文化消失了,民族也就没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说到底是重构传统乡土文化的重大举措,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战略,是再造新时代中国乡土文化的文化运动。

乡土文化兴则乡村兴,乡土文化强则农民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首先振兴乡土文化,用乡土文化铸灵魂做引擎,提升农民思想境界,提振农民精气神,提高农民生产生活价值,加快实现农民的品格重塑、农村的和谐稳定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进一步推动乡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村民富而好礼、富而有文,村庄魅力独特、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要守护“乡土”,安放灵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定要守护好乡土的“形”与“神”。打造好乡村物质空间、聚落形态的布局与设计,传承、挖掘、塑造好乡村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态文化,为乡村注入文化内涵,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让美丽乡村更有底蕴、更具灵魂、更具魅力,彰显内在品质。一方面,要守护好乡土文化之“形”。保护利用好古镇古街、祠堂民宅、古树名木等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好民俗风情、传统技艺、乡乐乡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乡村多一点“儿时的记忆”,少一些“近乡情怯”的遗憾;多一点自然风貌、潺潺溪流、袅袅炊烟、祠堂庙宇、廊桥书院,少一些“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感叹。另一方面,要守护好乡土文化之“魂”。对在乡村生产生活中形成并长期存续的价值理念、人文精神、伦理规范等,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人们从中寻找到心灵归依和精神故乡,安放灵魂,寄托乡愁。

要提升“乡民”,输血强脉。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解“三农”问题,根本是要依靠生于斯、长于斯的亿万农民。要改变过去只看重农产品数量指标的增长,不重视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公共资源投入,不注重提升务农队伍素质与职业化的做法,通过加强乡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就业培训、培智扶志等办法,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培育和造就数以亿计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生产型职业农民、服务型职业农民、经营型职业农民。鼓励和支持年轻农民留在农村,感召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同时要更加注重提供充分的就业、医疗、养老等保障,解除新型职业农民的后顾之忧。

要建设“乡文”,成风化雨。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要改变过去命令型、保姆型的工作方法,用平等式、互通式、倾听式思维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以需求和目标为导向组织乡村文化内容供给,建立需求供给目录和按需供给机制。积极推动乡土文化与科学技术融合发展,依托数字化技术手段开展面向乡村、适合农民的文化内容生产与供给。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探索点对点供给模式,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内容供给统筹,把优质资源向乡村倾斜,把文化设施嵌入乡村,把文化活动融入生产生活,送到村民的“家门口”,成为村民的“家常饭”,让老百姓第一时间享受文化服务。组织开展好以乡土文化、民俗节庆等为重点的有内涵、有品位的文化活动,让乡村文化更具动感和魅力、更加贴近群众生活,让村民在参与中受到乡土文化的启迪习染、怡情益智、陶冶润泽,实现行为方式、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要注重“乡教”,涵育文明。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孕育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发挥其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厚民风的导人、化人、悦人、泽人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依托乡村传统节庆、庙会等乡土文化资源和文化下乡、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等文化载体,创作贴近乡村生活的文化产品,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并借此向农民普及科技文化和法律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其树立起正确的民主法治观念和现代公民意识。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用现代文明的价值理念去滋养乡村文化,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宣传先进典型,倡导团结协作、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帮助农民树立集体观念、公共意识和公益精神,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挖掘核心价值元素,凝练核心价值精华,让村民在自觉传承传统乡土文化中提升境界、修养身心,秉持真善美。建立乡土文化激励机制,组织举办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组织和先进个人评比,以及文化知识、科技知识等比赛活动,营造风清气正、向善向上的村风民俗。

要培树“乡贤”,垂范善治。乡贤根植乡土、奉献乡里、德高望重、为人楷模,是乡民言传身教的标杆、道德教化的榜样,蕴含着感染和教化百姓、滋养和润泽乡风的强大力量。乡贤文化是一种先进的乡土文化、榜样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积极培树乡贤典范、聚合乡贤力量,涵养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参与乡村治理,共谋家乡发展。要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乡村自治组织,引导村民依靠“一约四会”有序参与乡村发展和村庄治理事务,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遏制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努力形成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引领、以自治为核心的乡村治理体系,为应对新时代乡村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挑战、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证。



【作者单位系中共榆林市委理论讲师团。来源:《中国乡村发现》2021年1期(此为原稿,与书刊有出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066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