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组织振兴   吴意: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废弃问题及其治理路径
返回列表
查看: 48|回复: 0
收起左侧

[治理策略] 吴意: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废弃问题及其治理路径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8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844106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6-13 09: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吴意(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近年来,室外健身器材在农村地区遍地开花。按照“谁建谁负责”的原则,这些健身器材本不该无人认领。然而在现实中,这些原本惠民便民的民生项目,却常常被当成“一次性”工程——建前十分重视,建好当作成绩,建后不当回事。由于建设之后疏于管护,有的健身器材“超期服役”“缺胳膊少腿”,有的健身场地杂草丛生,篮球场变成了晾衣场、晒谷场,健身器材成“弃材”的现象并不鲜见。

一、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加强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农村体育事业发展、落实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截止到2020年,中央已投入超过69亿元,支持地方建设了57万个行政村和近3600个乡镇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这些投入显著改善了农村体育健身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热情,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然而,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废弃现象依然突出。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我国农村体育基础设施供给仍然存在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总量不足、质量不均、供给区域要素不协调等问题。首先,农村地区的体育基础设施数量远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由于财政投入有限,加之对体育基础设施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村庄甚至没有基本的健身场所和设备。与城市相比,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的覆盖率明显偏低,许多地方仅有零散的简易设备,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健身需求。

其次,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的质量存在显著差异,有些设施由于长期缺乏维护,已经破损或无法正常使用。施工标准和材质选择不统一,导致一些设施使用寿命短,安全隐患较多。尤其在偏远地区,基础设施的质量问题尤为突出。最后,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的布局不合理,一些资源较集中的村庄设施相对完善,而偏远地区则几乎没有配套的体育设施。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体育设施相对齐全,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常常被忽视。

二、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出现“弃材”的原因

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的“弃材”现象,反映了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脱节,以及政策执行与监督机制的不足。这一现象的出现,既涉及到政策制定者的决策能力,也关系到公共资源的管理效率,更体现了农村社会治理中的问题。

(一)缺乏长效管护机制

及时维护与更新体育基础设施是确保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目前情况来看,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存在诸多漏洞。在多数农村地区,专业的体育场地设施管理人员尚属稀缺,其日常运维往往依赖于乡镇文化站统筹兼顾,或是由乡镇及村委会共同承担管理职责。然而,这些管理人员大多在乡镇办公室工作,仅定期到辖区视察,且基层工作人员数量较少加之相关经费保障不足,导致篮球场常被农民用来晒粮食,乒乓球台和单双杠则被用作晾晒被子的工具。此外,部分村民的公益道德意识较差,对公共设施缺乏爱护,加之无人管理,造成体育场地设施损坏率较高。

(二)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是农村体育基础设施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需求和条件,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一方面,部分农村地区在建设体育基础设施时,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导致建设的体育基础设施与村民的实际需求不符,使用率低下。例如,某些村庄可能更需要适合老年人和儿童的健身设施,但实际建设的却是标准化的篮球场,这与村民的实际需求不符,导致设施使用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一些体育基础设施的设计和选址不合理,例如将篮球场建在交通不便或者居民区较远的地方,使得村民使用起来极为不便,最终导致设施被闲置。同时,选址时未考虑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导致一些设施在恶劣天气下无法正常使用。例如,将健身器材安置在没有遮蔽的露天区域,导致设施在雨季和炎热夏季时无法使用,损坏速度加快。

(三)农村居民体育意识薄弱

农村居民体育意识是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首先,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需要村民的广泛参与和支持,然而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长期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的影响,村民对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不高,体育意识较为薄弱。比如在许多农村地区,传统的劳动和生活方式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村民们习惯于从事农业生产和家庭事务,认为体育活动是次要的。这种传统观念导致许多人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参与体育锻炼,认为体育活动是年轻人的专利,与自己无关。

其次,体育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在农村地区相对滞后,村民们缺乏科学的锻炼指导和方法。不知道如何使用设施进行有效的锻炼,也不知道哪些运动适合自己,导致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不高。

最后,在一些村庄,缺乏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推广,社区氛围不浓厚。没有定期的体育比赛、活动或健身班,导致体育设施无人问津。缺乏活动的带动,村民们难以形成锻炼的习惯和兴趣。这使得即使有了完善的体育设施,也难以吸引村民积极参与,导致设施使用率不高,甚至被闲置。

三、解决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废弃问题的路径研究

体育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农民体育工作是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废弃问题,不仅需要经济支持和技术保障,更需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制度和机制。通过科学的政策设计、有效的制度执行和广泛的公众参与,可以实现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的长期有效管理和使用,促进农村社区的健康发展。

(一)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相关部门要建立完善从信息反馈登记、维修销号到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的各项制度,把健身器材的后期管护纳入到职能部门的统一管理之中。

一是要制定明确的信息反馈流程,确保村民和社区居民能够方便地报告体育器材和场地的问题。设立专门的反馈平台,如热线电话、网站和手机应用程序,以便及时收集和处理信息。

二是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各村和社区的设施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制定定期巡检计划,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所有健身器材和场地进行检查,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立即组织维修和更新,确保问题不积压、不拖延。

三是安排专项维修资金及专人管理。每年安排专项维修资金,确保有充足的经费用于设施的维护和更新。资金使用要透明化,定期公开维修资金的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指定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健身器材等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明确职责和任务,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并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管理和维护能力。

(二)充分听取民意进行科学规划

在规划和改造农村体育场地设施时,应“量体裁衣”,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村民需求。这意味着在建设前,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了解村民的体育兴趣、习惯和需求。通过召开村民大会、进行入户调查或利用网络问卷等方式,广泛收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

在充分了解村民需求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定出既符合村民需求又具有前瞻性的规划方案。这样的方案才能够确保体育场地设施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使其真正服务于村民,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既符合村民需求又具有前瞻性的规划方案,确保体育场地设施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三)积极引导提升农村居民健身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地方政府应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加大对农村体育的宣传力度。通过社交媒体、手机应用程序、在线平台等渠道,向村民普及健身小常识、推广各类体育活动,从而提高村民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重视。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体育知识讲座、健康生活方式展览等活动,增强村民的体育健身意识,营造积极的体育锻炼氛围。

同时,地方政府和村委会应鼓励和支持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和自然条件,创新性地举办各种体育赛事和活动,既能展现乡村的独特魅力,又能激发村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和兴趣。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逐步改变农村居民的体育观念,推动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来源:乡村发现)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1 | 帖子:2948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