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连平:“经济可能在今年第二季度出现好转”
返回列表
查看: 406|回复: 0
收起左侧

连平:“经济可能在今年第二季度出现好转”

[复制链接]

7189

主题

7194

帖子

27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74347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4-27 11: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连平(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主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目前欧美仍处高发状态,中国虽然已经逐渐趋于稳定,但经济难以独善其身,随着今年一季度的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回落,国家出台的稳经济政策正在不断加码,尤其是财政政策变得更加积极,而货币政策也在同步配合,各界对于全年中国经济表现仍表示乐观。
  就在4月20日,央行下调一年期和五年期的LPR利率,这也是自去年8月之后利率改革后,央行在货币政策上的一次“大动作”,这次降息对于接下来经济影响几何?4月23日,《华夏时报》专访了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交通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连平表示,中国因为防控措施得力,经济可能在今年第二季度出现好转,对2020年中国经济运行没有乐观的理由,但也不应该悲观。而随着第二季度消费需求的回升、基建等投资项目的开工复产,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积极效应在今年下半年应该就可以看到。
  《华夏时报》:新冠疫情对于整个中国经济的影响预计将持续到什么时候?国内各行业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全面复工复产?
  连平:疫情影响是全球性的,短期内可能会持续存在。而中国因为防控措施得力,经济可能在今年第二季度出现好转。对2020年中国经济运行没有乐观的理由,但也不应该悲观。
  随着全面复工复产以及一系列由于疫情出台的减税降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政策落地,企业的生产将进一步恢复。疫情得到控制后的消费也有望逐步回复正常水平,既有利于推动餐饮、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服务行业的回暖,也会推动汽车制造业等相关消费制造业工业生产的恢复。一系列稳增长、稳就业政策的出台,加上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大规模发行,将有利于拉动基建相关制造业的加快生产。不过,随着全球疫情的爆发,或将抑制需求端的同步增长,二季度产品去库存或存在一定压力。因此,二季度工业增速将有限回升。随着被疫情压制的消费需求将在二季度明显释放,预计二季度消费将逐步回升。近期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回补措施,也将对二季度社零增速产生提振。
  《华夏时报》:在国内经济下滑压力大增的背景下,财政与货币政策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您是如何看待这种改变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改变对于经济的正面影响何时出现?
  连平:中央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下一步则是要在疫情有效防控的前提下,通过财政与货币政策积极推动经济走向恢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必要双管齐下,即财政政策需要更加积极,货币政策则需要加以配合。这主要是由于我们目前所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局面,第二轮的冲击可能在第二季度后显现出来,世界经济走向衰退已无悬念。中国作为世界出口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很难独善其身,出口必定受到很大冲击。在这种十分严峻的形势下,要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尤其是确保就业民生,宏观政策加大力度进行逆向调节就显得十分有必要,而且还需要在传统的政策工具运用的同时创新政策工具。
  未来财政要继续支持投资,包括新型和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2019年所推的减税降费举措要继续落地,而且还要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推出一些新的减税降费措施。2020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赤字率,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可达3.5万亿以上。
  在货币政策方面,去年到今年已经多次降准,降息也在同步推进,市场流动性总体维持在合理充裕水平。接下来,还要促进利率水平、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以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比如进一步降准降息,总量上宽松,且还需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的调节。信贷要加大力度支持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随着第二季度消费需求的回升、基建等投资项目的开工复产,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积极效应在今年下半年应该就可以看到。
  《华夏时报》:央行在4月20日下调了一年期和五年期的LPR利率,这次货币政策的大动作,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连平:本次下调LPR利率是MLF利率下调的同步操作,用意首先在于向市场传递明确信号,使市场形成利率走低的预期,体现了货币政策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政策意图,而“降息”最主要还在于资产端“降价格”。
  2019年四季度以来,央行多次通过逆回购、再贷款、MLF和LPR等货币工具利率进行“降息”,甚至还下调了超额准备金利率,而同时保持了存款利率的不变。这样一方面维持存款基准利率不变,保障储户利益,另一方面引导降低贷款利率,通过这种非对称的降息方式,使得银行让利给实体经济,对冲疫情的负面影响,同时改善营商环境。而从实际的效果来看,贷款利率也确实有了趋势性回落。3月底,一般贷款利率比去年高点下降0.6个百分点,2020年初以来下降了0.26个百分点,降幅明显超过了MLF中标利率和LPR的降幅。
  《华夏时报》: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在依然维持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此次降息对这两大行业的影响会是什么?
  连平:显然,非对称降息对于银行业和房地产都有重要影响,但影响方向可能是相反的。对于银行业而言,在负债价格不降的情况下,资产端下降后收益就减少了,会对银行的息差形成一定的压力。但就数据分析来看,目前银行业是有能力承担这些压力的。未来一个时期内,银行的净息差还有可能进一步缩小,但考虑到银行的拨备水平很高,资本充足和不良率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一定程度的息差收窄是银行可以承受的,但也应适度。
  另一方面,非对称降息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应该是一个利好消息。从房地产行业的供给端来看,降息首先是直接降低了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特别是排名靠前、银行融资便捷的大型房企;同时降息也会引导市场利率中枢下行,促进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小房企的融资压力也会有所缓解。考虑到今年土地供应可能提速,房地产企业融资需求会进一步释放,降息肯定是有利于其融资的。而从需求端来看,LPR利率的下调,住房抵押贷款人受实惠较多,有利于刚需和改善型需求的释放,是“房住不炒”、回归住房消费品政策原则的具体体现。
  《华夏时报》:业界担忧,此次降息是促进实体经济的回复发展,但是实际是很能资金会更多的流入到与地产相关的链条上,刺激房价往上升,对此您的看法是什么?
  连平:这种可能性确实不能排除。我们看到央行已经着手调查深圳贷款违规进入楼市的案件。降息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实体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房地产也是实体经济之一,住宅是最为重要的耐用消费品,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然而,疫情下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流动性充裕,资金成本比较低,难免有一些套利分子会动歪心思,套用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进行房地产炒作,对此应该严厉打击。在限制需求政策的整体框架下,只要谨慎管控房价、保持合理的土地供给,就不必担心房价会出现大幅上涨。
  《华夏时报》: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降息的正面作用会有多大?
  连平:降息对于企业来说有正面作用,但在不同环境下作用会有所不同。现阶段单纯的降息是不够的。需要给主要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银行体系则应该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融资支持。需要货币政策更多地推行针对性和结构性的举措,如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对于银行体系不能覆盖的部分,要充分发挥中国要素市场资产配置的作用,大型企业在债券市场发债,小型企业可能需要通过信托、三方财富等渠道筹集资金来应对经济下滑的冲击。
  相比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在非常时期可能更为有效。一方面减税降费是政府给企业实实在在的补贴,能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直接缓解经营压力;另一方面政府在基建等大型项目上的支出能给中小企业创造新的业务需求,来弥补因疫情原因导致的需求萎缩。
  《华夏时报》:您预计年内国家在财政与货币政策方面是否还会出组合拳?利率的下降空间还有多大?
  连平:疫情的爆发使得财政资源首先应急于疫情的防控,然后才是刺激经济,这必然需要在原假设的基础上增添财政赤字。今年地方债额度可能放松至3.5至4万亿,并发行特别国债或新增国债2至3万亿,加上一定规模沉淀财政资金的挖掘,2020年三者加总规模会大幅超过原假设赤字水平,多出来的财政资金将起到刺激作用,拉动经济增长。而货币政策方面继续以“宽货币+重结构+降价格”组合进行配合,重点在结构和价格两个方面发力,年内可能还会有一到两次整体或结构性定向降准,也不排除在物价和币值稳定时降低存款基准利率的可能。考虑到当前银行业仍有一定程度的息差,进一步下调MLF、LPR尚有一定空间。年内根据对冲需要,LPR还有可能下调30-50个BP。随着流动性充裕程度提高,也给逆回购利率下调创造了空间,年内可能再进行多次下调操作,全年M2增速可能在10%-12%、社会融资规模增长13%-14%。
  《华夏时报》:从长期来看,我国经济的复苏前景是如何看待的?
  连平: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一季度GDP同比-6.8%,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中位数-5%。考虑到我国疫情防控效果较好,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尾声,逆周期政策力度持续加码,同时考虑到未来一个时期世界经济、中美关系等较大不确定性,我们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长可能在2%-4%之间,三、四季度可能超过原定的6%增长目标,达到8%-9%,全年经济增长处在3.5%-4.5%的区间内。

国粮智谷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