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郭玮(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1、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的攻坚力度
经过几年努力,我国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决定性进展,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6%。但到2019年末,仍有551万农村贫困人口没有脱贫,52个贫困县没有摘帽。在脱贫攻坚攻城拔寨、全面收官阶段,要推动帮扶资源力量向剩余贫困任务聚焦。目前,脱贫难度较大的是剩余52个未摘帽贫困县以及1113个贫困人口超过1000人或贫困发生率超过10%的贫困村,大多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滞后,是经过多轮攻坚都没有攻下的深度贫困堡垒。要根据剩余脱贫任务不同类型分类施策,统筹整合各方面帮扶资源,组织精锐力量进行强力帮扶,推动政策、资金、帮扶力量倾斜支持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对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挂牌督战,确保贫困县如期摘帽、贫困村如期出列、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要着力解决影响脱贫的突出问题。全国面上“两不愁三保障”已经基本实现,影响剩余脱贫任务的,主要是个别地方“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中的一项或少数几项不达标。尽管这些问题从总量看已经不大,但具体到个别地区,特别是某个县或某个村,就很可能表现为集中连片的存在。要对照目标标准,拿出针对性措施,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质量。还要解决好影响脱贫的特殊问题,如地方病、过度依赖转移性收入以及不利于发展生产的陈规陋俗,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2、努力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冲击,也给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加了新的困难挑战。要加快扶贫项目开工复工进度,这方面相关部门从产业、就业、财政、金融等多个方面出台了政策举措,关键是要推进各项措施落地见效,解决好具体问题。要密切跟踪受疫情影响的重点地区、重点群体、重点领域,搞清楚哪些贫困劳动力无法外出务工或务工质量不高,哪些地方扶贫产品可能滞销,哪些扶贫产业恢复生产面临困难,等等;在此基础上加强统筹协调,扎实做好各项精准帮扶,防止出现工作漏洞。要加快扶贫项目审批速度和实施进度,切实解决制约开工建设的突出问题和特殊困难,努力把疫情造成的进度损失抢回来。
要持续加强对贫困劳动力的务工就业帮扶。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不仅对贫困家庭脱贫有立竿见影之效,而且可以直接感受现代生活,激发上进心,实现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要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帮扶机制,做好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点对点”帮助贫困劳动力尽快有序返程返岗。要依托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种养基地、公益岗位等,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要定向精准落实各项优惠支持补贴政策,鼓励各类用工企业增加就业岗位,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用好用足公益性岗位。
要着力帮助解决好扶贫农牧产品市场销售问题。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培育,贫困地区扶贫产业特别是特色种养业大多已进入丰产期,这几年以“核桃葡萄猕猴桃”为代表的扶贫农产品产量迅速增长,而且各地上市时间相近,导致滞销卖难现象不时出现。这次疫情又对扶贫产品销售以及整个产业链造成冲击,加剧了滞销卖难风险。要加大对扶贫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相关补贴资金及早到位,有效落实金融信贷支持政策,做到不抽贷、断贷、压贷,多措并举帮助扶贫龙头企业渡过难关。要千方百计做好扶贫农牧产品的产销对接,充分发挥消费扶贫、电商扶贫等作用,拓宽扶贫农产品销售渠道,防止出现大面积滞销卖难。
要及时保障好受疫情影响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家庭比例分别占39%和28%。要强化特殊贫困人群的兜底保障,密切关注受疫情影响的低保户、特困供养户、残疾贫困户等特殊群体,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不出问题。
3、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
防止返贫是系统工程,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建立健全及时发现、及时救助的长效机制。要加强监测预警,对重点对象开展动态监测,对遭遇疾病灾害等意外、收入明显下降、支出大幅提高等情况,特别是因疫情影响返贫的,要及时发现、及时预警。要完善精准帮扶措施,根据返贫致贫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逐步补齐返贫人口脱贫增收的短板。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要加强产业、就业、技术、资金等支持,确保他们通过自身劳动能够实现增收脱贫。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要强化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保障措施,确保一旦农户出现返贫、生活受到影响,各项保障措施能够及时启动、能够保障基本生活,从制度上降低返贫风险。各地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探索采取防贫基金、防贫保险等手段,强化防返贫实效。
要持续推进扶贫产业发展壮大。贫困地区要进一步开拓思路,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把外面优势企业引进来,把好东西打造成好品牌、卖出好价钱,走产业化、市场化的路子,提升附加值。很多地方的扶贫产业还处于起步期、成长期,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强,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还比较弱,仓储、加工、冷链运输等现代化设施建设还很滞后。要把推进扶贫产业发展壮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带贫能力作为贫困地区长期发展的重要内容,继续加大对扶贫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各方面政策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科技服务、人才培养等支持力度,加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扶贫产业自我发展能力。
要多措并举保障贫困劳动力就业。当前就业扶贫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的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不高,有的扶贫车间带贫效果差,有的公益性岗位管理不规范,等等。要持续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千方百计帮助贫困群众稳定就业,更好支撑稳定脱贫。要积极推进贫困地区以工代赈工程项目建设,增加就业机会。要加强扶贫车间管理,促进扶贫车间规范发展,突出带贫效果。要合理设置公益岗位,更好发挥兜底线、解急难作用。要落实好就业培训支持政策,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要聚焦就业扶贫任务重的地区,充分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平台机制作用,推动输出地和输入地贫困劳动力精准对接,切实巩固就业脱贫成果。
要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问题的根本之策。但如果后续扶持工作没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就难言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质量成色就会受影响。必须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资金投入、项目安排和工作落实,全面做好搬迁安置区产业发展、就业帮扶、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要支持搬迁安置区利用扶贫产业园、原有山林田地等解决就业,积极组织搬迁人口外出务工,确保搬迁贫困户不出现零就业家庭。要积极促进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根据搬迁群众不同安置类型,完善社会治理和服务,逐户跟进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确保不出现工作“盲点”。
要深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消费扶贫一头连着扶贫产业,一头连着消费市场,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有效举措。要深入推进消费扶贫,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统筹调动各方面、各层级消费扶贫资源,创新采取形式多样的产销对接方式,形成“多点对多点”的网络化消费扶贫格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支持电商企业、视频直播平台、自有渠道企业、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深度参与消费扶贫,推动形成扶贫产品和采购信息互联互通的消费扶贫生态,调动社会力量更多参与消费扶贫。要发挥消费扶贫对扶贫产业转型升级的引导作用,推动扶贫产业面向消费需求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促进扶贫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增强贫困地区扶贫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