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政策导航   中央一号文件划出哪些重点?
返回列表
查看: 306|回复: 0
收起左侧

[政策解读] 中央一号文件划出哪些重点?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0694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2-14 15: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如何理解文件的部署和相关要求?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采访了多位三农领域的权威专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叶兴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张红宇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委员会委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魏后凯

中国社会科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姜长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要从当下做起

今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面对这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今年的三农工作怎么干?

“起步之年,方向感很重要。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既强调要锚定农业强国目标,又体现了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就是要从当下做起、解决好三农实际问题,这也就是在向农业强国的目标迈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指出,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工作抓手,为各地区各部门做好当前三农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9个方面33条任务,体系完整、内容全面、长短结合、操作性强。既保持了与2022年文件精神的衔接,又从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新部署,丰富拓展了三农重点工作的内涵。”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说。

今年是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回升的关键之年。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委员会委员张红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全力以赴抓经济,我们既有非常扎实的基础,也有需要正视的内外部挑战。怎样以国内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做好三农工作非常重要,在此背景下,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意义重大。”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与去年一脉相承,继续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一条主线。

“与去年相比,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工作的部署主要侧重以下三个方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姜长云提出,一是侧重部署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明确提出了我们要建设怎样的农业强国;二是侧重统筹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三是侧重强调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将“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专门作为一部分,“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等多条内容也直接聚焦改革。

稳面积提单产

夯实粮食“压舱石”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部分就明确提出“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这一方面是考虑到目前全球粮食市场仍然处在高位运行,防范全球粮食市场波动向国内市场传导,我们要把立足点放在发展国内生产上。另一方面,促进经济回升需要提振市场信心,提振信心很重要的一块就是稳定物价,而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对稳物价起着关键性支撑作用。因此,做好今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是稳大局、强信心、促复苏的‘压舱石’。”叶兴庆表示。

在具体工作举措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开展吨粮田创建”“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等。

叶兴庆认为,今年在采取措施稳面积的同时,发展粮食生产的着力点要放在提高单产上。分作物来看,稻谷和小麦要稳面积稳产量,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提高优质稻和优质小麦的比重,而大豆和玉米通过单产来提高产量的潜力还比较大,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把提高大豆和玉米的单产作为重农抓粮的重要方面。

“中国有14亿多人口,国内农产品的需求量和消费量都很大。我们要建设农业强国,一定是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来解决粮食问题。”魏后凯指出,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要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减少粮食的损耗和浪费。同时立足国情农情,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确保粮食的安全,分品种确定不同农产品的“优先序”。

“稳产保供需要做好耕地、科技、大食物观、减损四篇文章。”张红宇认为,在耕地上既要守住数量和质量红线,又要挖掘资源潜力,在生态友好的前提下,科学利用非耕地资源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在科技上要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把试验田里的集成技术扩大到大田生产中去;要立足当前消费需求,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的食物供给结构。“此外还要生产和止损并举,据估算,我们如果能减少50%餐桌上的浪费,就相当于增加了1亿多亩粮食生产。”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要坚持产业链供应链思维,加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统筹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姜长云提出,要夯实储备调节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基础,鼓励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农产品市场调控,推进跨周期调控、逆周期调控有机结合,把握好政策出台和调控选择的时度效。

做好“土特产”文章

高质量发展乡村产业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脱贫地区,怎样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

“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核心是要有产业支撑。”魏后凯提出,发展乡村产业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各地条件和资源禀赋等出发,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发展既有地区特色、又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乡村产业。二是推进产业融合,打造以农业为基础的全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同时发挥城市带动作用,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打造全链利益共同体,让产业链各方都能从中获益,尤其是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只有产业得到充分发展,才能提供有吸引力的就业机会,才能留住年轻人。”叶兴庆指出,对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而言,要着力加强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经营性收入占比,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在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相对于其他产业,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影响,总体上更加突出。”姜长云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和“数商兴农”“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等,推动形成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组团、集群、融合、联动发展新格局。

重“硬件”也重“软件”

让乡村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此作出重要部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作出了细化部署。

“和美乡村体现了中国的和文化,也反映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各个方面。和美乡村并非是千村一面,而应体现个性特色之美,强调多样性、差异性。”魏后凯认为,当前工作的重点要聚焦在“宜居宜业”上,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进乡村建设,同时要在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做好试点示范工作的过渡衔接。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建设导则或负面清单,明确和美乡村建设的原则和导向。

“要通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让乡村真正成为大家向往的地方。”张红宇强调,在村庄建设和村庄规划上要走新路,但要避免走弯路。要围绕“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要求,做好县乡村规划,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结合农民需求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比如,顺应当前产业发展趋势,在通网通电基础上,让农民能利用数字经济发展生产,更多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关键,在于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叶兴庆表示,要顺应乡村人口结构、公共事务、政府与村庄职责边界的变化趋势,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完善村民自治的单元划分、组织形式和技术工具,利用网络等提高参与度和治理效能。

姜长云认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构建便捷生活圈、完善服务圈、繁荣商业圈、体验旅游圈不断取得实效。推动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下沉基层,增强服务普惠性、体验性和有效性。(来源:农民日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6243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