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日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眼前需求不足的问题,更要关注背后供给响应机制的钝化问题。要加快畅通经济循环、形成新的内生动力,其关键在于通过改革的办法,形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正向反馈机制。
“从上半年来看,中国经济正在从疫情的冲击中快速恢复,快速恢复最关键的因素是我国疫情防控工作效果明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人和物流隔离的状态在改善,经济循环逐渐恢复常态化。”刘尚希表示,我国及时有效的疫情防控工作降低了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为经济社会恢复正常秩序注入了巨大的确定性,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此外,疫情发生之后,我国迅速出台了一系列纾困企业的政策,非常规、大力度的宏观对冲政策,各部门各地方全力做好“六稳”、落实“六保”,这些政策稳定了信心,防止发生大面积的企业倒闭和失业现象。尽管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我们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政策的作用功不可没。
同时,在有效防控工作下,疫情得到缓解,餐饮、出游等在疫情中被抑制的需求开启自然恢复,“就像弹簧一样,外部压力卸掉之后就会自然回弹。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刘尚希指出,不过也要看到,弹簧只能弹回到原有的程度,不可能蹦得更高。也就是说,不能简单认为反弹就会必然成为趋势。要延续反弹,需要解决后劲不足的问题,打造中国经济内在动力。这就需要尽快在政策支持的基础上,注入企业市场自身恢复的动能。
在刘尚希看来,下半年我国经济面临的最关键问题,就是经济循环能不能继续,当前复苏的态势能不能继续。“下半年经济恢复到正增长没有问题,但是要想让经济的弹簧弹得更高,需要注入新的力量,这来自于畅通经济循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的发展格局。”
刘尚希表示,新的内生动力根本上来自内循环。而要畅通经济循环,关键在于形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正向反馈机制。
从供给的角度来看,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下滑,一方面是来自疫情冲击的短期外部因素,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潜在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这一长期内在因素。
在他看来,目前我国经济不仅仅是眼前需求不足的问题,更要关注“供给响应机制”钝化,导致供给和需求之间有待形成有力的正反馈的问题。“需要警惕疫情冲击加剧了供给需求之间反馈机制失灵的问题,更要警惕供给与需求之间负反馈导致经济收缩的风险。”
要打通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循环,建立正反馈机制,就需要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刘尚希表示,举例来说,民营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不高,民营企业投资代表的就是供给响应的速度,投资意愿不强就没有动力去创新,也无法响应需求的最新变化。需要通过改革的办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民营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刘尚希进一步指出,与此相对应的,还包括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改革也要提速推进。例如,伴随经济和科技发展,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方面对人才的需求很迫切,但是教育供给和社会需求方面的差距还很大,这导致一方面形成很大人才需求缺口,另一方面又造成就业难、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
总体而言,展望下半年经济走势,刘尚希指出,考虑到潜在增长率下降的长期因素和疫情冲击的短期因素,以及国际因素,指望全年经济增速回到去年水平是不现实的。
他认为,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不仅是需求不足问题,而是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和结构性问题。要加快深化市场改革、国资国企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等改革,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政策只能是应急,不能限于当前的政策层面,要将眼光放长远,使短期政策有利于形成长期制度安排。根本上还要通过改革的办法,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改善预期更为重要。”刘尚希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