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王虹(人民智库研究员) 1、公众对健康码的使用情况
· 全国31省市区实现健康码全覆盖,超九成受访者申领了健康码,公众在就医、工作、居住、出行等场景都会运用健康码
自年初疫情暴发以来,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其余31省市区已经陆续实现了健康码全覆盖,直至今日,健康码仍然在常态化防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问及所在城市是否开通健康码时,选择“是”的受访者占96.63%。由于健康码的申领并不具有强制性,且部分群众并没有使用支付宝、微信(目前健康码的主要入口)的习惯,所以存在少部分群众从未接触过健康码的情况,为保障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后文基于选择“是”的调查样本进行研究。
所在城市开通健康码后,57.27%的受访者自己主动申领了健康码,14.57%的受访者应社区要求申领了健康码,14.13%的受访者应单位要求申领了健康码,10.02%的受访者应学校要求申领了健康码,3.10%的受访者应其他场所需要申领了健康码。此外,还有0.91%的受访者表示暂未申领健康码。
在健康码应用方面,各地健康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各种出行场景的需求,公众在不同场景中均遇到过检查健康码的情况。其中,公众被检查最多的场所分别是“医院、药店”(61.36%)、“单位、写字楼”(58.86%)、“小区、村”(57.48%)、“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57.27%)。为了严控疫情的院内传染和社区传播,医院、工作场所、社区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对健康码的检查最为严格,其次是“商场、超市等商业场所”(48.19%)、“机场、车站等交通枢纽”(45.72%),再次是“公园、广场、景点等公共空间”(34.97%)、“政务中心、银行等办事机构”(31.46%),其中有些场所直接暂停开放或者采取限流措施。
· 公众对健康码的使用感受整体较好,申领的便捷性和省内通用情况方面最受好评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健康码是公众生产生活的必备工具。调查显示,以5分制评价当前所在城市健康码的使用感受(其中1分表示“非常差”、5分表示“非常好”),公众对健康码的使用感受整体较好。在以下几个维度上,得分由高到低分别是:申领的便捷性(4.35)、省内通用情况(4.33)、信息的真实性(4.31)、信息服务应用(4.31)、防疫的有效性(4.31)、使用的便利性(4.29)、信息动态管理(4.28)、跨省互认情况(4.25)。以支付宝为例,申领任意已开通健康码城市的健康码几乎都不需要“门槛”,仅个别城市会对地区定位有限制,整个过程仅需要几分钟即可申领使用,且大多数健康码都以省为单位统一标准,因此省内互认情况较好。
· 公众对健康码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认可度高达8.49分,在出行和就医时健康码发挥的作用最大
健康码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防疫工作者来说,通过健康码行程记录可以准确掌握流调信息;对于市民来说,不仅可以作为自身健康证明,还可以查询所在地风险等级情况;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准确掌握员工健康状况、行程信息。以10分为满分评价健康码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公众给出的均分高达8.49分。在具体方面,以5分制评价健康码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其中1分表示“非常小”、5分表示“非常大”。调查结果显示,健康码在“出入境”(4.37)和“就医”(4.37)时发挥的作用最大,其次是“外地返岗”(4.35)、“复学”(4.34),最后是“单位复工”(4.31)、“出差”(4.30)、“出行”(4.30)和“出游”(4.29)。
从宏观层面来看,健康码一是在局部地区发生疫情的背景下,“解决了跨区安全有序流动问题”(59.41%),能够在保证疫情不向外扩散的情况下,维持正常的人员流动和经济流动;二是“为网格化治理提供了抓手”(46.47%),助力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也进一步完善网格化服务体系。
在保障复产复工方面,公众认为健康码在公司管理运行层面的作用最为突出,依托大数据行程卡能够“有效掌握员工的健康信息”(71.25%)、“精准掌握员工的行程”(67.84%);其次能够推动工作的正常开展,“避免出差者被重复隔离”(67.27%)、“简化管理手续降低管理成本”(60.11%)。另外,能够助力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有序恢复,文旅行业受此次疫情影响较为突出,健康码通过入园筛查、行程登记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为文化旅游业有序开放保驾护航”(28.94%)。
在推进疫情防控方面,健康码“成为基层政府数字化防疫的抓手”(74.40%)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71.77%),通过精准识别和掌握人员信息,达到了“让群众更有安全感”(70.62%)、“推动区域联防联控”(67.08%)的效果,“简化了出行手续”(57.61%),“提高了信息核验效率”(39.16%)。
2、公众对健康码的认识与评价
· 健康码快速推出有赖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成熟、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互联网服务商的快速响应和公众的信任与支持
首先是技术层面,大数据对公众活动轨迹、消费记录的对比、分析及追踪有赖于健康码背后的应用技术支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的成熟”(70.05%)、“数字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65.50%)是健康码得以快速投入使用的保障。二是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务部门信息公开、信息共享”(68.80%)、“政府的积极引导与大力支持”(55.09%)至关重要。《个人健康信息码》系列国家标准从立项到发布只用了14天,实现电信运营商、交通管理部门等多部门的信息互通共享,这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协调。三是“互联网服务商的快速响应和技术支持”(61.80%),依托阿里巴巴和腾讯在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优势与体量,支付宝、微信作为重要的流量接入端口,为健康码的开发和运维做出了积极贡献。四是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对比国外防疫情况,“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与支持”(48.24%)和“公众已经养成了‘扫码’的行为习惯”(30.58%)是中国特有的优势,也是健康码能够被快速接受的原因。
·健康码在使用中存在基础信息填报缺乏真实性、健康码互认范围有限、层层加码、新形式主义等问题
当问及健康码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时,调查显示,“健康状况填写全靠自觉,基础信息真实难以保证”(72.60%)是最突出的问题。当前在申领健康码时所填报的信息真实性全靠个人诚信,缺乏有效监督来确保信息真实。其次是互认问题,“城市之间健康码互认还停留在局部地区,没有全国互通”(71.22%),实地调研发现,不同城市所开通的健康码在页面设计、功能设计上略有差异,且大多只认本省范围内的健康码。再次是“个别地区、社区‘有码不认’‘层层加码’”(57.4%),实地调研发现,个别火车站存在进站查一个码出站查另一个码的现象,因为“层层查码”反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员集聚和旅客滞留。此外还有伴随着健康码而生的新形式主义,“各个渠道数据采集标准不一样,重复填写”(52.56%)、“增加了新的形式,但用到的情况不多”(23.13%)的现象。
· 健康码在发挥积极治理效能的同时也引发公众对数据安全、算法决策可靠性和健康码信息过度使用的担忧
调查显示,公众对健康码的担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数据安全,健康码通常要求使用者输入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码,以及旅行史和健康状况等信息,因此“健康码后台数据安全性”(70.70%)、“信息过度收集”(62.03%)尤为使公众担忧;二是“算法决策结果的可靠性”(58.44%),具体表现为健康码所填报的信息能否真实的代表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地区风险等级的相关性、精准度如何体现;三是健康码过度干预公众的生活,每次授权登录健康码时,个人信息都会得到再次更新,并发送给管理部门,公众担忧会因此“暴露个人隐私信息”(49.18%),以及“运用健康码施策的尺度”(36.69%)是否会造成过度监管。
·问世以来健康码在互联互通、精准治理、有效性方面实现了优化升级,但针对非触网人群如何优化值得思考
问世半年以来,健康码在程序设定和管理应用上不断完善,尤其针对早期存在的“莫名变红码”、功能简单、区域划定粗糙等问题进行了优化。一是在互联互通方面,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已经实现了区域互认,在实现“各地统计口径、统计标准的统一”(66.15%)、“打破信息孤岛、尽快实现互认”(61.72%)方面不断努力,加快形成“全国一张网”的格局。二是在精细化治理方面,“疫情风险区划分的精准度”(64.61%)不断提高,避免因口径过宽影响更大范围群众的生产生活。三是在有效性方面,提高了“健康码动态更新的及时性、准确性”(54.36%),“健康码统计原理的科学性”(47.98%)也有所提高,在早期进入商场、银行等公共场所时仅用出示本人健康码,而现在已经增加了个人行程签到的功能,对行动轨迹记录更加精准。
3、疫情之后,健康码的发展演变展望
· 超九成受访者希望健康码在后疫情时代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卫生健康、城市治理、交通出行和文旅娱乐领域
当疫情过后,经过了政府、企业、公众的长期试用,功能不断完善的健康码又该何去何从,公众对此存在不同的看法。其中,认为健康码应该在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继续开发的公众各超三成,分别是“继续优化和迭代,成为常态化管理工具”(38.54%)和“拓展应用场景,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延伸”(37.63%)。健康码的开发和推广成本巨大,因而受访者希望健康码继续更新和扩大使用范围,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具体领域而言,公众最希望健康码能够在“卫生健康”(60.08%)、“城市治理”(59.41%)、“交通出行”(55.58%)、“文旅娱乐”(49.67%)领域发挥作用,尤其是受疫情影响较严重、至今难以正常复工的文旅娱乐产业迫切希望能够通过智能化的手段辅助复产复工。
· 后疫情时代健康码拓展升级大势所趋,需要宏观层面、技术层面、制度层面共同发力,对接更多资源发挥更大作用
在宏观规划层面要“加强部门间数据协同和系统智能联动”(62.22%)、“延伸拓展在城市建设管理等领域的场景应用”(61.85%)。在建设和运行中,要“补齐应用领域和技术上存在的短板”(57.43%)、“提高城市在数据运用和治理方面的能力”(51.11%)。在技术优化方面,要“在数据收集和分类方面更加精细”(41.79%)、“利用区块链技术等确保数据安全”(38.02%)。在制度保障方面,要“完善数据运用相关法律制度保障”(31.59%)、“提高数字经济管理水平防止数据垄断”(18.81%)。健康码向更多领域延伸拓展需要对接更多的资源,当问及“您认为促进健康码进一步发展还需要对接哪些资源?”时,73.77%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对接各部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同步”,其次是“纳入征信机制保障基础数据真实准确”(69.22%),第三是“与社保卡、电子身份证等其他卡证互通”(65.70%),最后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支持与共享”(48.76%)。
· 健康码是数字治理的良好示范,公众期待健康码这类数字治理工具能够让社会治理更有速度、精度、温度
健康码对于现代化治理来说,不仅解决了疫情期间的燃眉之急,更为二维码运用到社会治理中做了良好的示范,在健康码之后,浙江又创新了“清廉健康码”作为规范“微权力”的有力新举措,通过扫码可以查看干部简历、清廉档案等,既能监督督促干部,又能运用到干部选拔中。公众认为,在健康码这类数字治理工具的推动下,社会治理更有速度,“城市治理的反应速度、决策速度也会更快”(69.74%)、“通过技术打破各个部门之间的壁垒”(57.35%);社会治理更有精度,“辅助科学决策,提高治理效能”(60.68%),“城市治理将更科学、更精准”(48.61%);社会治理更有温度,“让市民更好感受城市温度、享受城市服务”(51.21%),“强化溯源体系,增强社会生活的安全感”(22.09%)。
· 健康码在全球抗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是严防境外输入的重要工具,也是向全球贡献中国方案
健康码作为创新性的治理工具,在推动疫情全球共治、全球联防联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在严防境外输入方面,落地登记健康码有助于守好国门,同时对入境人员进行跟踪管理,对此公众认为要“加强入境管理口岸推广应用,要求入境必须使用”(73.67%)。其次,要推广我国数字治理经验,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建议国外结合本国国情开发自己的‘健康码’”(70.15%),“应积极向国际推广健康码辅助疫情防控的经验”(59.02%)。在国内国际健康码建设的基础上,还需加强国际合作,“呼吁健康码国际通行、互认,便利出入境管理”(61.75%),“各国应在健康码数据共享、开发、共治方面共同努力”(34.17%),健康码在全球疫情防治中的试行也是推动全球数字治理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契机。(来源:人民论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