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刘从新(粮油市场报特约分析师) 当前,南北豆市同时出现高价抢粮现象,而且水分难以把控,干湿混收比较普遍。相互抢购已令豆农严重惜售,然而,高水分豆源农户小量存储还行,贸易商大批量存储劣变风险较高。 关内各豆区不分干湿高价抢豆现象,已经传导到东北产区。销区市场对关内豆急剧上涨的价格和不安全的水分产生排斥心理,意欲转向东北采购,而刚刚启动收购的东北各产区贸易主体,情绪更加激昂,在10月15日国储陈豆拍卖结束后,各地收购价格迅速上涨,而且水分难以把控,干湿混收现象比较普遍。 国储10月15日拍卖国产陈豆,并未大幅下调底价,意图引导市场在新豆上市之际有序展开收购,以市场化的方式运营。当天计划拍卖2017、2018、2019年产豆源3.7429万吨,成交率100%,拍卖底价4500元/吨,最高成交价4660元/吨,最低成交价4500元/吨,成交均价4594元/吨。当日上午,东北产区毛粮主流收购价4100~4200元/吨,优质品种收购价也仅4300元/吨;国储陈豆拍卖成交价高于产区净粮主流装车价100~200元/吨;下午东北各地收购主体便涌入田间抢购。 关内涨势汹汹,干湿大豆混收 关内产区不分干湿抢豆,并非产区收购主体情绪失控,而是销区经营主体助长了产区收购商的放纵意识。许多市场经营商开始只从价格角度决定取舍,未曾想进入市场后,豆源出现“发烧”现象,部分商户便大幅提价,欲收“安全粮”,孰不知跟价成风,不分干湿抬价收购现象一时难以改变。 上周,关内天气转晴,但涨价之际抢收的湿粮,在安徽、河南、苏北及山东部分地区的商户仓中出现“霉味”。连日来,各地普遍开始晾晒大豆。作为食用大豆,一旦在仓中“发热”,晾晒难度将明显加大,越晒色泽越暗,商品性大幅降低,且出现“怪味”,形成近期产区价格乱象。 上周末,关内江苏部分地区的大豆价格已经超越历史同期极限,盐城、南通、东台、大丰、泰州、扬州、淮安等产区俗称的“大乳白”,已变成“大杂烩”,装车报价上冲至6800~7000元/吨,“杂花豆”报价也高达6000~6200元/吨,而且有许多收购商从山东和外围产区大批拉回掺混。 江苏产区的情形明显传导到外围市场,以致山东鱼台商户跨区域进入江苏徐州高价抢豆;而山东济宁周边种子良繁基地种子毛粮收购价已上升到5500~5600元/吨,商品豆收购难度加大,收购网点不得不适当放价跟收。目前,山东各地优质商品豆主流报价已达以5600~5700元/吨。 安徽大豆水分各有千秋,上周毛粮收购价达5260~5400元/吨,主流装车报价5560~5700元/吨。当然,也有很多因水分偏高或筛选条件不具备的商户,要求装车付全款的,以5360~5400元/吨能够买到。 河南许昌、漯河、周口等产区豆价之前“一路高歌”,近期因水分偏高,部分商户缺乏晾晒条件,已有许多出现劣变,这类豆源装车价为5200~5300元/吨,优质豆报价低于外围,为5500元/吨。永城几乎80%的库存大豆需要晾晒,少部分干度略好的,被毗邻的安徽淮北产区商户“倒走”,以“淮北豆”名义高价流入市场。关内各地高昂的豆价,将促使市场寻求低廉的进口豆源,或加大对东北豆的采购。 东北企业引领,网点不甘落后 销区市场在东北产区推迟上市期间,加大了关内豆的用量,而且推高了各地行情。湖北和皖南豆区后期待收豆源大批霉烂,缩小了市场选择空间,市场正把目光转向东北,国储此时高价拍卖陈豆,市场出现抢豆现象,国储陈豆成交价格成为各地收购商收购产区新豆的参考价格。 当前正值贸易商仓空、资金充足的时候,销区市场求购热情日益高涨。受上半年价格影响,之前市场预期产区收购价在4100~4200元/吨之间已是高开,如今,4594元/吨的陈豆拍卖成交均价成为“导火索”,收购“大军”已不在网点等待,纷纷进入田间地头抢收,如同竞拍一样激烈。 许多企业之前曾贴出收购告示,对质量标准要求苛刻,但未曾启动收购,之前所公示的4100~4200元/吨收购价就“胎死腹中”。10月17日,黑龙江嫩江象屿农产有限公司对收购价格已作出更新,蛋白含量大于或等于40%的优质豆源,水分要求已放宽到14%,收购价定为4600元/吨;蛋白含量大于或等于39.5%的豆源,收购价定为4500元/吨。此价公示后,东北各地当日已有许多收购企业和贸易公司跟随贴出4600元/吨的收购公示。更有甚者,内蒙古阿荣旗某私营企业从10月17日起将40%以上蛋白含量的大豆收购价公示为4800元/吨。 上周五,产区已出现很多毁约现象,多以“水分偏高”为借口,让销区经营商加价后发货。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购销之间,产地贸易商在地头接粮也屡遭农户让加价的情况。收购商之间抢购争粮现象,加剧了农户惜售心理,许多豆农无论收购商出价多高都不理会,纷纷拉回各自家中囤积,加大了豆源收购难度。 目前,东北各地区地头接粮价高达4300~4400元/吨,加上其他费用,折算净粮入仓价在4500~4600元/吨;部分优质品种装车报价已达4760~4900元/吨,分离的大籽型商品豆装车价4700~4800元/吨。部分地区因收购进度缓慢,许多贸易商已暂停向市场报价。东北产区抢购现象短期内很难平息,现货表现如此疯狂,助推期货行情大幅震荡,上行趋势明显,与现货形成共振,更加激励收购商追价热情。 南北行情共振,豆源劣变加重 关内地区抢粮现象早于东北地区,流入市场的豆源大多已出现“高买低卖”现象,经营商也苦不堪言,有的无奈租借晒场高薪请人晒豆,而产区收购商抢到手的高水分豆源,在涨价时持续惜售,“捂粮”待价把豆子“捂得发烧”。上周末,关内的河南、安徽已有许多收购商动用铲车翻晒大豆,严重的已出现劣变现象。 往年同期东北产区收购商把水分控制在12%~13%。今年由于持续20多天阴雨绵绵,除推迟收获外,豆农田间抢收的大豆脱水缓慢。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与关内不同,15%~16%水分抢收入仓,进入秋冬季节后,高水分豆源会形成“冻干”,不会像关内那样快速发热导致劣变。但在东北水分14%以上的豆源,经筛选装袋后流入南方市场,再测水分就会高出1%~1.5%,市场经营商“上垛”极易出现“发烧”现象。 特殊的气候条件,令豆源水分难以控制,以致出现南北产区由抢收干粮提价,演变成不分干湿抬价,关内豆价已打破历年同期高价纪录。近日价格将出现分化,干度把控较好的收购网点,价格下调难度很大。 除湖北外,关内豆普遍早于东北近1个月入市,市场消耗量明显高于往年同期,加上水分高、难以保管,上周已有许多收购主体纷纷进入东北产区向关内转运。 东北产区再次出现“隔日涨”现象,各类主体抢购导致豆农严重惜售,对国储入市收购极为不利。高水分豆源农户小量存储还行,贸易商大批量存储风险较大。本周东北大部会有较强的雨雪天气出现,抢粮现象仍不会收敛。建议经营主体随收随出,防止后期劣变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