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版块   产业振兴   安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激发动能
返回列表
查看: 435|回复: 0
收起左侧

[产业策略] 安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激发动能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3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35735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0-11-6 09: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近年来,安徽省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即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能人大户(家庭农场)带动、贫困户自主调整种养结构发展产业,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贫减贫长效机制,促进贫困户增收,加快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目前,安徽省实施到村项目11978个、到户项目103.9万个,到户项目覆盖贫困户73.7万户。贫困村新建、完善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园区3253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35.7万户,发展自种自养且达标贫困户56.3万户。
  园区带:形成规模效应,带动乡亲脱贫
  合肥市肥东县蒋祠村蔬菜扶贫产业园负责人蒋华在蒋祠村长大,这里以前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土地贫瘠,种田主要靠天收。2014年被纳入国家级贫困村。蒋华是一名党员,在外面创业有了一点收获,就想着回家乡干点事,特别是想帮扶下村里贫困户。2016年,在村里的支持下,他带头出资建了370亩蔬菜扶贫产业园,搞大棚蔬菜种植。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园区现在越做越大,已经发展到730亩,钢架大棚500个左右。由于引进蔬菜品种好,加上标准化生产,品质和产量都有保障,受到客户好评。
  2019年园区年产值达820万元。去年园区带动就业472人,对146名贫困户产业分红。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方式也很多:有的大棚承包到贫困户个人,园区负责技术指导和统购统销,去年搞了58场培训;有的入股园区,到年底拿分红;还有不少贫困户在园区里打工,有个稳定收入;7户贫困户流转土地给产业园,产业园每年支付租金2.79万元。
  龙头带:立足资源禀赋,强化利益联结
  安徽百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跃霖告诉记者,到阜阳市太和县投资5.1亿元建了600亩的园区,主要是考虑到当地秸秆资源丰富,发展食用菌项目效益好、易复制,跟贫困户利益联结比较紧密。目前带动周边农户100余人务工就业,其中一半以上是贫困户;流转了贫困户20多亩土地,每亩地一年租金1000元;216名贫困户以现金入股,每户每年享受分红收益80—400元。今年4月份,公司和当地政府共同谋划了“菇房承包”模式,一方面培养更多的技术骨干,密切利益联结;另一方面扩大产业扶贫覆盖面。
  短短2个月,就有三十多名贫困户承包了智能菇房,开展蛹虫草、竹荪、羊肚菌种植。公司免息提供启动资金,全程开展技术指导,产品还托底价回收,目前回收产品15万元左右。有了稳定的发展模式,市场开拓就没有了后顾之忧。现在公司每天产量大约3—4吨,生鲜超市和国内制药企业的订单供不应求,去年产值达到了5200万元。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二期项目,包括大型标准化菌包厂、现代化实验室、有机肥厂等,形成秸秆回收、粉碎利用种菌菇,菌渣加工成有机肥还田的循环模式,预计年产食用菌鲜品1.2万吨。
  合作社带:做优特色产业,不负绿水青山
  安庆市岳西县石佛村位于大别山腹地,过去贫困程度较高,有句话叫“萝卜山芋当口粮,养女莫嫁石佛郎”。因为是“岳西翠兰”这个名茶的产地之一,村里将茶产业确定为脱贫主导产业,专门成立合作社,贫困户以茶园和资金入股,村两委注入40万元扶贫资金,引导贫困户通过发展茶产业脱贫致富。刚开始大家还有畏难情绪,一怕种不好,二怕种出来卖不掉。合作社负责人就一户一户跑,做思想工作,免费向贫困户提供茶苗,帮助改造低产茶园,请专家手把手培训茶园管理技术,引入企业帮助销售茶叶,解了贫困户后顾之忧。
  现在已建了3300多亩高标准茶园,人均2.5亩。合作社注重茶叶品质,对购买除草机的贫困户每台补助400元,对施用饼肥的每亩补助200元。现在看,带贫效果很明显。11个扶贫车间统一采摘标准,统一加工制作,去年产值达1660万元;还安排50多户贫困人口就业,人均增收5000至2万元。2014年以来,全村156户511人顺利脱贫;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合作社不仅仅发展茶产业,还拓展茶旅融合,去年建成农家乐32家,接待游客2.5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500万元。
  能人带:脱贫不忘带贫,一起走向小康
  六安市金寨县竹畈村村民张传峰告诉记者,以前也想去大城市打工赚钱,但由于身体原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回到家里倒腾水果、贩卖烤鸭,还开过小卖部,但一直没能脱贫致富。
  2015年,受到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他又从22只小羊羔起步,农技人员帮忙搞防疫,县里专家上门指导怎么养,村里又帮他申请了10万元创业扶贫贴息贷款,第二年他净赚了12万,实现脱贫。后来他在镇上租了两间门面办电商,通过“微商”“抖音”“快手”等平台卖自家农产品,山上跑的羊、河面游的鸭子、田里种的小香薯,都是热销产品,去年纯收入达到50万元。一个人富不算富。
  在卖自家农产品的同时,张传峰也帮其他贫困户卖点家乡农产品。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和30多个做电商的“小伙伴”,通过“统购分销”方式,帮助其他贫困户销售蜂蜜、土鸡蛋、葛粉、黑毛猪肉农特产品,2019年销售额达500多万元,2020年至今已销售300余万元,近三年共带动600多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脱贫。
  贫困户自主自养:扶贫扶志结合,拓宽增收渠道  
  黄山市黄山区龙山村村民王爱素的家人离世,对王爱素精神上打击很大,经济上也陷入贫困。驻村扶贫工作队主动到她家开导、鼓励,帮她梳理脱贫思路,确定了种植覆盆子这条路子,还确定一名产业发展指导员“一对一”帮扶。
  2015年,她在自家3亩多山场上试种,刚开始没有经验,产业发展指导员几次邀请省市专家现场指导,当年成活率达到95%,首季覆盆子卖了2万多元。有了经验还缺资金。农业农村部门及时安排5000元精准到户项目补助资金,村里也安排了9000元产业扶贫资金,王爱素胆子就大了起来,流转了25亩荒坡地,扩大覆盆子基地规模,2017年实现了脱贫。2018年,王爱素还想继续扩大覆盆子种植规模,产业发展指导员提醒她:不要把所有馍放在一个筐子里。指导她利用山场养殖肉牛。现在养殖规模达13头,今年春节期间出栏3头,卖了5万多元。勤劳才能致富,王爱素还种了11亩玉米,既卖嫩玉米,秸杆又能做青储饲料。王爱素家门口的山里盛产野葛,每年11月份,她就上山挖葛根,回来后清洗加工,每年能制作葛粉500多斤。现在王爱素家一年收入将近10万元,日子过的更顺心了。(来源:中国农网)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355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