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邢自强:疫情后我国发展节约型经济的四大支柱是什么?
返回列表
查看: 785|回复: 0
收起左侧

邢自强:疫情后我国发展节约型经济的四大支柱是什么?

[复制链接]

7189

主题

7194

帖子

27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74347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11-9 15: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邢自强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以下观点整理自邢自强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16期)上的发言
  刚才在座的专家学者对节约型经济做出了一些前瞻性的分析,我想基于刚刚公布的十四五规划的要点和2035年远景目标,结合疫情后中国和全球出现的一些新格局来分析,要实现节约型经济,打造双循环格局,主攻四个方向:数字经济再上台阶,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型,新型城市化,和低碳经济。我就聚焦这四点展开。
  首先,数字经济。从疫情以来2月份到现在,我们的经济论坛开了这么多场,越来越习惯用这种远程数字化的形式召开。这本身也是符合节约型社会和双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不少会议其实都可以线上形式取代,省掉了出差、集聚等等带来的碳排放和其他资源浪费,但却能给大家提供了及时咨询和交流的虚拟舞台。这在疫情以来得到了加速。数字经济不仅体现在商务和学术场合,在生活中也在体现,疫情后老百姓出去旅行,尤其是坐飞机高铁旅行,显然比往年人数少了很多,譬如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旅行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将近三成,但是线上的文化娱乐、社交则更为流行,这个背后反映了大家心态和行为模式的一些变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今年全球的空气质量特别好,蓝天白云,四季分明,这也反映了疫情后的数字经济发展更上层楼,人与自然的关系反而可能更加和谐。
  二是中国消费向服务业转型。经济学者喜欢讲GDP等大数,但我们不说大指标,就从今天参会的很多学者、业界人士实实在在的感受讲起,疫情以来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当然就是过去白领满世界跑,在境外消费购买洋货的热情惊人,现如今随着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变化,中西方之间的心态也有变化,所以这种中产阶级向往去海外高端消费的倾向,日趋理性。与此同时,中国自身的服务消费企业也比较争气,美妆、时尚、文娱,国内自身产业链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研发的提升,从新式的网络营销,从网红经济到社交媒体,越来越通过创新和创意提升了本土企业的形象和吸引力。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老百姓每年两万多亿人民币的境外消费,可能会逐步地转向到国内高品质的文化、服务、娱乐类、深度体验类的消费上。当海外当前为疫情再次反弹后,到底是该封城还是开放,刺激政策要不要再来一轮而纠结之时,中国已经出现了服务消费转型的新格局,这是很重要的趋势。中国人均GDP达到了1万美元左右,而十四五结束的2025年,有望达到1.4万美元以上,这个过程中,实物消费占总体消费比例会继续下降,而服务类消费乘风而上。这也对于发展节约型经济产生推动,譬如过去买买买的快速消费品如衣服,可能没穿多久,过季就不穿了,每年全国有许多废弃衣服处理,也造成了浪费。但现在越来越讲究供应链的智能化,根据消费者的品位实时订单汇总,连接给产业链上优秀的生产者,就省掉了以前先生产、再营销、消库存的周期中的低效性。这种智能制造,也是下阶段中国供应链转型、实现国内大循环的关键,助力节约型经济。
  三是城市化进入下一阶段:城市化2.0,以都市圈城市化和数字城市相结合为特征,进一步对节约资源发挥重要作用。比如新基建加速推进,以5G网络、新医疗、智能电网、电动车充电桩为代表,而不是传统铁公基的重投资,这有助于提升经济集聚效应的同时,使城市缓解交通拥堵、污染、安全隐忧等大城市病。智慧城市已经在控制疫情中显示出优势,各种超级应用里内嵌了像健康码这种大数据的功能,促进了疫情受控和消费复苏,也验证了,城市越大,也可以管理得更为有效便捷安全。这也有利于下一阶段的都市圈城市化模式,而不像以往那样过于重视东部、中部、西部平衡发展,到处撒胡椒面式的小城镇化,未必能有效配置资源。
  四是十四五规划中重点强调的绿色低碳经济。十年之内,碳排放量见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都是非常强有力的目标。在下一个五年里,首先是煤电消费量在初次能源占比中要降低;其次,碳交易机制要启动;第三,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和对企业绩效的评估,低碳、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视。关于碳排放、污染物的数据可能会纳入地方政府的KPI,而随着中国市场融入全球,外资加大配置中国资产,对于中国企业的ESG评估(环境保护,企业治理、社会责任)也将愈加重要。这个过程中,中国的非化石能源能从目前只占整个能源比例的15%有望上升到2025年的20%左右,风电、光伏等能源产业继续显著发展,新能源汽车保持大力发展势头。
  以上四大支柱:数字化经济加快,消费向服务转型,实物类消费占比降低,城市化2.0和绿色减碳经济,是实现下一阶段节约型社会的主要经济动力。
  杨教授刚才提到了整个节约型经济的背景是十四五强调要实现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刚才金所长也介绍到,双循环主要是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提出来的。这里我重点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们作为国际上最大的投行,怎么分析疫情后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如何重塑,以及对经济和产业有什么影响?
  这次疫情之后全世界有很大的后遗症,加速出现三去,即去贸易全球化、去科技主导、去企业巨头化。全球出现政策上越来越民粹主义,经济上越来越平庸的局面,中国面临的外围环境和风险,当然就和过去几轮全球经济下行周期截然不同。首先,发达国家这次疫情普遍采取了货币大放水,财政大举债,这些政策的特点都是易放难收,即便未来一段时间后经济回到疫情前的状态,这些政策也不会及时退出,相反,目前在疫情中反映出的民粹主义、贫富差距问题,可能会导致西方世界长期保持货币宽松,财政高举债的方式。再叠加全球贸易中出现了逆全球化的压力,以及西方针对科技企业更强监管的态势,全球化的资源配置,与大企业的研发推动生产力进步的状况,亦有可能显著弱化。三去最终的结局可能是发达国家民粹主义流行,政策易放难收,生产率日益平庸,通货膨胀卷土重来,这是我国要实现双循环和节约型经济的外部背景。
  转到国内本身,双循环主要是做大做活国内市场,与此同时坚持开放来留住产业链,促进产业链持续升级,才能实现节约型经济。不是靠关起门来搞发展,而是继续靠国内消费市场对全球资本和企业开放,来稳住在中国的绝大部分生产链。与此同时,部分敏感战略性的行业则是全力以赴进行自主研发,进口替代,设法发展替代性的解决方案。这里,我想补充一下,今天在座的专家提得少一点的是金融领域。由于我们研究视角的关系,我觉得人民币国际化也会走上快车道,才能使双循环齐头并进。因为人民币国际化才能使得中国在人口老龄化和逆全球化的逆风中保证资金供给,为国内城市化、科技自主化、低碳经济提供资金上的支撑,尤其在现在中美关系不明朗的情况下,需要在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中,确保资本的流入和融资需要,人民币国际化的紧迫性提高,依托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和监管提升,吸引外资流入,这是内外循环相结合的金融支撑。

国粮智谷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