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丁元竹:统筹推进高质量经济发展与高水平社会建设
返回列表
查看: 477|回复: 0
收起左侧

丁元竹:统筹推进高质量经济发展与高水平社会建设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8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850070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0-11-18 09: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丁元竹(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

  在高质量发展基础上办好民生事业
  始终对标人民群众的需求
  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因此,“十四五”时期,一是必须按照《建议》要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衡量社会建设各项工作成效的指标和评价各项工作的基本准则,推动各项社会建设工作健康开展。
  二是领导干部要学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弄清并研究本单位、本地区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把调查研究作为领导干部的基本功,不断推动社会建设工作更加贴近实际,切切实实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把是不是实事求是和关心群众冷暖作为衡量干部有没有真正为人民服务,有没有真正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有没有真正坚持“四个意识”和“两个维护”的根本准则,将《建议》提出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三是结合《建议》,各部门、各地区要编制衡量评价各项社会建设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对标人民群众的需求,判断人民群众对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工作是否满意,是否通过社会建设各项工作增强了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满足了,说明社会建设工作做到家了,工作目标实现了,社会建设水平提高了。
  努力补齐民生短板
  完善基本公共卫生体系。按照《建议》的要求,把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摆在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突出强调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要求推动公共卫生体系的不断完善。
  一是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公共卫生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向全体人民提供,并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体系,增强抵御各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二是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体人民的责任。
  三是要充分挖掘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并发扬光大,成为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巨大成就,彰显了中国力量。中国人民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应对大规模传染病过程中具有强大的优势,凸显了中国文化的优越性。
  四是对于抗击疫情中成功实施的社会疏离政策以及其他政策,应将其发展为常态化政策措施、社会习惯、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新的商业模式,成为“十四五”时期社会和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使社会文明达到新的发展高度。
  五是这次疫情凸显了不同服务业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接下来要评估哪些是可以长期坚持下去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生活方式,并使之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生活新常态和服务业发展的新方向。自现在起到2035年的15年时间里,各种技术变革呼之欲出,经济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会更加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对此需要认真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新路。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立与高质量经济发展和创新驱动战略相适应的教育体系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要适应现代化和创新驱动战略,就必须深化教育改革。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教育改革要解决好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建立由教师、家长和学生组成的教育共同体,共同面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教育是公共服务,也是社会服务,它涉及到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多种关系,不仅是教育和被教育之间的关系,还包括家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育是一种情感劳动,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育发展水平。应当从教育共同体理念出发,建立起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认同感,这是高质量教育的内在要求。
  二是教育要为创新驱动战略服务。改革教育创新机制、激发学生创造性理应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这需要从家庭开始。家庭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及轻松自如、充满活力的人文生态,学校也应为学生创造同样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有更多积极性、主动性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消除数字鸿沟。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各行各业的线上办公,各地居民的线上购物、线上教育、线上医疗迅速发展并与线下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形成了新的发展态势和新的商业模式。“十四五”时期,要把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摆在重要位置,提升各领域的数字化程度。
  一是实现全体人民移动互联,消除数字鸿沟。面向全体人民宣传并对所有人群普及移动互联网、智能设备使用和大数据知识,将其视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把全体人民纳入数字社会,让数字技术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是以数字化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以信息技术进步支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信息化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包括行为方式、表达方式、交流方式、思维方式等。要通过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变革适应社会组织建构的深刻变革。
  三是从社会结构来说,我国社会是迭代发展的:有一部分人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仍有一部分人还处在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显示出社会结构的复杂性。从互联网使用来说,有在互联网环境中生长起来的新生代,也有互联网使用能力不足的老一代,这就是当前社会结构的特点。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个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社会政策。对那些被新的商业模式、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严重排斥出社会生活的老一代人,应采取各种措施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如开发适合他们的年龄和能力的技术与商业模式,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技术应用能力,此外,一些行业,特别是服务行业,应保留一定程度的传统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便利。
  建设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
  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要努力解决好增进民生福祉发展中面临的总体不平衡不充分、服务供给能力和效果有待提升、体制机制有待改革等问题。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完善更加精准的民生福祉体系、更加多元的保障渠道和更加有针对性的社会政策。
  一是《建议》对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了重要部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内容的文化、卫生等领域都列入其中。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尤其是要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体制对于欠发达地区的重要作用。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生活、对社会建设的重视,体现了“十四五”时期党的执政理念和工作重点。
  二是随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在发生变化,除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外,还要考虑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把非基本公共服务纳入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十四五”时期,要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探索和发展非基本公共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化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使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使其从供给能力提升,到服务体系改革和服务质量提高,都有全新发展。
  夯实基层社会生活基础。社会建设关键在基层,人民生活在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心也在基层。做好基层工作必须解决好基层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
  一是探索适合各地实际的基层用人制度。无论什么样的人事制度设计,基层在未来都是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的重要阵地、重要场所。要让基层工作人员安心,必须解决好他们的待遇问题,拓宽他们的职业发展前景。
  二是“十四五”时期的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的设施、设备、投资必须与人力资本有机结合起来,在配置设施设备的同时,把人力资源配置考虑进去,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整体性服务效能。“十四五”时期需要在体制机制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把投入的资金与人力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在推动服务效能最大化的同时,扩大就业,改善基层人民生活水平。
  三是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域情况千差万别,基层遇到的问题也各有不同,要让基层有更多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创造条件让基层根据自己的问题、自己的情况去解决问题。鼓励和支持基层干部坚持问题导向,使基层工作真正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对接起来。基层干部、社区工作人员要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让基层形成基础牢固的地方社会和基本社会单位,夯实社会建设的基层社会基石。
  找好高质量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结合点
  把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实施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按照《建议》的要求,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必须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一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的前提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体制机制。初次分配讲效率,再次分配重视公平正义,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通过政府调节、社会调节缩小收入差距。推动社会走向公平正义,不断接近共同富裕的目标,使全体人民享受发展和改革的成果。
  二是要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达4亿,并在推动国家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四五”时期,推动经济健康发展,需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充分发挥中等收入群体在拉动社会消费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把老旧城区改造与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6%,工业化和城市化仍然在进行中,今后一个时期城市人口还会继续增加。老城区、老社区改造和新社区维护都应尽快摆上议事议程。
  一是需要有新的理念,即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加强对老旧城区的改造和对新建城区的维护维修。
  二是邻里意识的提高需要提上议事议程。要培育居民关心生存和发展环境的理念,把社区治理、新旧小区治理提升到更高的价值层面和文化层面。
  三是借鉴历史经验。老旧小区改造不大拆大建是最好的选择,尤其是那些具有文化内涵的社区和村落,保留好历史原貌,就留住了乡愁,留住了文化。
  四是基层工作需要居民积极参与,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让他们参与到社区工作中来,一起来出主意、想办法,解决问题。
  以文化建设筑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价值基础
  《建议》指出,当前我国的“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中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要整体推进。新发展阶段,文化建设的位置更加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石。
  一是文化会渗透到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必须把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综合的社会行动。社会治理如何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是制度建设的关键。通过个体内心的社会规范,建立起集体的社会秩序,是现代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是“十四五”时期,要探索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设施的共同布局问题,通过综合性建设使社会治理和文化建设一体化,这要求加强发展改革部门、文化部门和社会治理部门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加强顶层设计,要考虑基层人民生活的综合性需求。
  三是通过统筹协调机制建设,打破社区服务系统“各自为战”、信息系统分治分隔的情形,形成综合的基本公共服务中心和全国统一的大数据系统,在全国统一的公共文化设施平台上安排公共文化服务。这样,既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的需求,也提高了公共文化的供给效率,减少投入。
  四是“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和文化产业要不断适应人民群众丰富多样且不断升级的需求。由于国情、体制和文化等差异,中国很难从世界其他国家发展中找到可以复制的文化模式。而这恰恰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关键领域。
  五是努力推动全民读书活动,建设“书香中国”。把“书香中国”活动作为落实《建议》提出的建成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高素质的社会成员,需要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