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情研判   11月十大粮农新闻
返回列表
查看: 447|回复: 0
收起左侧

11月十大粮农新闻

[复制链接]

7189

主题

7194

帖子

27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74347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12-3 09: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国粮 于 2020-12-3 09:22 编辑

郑文慧(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
  1.习近平:中方倡议适时召开国际粮食减损大会
  112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当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一些国家面临第二波疫情威胁,各国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之路任重道远。与此同时,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我们要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努力稳定和恢复经济。习近平在对二十国集团的建议中强调,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挑战,支持联合国明年举办世界粮食峰会。中方倡议适时召开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欢迎二十国集团成员和相关国际组织积极参与。
  点评:全球,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粮食产业各环节的损耗量惊人。持续做好粮食减损工作,对提高全球粮食安全指数有重要意义。
  2.农业农村部:“三农”工作要做到五个转向、把握四个新角色
  1122-23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会议指出,在布局定位上,要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发展目标上,要从农业现代化转向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发展导向上,要从注重数量增长转向稳量提质;在发展路径上,要从主要依靠资源投入转向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在制度安排上,要从城乡统筹转向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会议强调,要科学把握“三农”工作四个方面新角色。在防风险、守底线、保安全大局中,“三农”要当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压舱石”;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三农”要当好扩大内需、畅通循环的“推进器”;在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中,“三农”要当好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三农”要成为奋起直追的“奔跑者”。
  点评:“五个转向”和“四个新角色”,都指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指向更高质量的要求,同时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在新时代也将更为突出。
  3.多家投行预测2021年粮价还将上涨
  近日,包括荷兰合作银行、德国商业银行以及高盛集团在内的多家投行预计2021年农产品价格上涨。其中世界银行在《大宗商品市场展望》报告称,农业类大宗商品已收复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失地,并有望在2021年实现温和增长。
  高盛(Goldman Sachs)发布了最新研究报告,认为2021年农产品市场将迎来持续多年的结构性再定价牛市行情,因为受到中国不断增长的进口需求以及生物燃料需求增加的刺激,原材料行业也将受到更为广泛的提振。
  高盛认为中国将成为关键驱动因素,预计中国将开始持续数年的进口热潮,这不仅受到中美贸易战后重新进口的刺激,也是因为国内生猪存栏不断扩大后的饲料需求。高盛预计,2021年中国玉米进口总量将上升到3300万吨,到2023年时进口量将最高达到5500万吨。
  由于以美国为首的生物燃料需求将在未来几年再次增长,这可能意味着大豆用量额外增加近15亿蒲式耳。因此,高盛预计未来几年农产品将迎来结构性重新定价牛市,玉米特别是大豆的远期价格需要进一步上涨。今年的反转行情反映了持续多年的结构性再定价牛市的开端。
  此外,高盛上调了大豆、玉米农产品期货价格的预期。但是就农产品整体而言,鉴于今年价格已经上涨,高盛对2021年整体进一步上涨的前景持谨慎态度。
  点评高盛预计2021年中国玉米进口总量将上升到3300万吨,到2023年时进口量将最高达到5500万吨的消息引发广发关注。这里要注意两个供需动态平衡的问题,一个是国内供需。需求方面,我国当前的饲料、猪肉消费规模已经是全球第一,进入相对稳定期,高价会抑制直接需求、促进饲料转化率、替代率等的提升。供给方面的弹性也比较高,前几年玉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度很快,我国玉米的生产能力并没有下降,而是主动调节的结果,换言之,要调整回来的空间同样很大。第二个是国外供需,主要是供应方面,事实证明,中国需求是可以有效刺激全球供应的增长的,过去二十年,中国大豆进口增加了数倍,价格的波动幅度(并非单边上涨)却远低于此,新增的需求基本都被新增的全球生产所满足。综上,高盛的这个预测不一定会实现,而即使实现了也不一定就是什么洪水猛兽的事情。
  4.中国养猪三巨头明年要卖1亿头猪
  近日,牧原、新希望、正邦科技等头部猪企均透露了2021年销量倍增计划。仅牧原、温氏、新希望三家巨头2021年生猪出栏计划就达到1.05亿头。
  在产能恢复、猪价下行大背景下,2021年猪价中枢继续下行几成定局。行业专家表示,以往猪周期价格波动的高点约20-21/公斤,产能波动约下降15%左右会支撑猪价触及高点,按照明年产能恢复九成,叠加疫情与母猪质量等影响因素综合估算,猪价低点在20/公斤左右可能性较大。
  不过,能繁母猪存栏量虽恢复至2017年九成水平,但三元能繁母猪生殖性能下降、疫情干扰等因素仍在,2021年生猪出栏仍存在缺口,养猪仍有利润空间。若猪价能在20元以上波动,各大猪企将获得不菲利润。公开信息显示,头部猪企自繁自养成本约14-18/公斤,2021年随着规模效应及摊销成本下降,自繁自养养猪成本将继续下行,部分企业将降至12/公斤左右。
  各猪企均透露了雄心勃勃的2021年出栏增长计划,试图抢收猪周期红利。新希望在深交所互动易表示,2021年出栏计划为2500万头,今年出栏目标为800万头;牧原股份今年年底产能将达到4000-5000万头,今年出栏目标为1750-2000万头;正邦科技今年四季度育肥产能将达到2500万头规模,今年出栏目标中位数为1000万头;温氏明年的出栏目标是3000万,今年则是1200万。按照目前商品猪头均出栏均重120KG估算,新希望与正邦科技2500万头的出栏规模若能实现,假设猪价中枢不低于20/公斤,养殖利润约3-10/公斤。则新希望与正邦科技生猪养殖板块利润可达90-300亿元。
  点评按此计算,2021年三大猪企的出栏量超过1亿头,比2020年增加1倍有余,这样的增加量应该不会再有明显缺口。但考虑到能繁母猪质量的下降,叠加猪价回调,企业扩产能的动力削减,2022年的供应仍有一定压力。基于这个因素,大型猪企尚有不少红利空间。
  5.2020公历年中国大豆进口将创下1亿吨的新高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USSEC)中国首席代表张晓平在17日举行的行业会议上表示,2020公历年中国大豆进口有望创下1亿吨的新高。如果预测成为现实,将打破2017年创下的最高进口纪录9554万吨。今年1月到10月期间中国已进口8321万吨大豆。贸易消息人士称,11月和12月期间中国每月平均进口量估计为900万吨。
  在2018年的非洲猪瘟疫情过后,中国生猪生产强劲恢复。张晓平表示,新冠疫情对中国猪肉市场和动物饲料需求的影响有限,非洲猪瘟是主要影响因素。非洲猪瘟疫情迫使小型养殖户退出市场,因此未来五年规模化养殖将占到中国生猪生产的60%以上。中国将进口更多大豆,为大型养殖场生产饲料。相比之下,小型养殖户通过食物废渣喂猪。
  从供应方面看,巴西大豆的出口供应预期会有较大的减少,库存降低,陈豆不足的同时,新豆的播种开展也有隐忧。前期巴西天气干旱,导致早播大豆播种困难,播种时间延后。这可能使巴西大豆上市时间有所后移,出口量下降。而美豆产量也有所下调,库存减少。
  点评:CBOT大豆创出近四年半以来的新高,中国需求是主要支撑。不过,德国《油世界》预测中国明年的大豆采购量将从今年的创纪录水平回落。近期就有报道称因为价格太高,而国内压榨利润持续下降,中国买家大豆出现了“洗船”现象,美国对华周度出口创年度新低,这或许是一个信号。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
  11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发布,提出坚持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意见》表示,要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和用途管制,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永久基本农田是依法划定的优质耕地,要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种植面积。一般耕地应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耕地在优先满足粮食和食用农产品生产基础上,适度用于非食用农产品生产,对市场明显过剩的非食用农产品,要加以引导,防止无序发展。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管。各地区要把粮食生产功能区落实到地块,引导种植目标作物,保障粮食种植面积。组织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情况“回头看”,对粮食种植面积大但划定面积少的进行补划,对耕地性质发生改变、不符合划定标准的予以剔除并及时补划。引导作物一年两熟以上的粮食生产功能区至少生产一季粮食,种植非粮作物的要在一季后能够恢复粮食生产。不得擅自调整粮食生产功能区,不得违规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建设种植和养殖设施,不得违规将粮食生产功能区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范围,不得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稳定非主产区粮食种植面积。粮食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要按照重要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分品种生产供给方案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扭转粮食种植面积下滑势头。产销平衡区要着力建成一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口粮田,保证粮食基本自给。主销区要明确粮食种植面积底线,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
  点评《意见》明确规定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的职责。此前7月胡春华在出席全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时曾强调,要切实加强粮食生产,无论是主产区还是产销平衡区、主销区,都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还需注意的是,《意见》从不久前的防止耕地“非农化”到“非粮化”,证明进一步收紧用途,确保粮食生产的意图明确。
  7.多地储备稻谷暂缓轮入
  近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举行秋粮收购及粮食市场情况新闻通气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表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多措并举,协同联动,全力抓好秋粮收购和保供稳市各项工作,抓实“四项举措”。其中,一是灵活安排政策性粮食投放。在投放50万吨中晚籼稻的基础上,将再安排50万吨。如加工企业仍有需求,将继续增加投放数量,保障企业原料供应。同时,密切关注小麦拍卖成交情况,视需要及时调整投放数量。二是合理把握政府储备吞吐节奏。指导有关央企和地方在储备轮换的时机、节奏上加强衔接,增强调控合力和协同效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视情况研究暂缓部分储备稻谷等品种的轮入,发挥好储备粮吞吐调节市场的作用。
  据市场消息,为了稳定市场,江西、四川、湖南等地的轮换粮已经暂缓轮入,也就是延长架空期。湖北10月底已将地方储备轮换延长,适当放宽收购水分。日前,江苏省政府公布《江苏省地方政府储备粮管理办法》,将于202111日起施行,明确地方政府储备粮的轮换架空期原则上不得超过4个月;在执行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期间或者因宏观调控需要,经同级粮食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最长不超过6个月。
  点评:各级储备粮是宏观调控的载体,首要任务就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因此根据市场情况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是必要的,有助于改变市场持续看涨的预期。
  8.美国玫瑰大米首次进入广州
  日前,美国稻谷协会发布公开信息称,总计20吨的加州玫瑰大米将出口至中国。此单交易由全球四大粮商之一的美国ADM完成,也是他们首次向中国出口大米,中国方面的进口商为厦门市明穗粮油贸易有限公司。该协会发布的信息还称,这批大米已经在10月份抵达中国厦门清关。
  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此项交易的美方商业主体、位居ABCD四大粮商之首的ADM也证实了这一消息。而今年也是他们首次参加进博会。ADM亚太区总裁刘宇翔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透露,美国首次出口到中国的大米已抵达厦门并完成清关。并且,表示首批进口到中国的大米来自美国加州。“美国很希望把优质大米带到中国。ADM作为供应商,前期与美国稻谷协会、美国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共同努力了很长时间,并曾在深圳、上海及其他主要城市举办了多场大米推介会”,刘宇翔说,和其他大宗产品不同,大米作为中国的主要口粮,它的进口将更多起到补充作用,为中国老百姓提供更多元化的口味选择。
  目前,美国大米已经开始在广州销售。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微博发布消息,引用美国驻广州总领事李靖的话称,“华南人民喜欢吃米饭;希望他们及其他中国民众能买到和尝尝优质、营养和实惠的‘米国’大米。这首批进口的米来自广东的友好省州--加利福尼亚州。”随后,还表示,华南一家粮油食品零售商开始卖这种米了。这种玫瑰大米是中粒米种,“玫瑰”是指它的种类,不是风味。它口感软糯度适中,味道丰富;不是转基因米。
  点评:目前看来,美国大米的价格和口感在中国市场并没有明显优势,但美国的农业实力强劲,可以针对中国市场进行品种研发。越南这些年的稻谷品种都根据中国偏好进行了很多调整。国内大米产业的升级迫在眉睫。
  9.全球最大小麦出口国开始限制粮食出口
  俄罗斯政府计划自2021215日起对粮食出口实行配额管理,配额总量为1500万吨。该项措施不适用于向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粮食出口。今年新冠疫情期间为了稳定俄国内粮食价格,在出口配额用光后,从426日至630日俄罗斯曾暂停向欧亚经济联盟之外的国家出口粮食。
  美国农业部对外农业局(FAS USDA)数据显示,今年俄罗斯将继续保持全球最大小麦出口国地位。该部门在10月份的报告中将俄罗斯小麦收成预测(不包括克里米亚)提高了500万吨,至8300万吨,2020/21年度出口潜力从3750万吨增至3900万吨。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和欧盟各国,今年出口分别有望达到2700万吨和2550万吨。近几年,俄罗斯小麦、大麦、玉米、黑麦和燕麦等谷物出口一直居世界前十位,小麦出口成绩最好。俄联邦海关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俄罗斯2019-2020农业年度(201971日至2020630日)的粮食出口达4170万吨,其中小麦3320万吨,出口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按照俄农业生意出口分析中心的数据,目前俄罗斯出口小麦占世界市场的20%左右。而2000年初,该国在全球小麦市场上的份额仅有4%。由此可见,近些年俄罗斯粮食出口增势非常迅猛。
  根据中国海关的进口数据初步统计,2019年我国累计从俄罗斯进口粮油糖总计约为199万吨,占我国当年粮食进口总量的1.5%左右。
  点评俄罗斯实施粮食出口限制时有发生。作为粮食出口体量超过4000万吨的大国,1500万吨的配额限制对国际市场会有所影响。不过,这样的政策大多是临时性的,供应有所缓和之后,为维护市场份额,出口国还是会第一时间考虑恢复无限制出口,毕竟现在俄罗斯出口的粮食品种还没有什么是国际市场不可取代的。
  10.全球谷物价格指数连续四个月上升
  11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相关价格指数。其中,10月粮农组织谷物价格指数平均为111.6点,环比上升7.5点,同比上升15.8点,连续四个月上升。小麦价格在10月继续上涨,一方面是由于出口供应量收缩,全球需求走强;另一方面是由于阿根廷小麦生长的条件不佳,而欧洲部分地区、北美和黑海地区持续的干旱天气也对冬小麦的生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国际玉米价格也飙升至近六年的最高点,主要原因是中国的进口速度较快,同时,美国的库存下降幅度也早于预期,且巴西和乌克兰的出口供应量大幅下滑。在强劲的需求和玉米及小麦价格上涨的溢出效应下,饲用大麦和高粱价格在10月继续走高。相比之下,随着亚洲的主要作物收割完成,各方加紧行动吸引买家,国际大米价格创下七个月新低。
  点评:国际谷物价格已全面处于近年高位。这既是新冠疫情导致对全球粮食供应的担忧、中国等进口国需求强劲等因素叠加影响,同时也是对前几年全球粮价低位的一个周期性回升。实际上,当前饲料粮(主要是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和库存有所下降,但小麦和大米这两大口粮的供给仍是无忧的。

国粮智谷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2 | 帖子:2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