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产业振兴   徐祥临:乡村振兴补短板 必须大搞农村房地产
返回列表
查看: 723|回复: 0
收起左侧

[产业策略] 徐祥临:乡村振兴补短板 必须大搞农村房地产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60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604296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1-11 09: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徐祥临(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校内学术团体)副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本文围绕扩大内需的农村市场空间问题给网友们开开脑洞。笔者曾经于2020年3月份在人民日报旗下的《国家治理》周刊发表文章做出过估计:仅扩大部分,十年可高达上百万亿元人民币,能够推动国民经济重回年均增长率7%以上,而且是高质量的。借头条平台再重复一下。
  首先,说说农村的市场空间在农村的什么地方?简而言之,主要的是造地建房(其次的另论)。造地是指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主要内容的山水林田草综合治理;建房是指农户把自家宅院建成令城市中高收入阶层羡慕的乡村别墅,让我国的乡村变成“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我国有20亿亩左右的农田,高标准农田只有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是靠天吃饭的中低产田,此外,还有总面积数倍于农田的林地、草原、湿地等,与农田具有同等重要性,这里就不讨论了。其实,现有的高标准农田标准并不高,就连袁隆平先生的试验田与日本水田相比,也就是一般水平。“藏粮于地”应要求对所有农田进行高标准改造,所有农民都希望这样干。过去几十年,我们也一直都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但投入标准太低了,平均每亩只有2000元左右,所以三分之二耕地是中低产田的格局几十年没有改变,今后再建设高标准农田,必须高标准投入。笔者不精确地估算,每亩至少达到10000元(这个标准不高!某省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坡地整治仅表土回填一项,每亩就要投资12000元),用10年时间对三分之二的中低产田进行高标准改造,每年1.4亿亩就要投资1.4万亿元。
  我国现有2.6亿左右户藉在农村的家庭,很多还住在土木结构的老房子里,即使是砖混结构或整体浇筑的农房,相比于城镇居民住宅,档次也普遍偏低,质量提升空间巨大。在工业化、城镇化突飞猛进的时代,笼统地把他们都称作农户是不科学的,他们中间很多家庭全年没有生产过任何农产品。我国现有进城农民工2.8亿人,这些人如果不愿意回到老家务农,就通过调整政策让他们彻底在城镇安家落户,与现有城镇居民享有同样的权利。我们设想今后15年,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下降到1亿户左右,即有1.5亿左右家庭由农村移居城镇,每年城镇新增1000万个家庭,按照目前四线五线城市中等购房及装修水平,每户投资50万元,全国该项投资总额就是5万亿元。同样,农村按照“家家住别墅”的标准(参照日本韩国农舍的建筑面积、质量、品位)改造农舍,每户投资50万元也差不多够用,每年改造约700万户,投资总额是3.5万亿元。这样,源于现有农村户藉家庭的投资总额就可达到8.5万亿元。
  综上所述,源于现有农村户藉人口的投资就接近10万亿元,即使投资乘数效应只有0.3,也能够推动我国2019年的GDP增长率增加三个分点,达到9%左右。显然,这是投资于实体经济,而且是最“硬核”的实体经济,恰好补上农业农村现代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短板。这一发展思路可概括为:乡村振兴补短板,大搞农村“房、地、产”。在规划先行的前提下,耕地和房子改造建设好了,发展产业是自然而然的,而且造地建房本身就是一个大产业。
  其次,说说农村大搞“房、地、产”,每年10万亿元投资,钱从哪里来。简而言之,从农村来,就像我们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战争资源基本上来自于农村一样。算账如下:全国乡镇数量超过3.4万个,平均每个乡镇范围内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不会少于5亿元,全国总计必然超过15万亿元。
  这些存款几乎全部归农民所有,此外还有相当多的农民在城市银行网点开设了存款账户,没有计算在内。多少年来,乡镇范围内金融机构的存贷比低于20%,大部分金融资金通过商业金融系统流入城市了,形成了不小的经济泡沫。也就是说只要把农民手中的闲置资金运用起来,全国一年筹措10万亿元资金投向农村“房、地、产”是完全可能的。还有官方披露,2017年中央财政投入的涉农资金1.7万亿元,其中直接投放到村庄里的部分,最保守估计也会超过5000亿元。所以,笔者常说:农村发展不缺资金,真正缺少的是把农村海量资金用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
  要把农村海量资金用到农村造地建房上面,必须改变农村经济体制机制。最重要的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民合作社的顶层设计(源于浙江省瑞安市),把农民组织起来,构建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融为一体(简称“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社体系。这种农民合作社的生命力在于,农民通过组织化掌握农村金融主动权,组织起来的农民控制了农村经济系统的资金循环周转之后,生产、流通领域产生的利润才能让农民充分地分享到口袋里。有了这样的农民合作社体系,农村合作金融系统的存贷比大概能够上升到30-40%(这又是一笔很大的内需资金来源),还有50%以上的闲置资金,其中一部分用于购买地方债和中央债,扩大政府涉农财政支出的财源(别再说没钱啦),另一部分用于购买农业发展银行债券,给农民提供造地建房的中长期贷款。显然,这里涉及到了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财政涉农资金、税收的科学组合配套问题,另外讨论。
  再次,造地建房谁来干。城市的房地产都由开发商来干,农民干活儿挣工资,老板挣利润。这个路子在农村必须堵死。乡村振兴补短板,农民来干房、地、产,农民组织起来后,造地建房在工程技术上完全能够胜任,所以建筑材料费、工资、利润都要由农民挣到腰包里去。
  笔者说着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多年来,农口儿部门主导的所谓改革,口号上说统分结合,实际上是一味地分、分、分,在“统”的方面几乎没有做出有效的改革。在组建合作社方面,搞专业合作社,实际上是发展个体私人企业,效果很差;习近平总书记从顶层设计出了“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社体系,但相关部门对其制度优势理解不到位,或敷衍塞责,或推诿阻挠,尤其金融主管部门,对各种到农村吸血的商业金融机构大开绿灯,却以取缔非法集资名义对农民开展信用合作进行打压。几百万元的中小型涉农项目搞什么公开招标,实际上是让私人包工头挣钱,腐败丛生,工程质量很差,资金浪费极为严重。所以,把农民组织起来,把农村的海量资金运用起来,把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绘制出来,必须要运用好改革这个法宝!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樊篱!!!(来源:徐祥临头条号)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383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