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三农调研   于晓华:国内大循环与农业农村发展再定位
返回列表
查看: 573|回复: 0
收起左侧

于晓华:国内大循环与农业农村发展再定位

[复制链接]

7189

主题

7194

帖子

27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74347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1-2-10 11: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于晓华(德国哥廷根大学经济学教授)
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正不断下降,2019年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仅为7.1%。然而,农业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重要性并没有下降。
随着经济发展及政策调整,尤其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农业的重要性反而在上升。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必须是一项长期坚持的政策。
农业政策发展“三阶段”
农业政策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定位,必须与时俱进,进行不断调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认为,农业政策存在两个调整阶段:发展中国家的“食物问题”阶段和发达国家的“农业调整问题”阶段。
在第一阶段,随着经济起飞,人口增长,粮食生产赶不上需求的增加,且没有足够的外汇来进口粮食。这导致大量人口长期处于饥饿状态,阻碍了经济起飞。
在第二阶段,当一个国家跨入发达国家的门槛后,随着国民收入普遍增加,饥饿和“食物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此时,这些新兴发达国家会面临“农业调整问题”,即“城乡收入分化”和“农民相对贫困问题”。在这个阶段,发达国家普遍会采取农产品价格支持和农民收入补贴等保护措施,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同时实施农民兼业化等政策,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城乡收入均等化;并且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当城乡收入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实现,农业政策发展将进入第三阶段,即“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农业政策继续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的基础上,农业的其他功能,如生态环境保护、生活美化、营养健康、文化传承、社会发展和教育等的重要性将凸显。这些功能在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的同时,会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2019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0276美元,即将迈入发达国家的门槛。也就是说,农业政策调整第一阶段的“食物问题”即粮食安全问题已得到解决。当前,中国正面对第二阶段的“农业调整问题”,即将面对第三阶段的农业“高质量发展问题”。无论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农业对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作用都是无比巨大的,其地位也从未下降。
坚决抓牢农业这个基础
粮食安全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农业政策的重中之重。
对中国而言,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对实现国内大循环尤为重要。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国际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但由于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裕、价格比较稳定,中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安全体现出的“压舱石”“稳定器”作用十分明显。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分工的逐步深化,农业还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工业原料。尤其是作为轻工业原材料的重要来源,为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之间的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提供了条件,也是国内大循环的一个起点。
农业生产必须占用水和土地等资源,这必然与城市和非农产业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形成竞争。为保障粮食安全,中国采取了最严格的措施保护耕地,18亿亩耕地红线坚不可破。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中国未来应加强对农业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这样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值,促进农业全方位发展,也能为促进国内大循环创造条件,因为国内大循环和发展需要大量资源,尤其是土地和水资源。
激活城乡融合发展内生动力
“农业调整问题”阶段,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和城乡要素市场割裂,仍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社会,尽管城乡收入比从2009年高点的3.33开始逐步下降到了2019年的2.64,但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均有待提高,而这对于扩大内需、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具有最终的牵引效应。消费的基础是收入,只有多渠道持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才能有效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形成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
随着经济发展,当前“农外”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已经超过一半,外出打工是农民增收的最主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工的规模一直持续扩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农民工的规模已超过2.9亿。农业为非农部门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同时农民工也在城市积累了资金和获取了部分人力资本,部分农民工把它们带回农村,在农村创业,这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融合,形成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至关重要。
此外,资本作为流动性最强的生产要素,是推动形成国内大循环的核心要素。而长期以来城镇化快速发展所形成的“洼地效应”吸收了大量农村资本,资本要素的流动呈现出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阻碍了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的城乡融合发展是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内在支撑,更是促进国内大循环形成内生动力的重大举措。
农业功能是国内大循环新动能
农业不光是基础,还存在很强的外部性,即“多面功能”。农业的生态环境保护、营养健康、美化环境、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和教育等各种功能,不仅能满足全社会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同时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此外,这些功能还衍生出了很多新的市场需求,比如高质量的有机食品和乡村旅游带来的新的需求。
充分发挥农业的多面功能可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缩小城乡生活差距,实现城乡人员的双向流动,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形成国内大循环的新动能,实现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正是中国农业政策在第三阶段的主要目标。
来源:2021年2月10日出版的《环球》杂志第3期

国粮智谷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987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