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版块   文化振兴   罗新远:周礼村落的类型学意义
返回列表
查看: 609|回复: 0
收起左侧

[乡风策略] 罗新远:周礼村落的类型学意义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3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38830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3-19 09: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罗新远(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为什么要选取周礼村落作为典型样本予以研究?那是因为周礼村落具有乡土社会礼治秩序的类型学意义。周礼村落,广义的泛指分布在古周原地区的村落。周原是指今陕西境内,西起汧河左岸,东濒漆水河,北倚岐山,南至渭河,包括今天风翔、岐山、扶风、武功四县大部分和陈仓区、眉县、乾县、永寿三县一区的小部分。
  周原是西周王朝的发祥地。周公姬旦制礼作乐、建官立政,奠定了几千年中华文化优良的基础。周原上的村落社会深受周文化的熏陶和滋养,村民世世代代耳濡目染礼乐文明。几千年来默默的守护和传承着周文化,周礼村落的文明具有独特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特征,因而研究周礼村落经济社会对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本初形态和精神基因具有重要的价值。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分析中国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时说:乡土社会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多处提到“礼”“礼治”“礼治秩序”“礼俗社会”,但并未言明“礼”根源何在?对当代周原村落田野调查,对村民的文化心理、身份认同及文化特征的调查,追根溯源,探究礼治文化的的本初根源,对人们重新认识周礼文化特征,进而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本初形态和精神基因,具有重要价值。在当代,活化或者激活传统文化,让文化适应并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以周礼村落(以岐山县周公庙附近的村落为例)二十年来发展文化旅游的历程为个案进行研究,对于探索传统文化村落的乡村振兴路径有很强的典型性。
  周礼村落的文化旅游发展模式
  为什么周礼村落的文化旅游20多年发展至今不衰?而许许多多的所谓的形形色色的“古镇”却昙花一现。周礼村落民俗文化旅游最初发展始于1997年,当时提出:“吃岐山臊子面,住农家院,体验西岐民俗风情,领略农村田园风光”的文化旅游活动。为什么会选择民俗文化旅游这条发展路径?原因有三:一是深厚的周文化底蕴;二是毗邻4A级周公庙风景名胜区;三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经济原因。根据2010年《岐山县志》记载,从(周礼村落)三个村庄整体的发展情况来看,旅游接待收入已成为民俗村内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2003至2008年是高速发展的阶段,接待户逐步增长超过300户,年均收入过8万元。
  周礼村落的民俗文化旅游是:“政府推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即以家庭为市场经营主体的发展模式。政府看到了市场化的契机,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做了正确的引导,农户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自然地融入了市场化的进程。这种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经营方式,其特点是参与度高、投资风险小、起步快、成本低,20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这种以家庭为主体的经营模式发展文化旅游是比较稳定、持续、成功的。
  政府最初的指导思想是“先发展后规范”,动员和调动广大周礼村落农户的积极性,市场主体迅速发展壮大。广大农户不离乡不离土,就近解决就业和农副产品转化问题,破解了农民增收的全国性难题。另一方面,依托周文化和周公庙风景名胜区发展的民俗文化旅游又反哺周公庙乃至县域旅游事业的发展。周礼村落周文化民俗旅游发展起来之后呈现出前来参观周公庙旅游的游客增多、游客逗留时间延长、回头客增多的现象。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周礼村落发展文化民俗旅游凝聚了乡村人气,避免了人口单向外流、村庄空心化的问题。
  对于传统文化村落发展的示范和溢出效应
  周礼村落是陕西最早发展民俗旅游的村落。它的发展对乡村旅游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周礼村落民俗旅游事业促进乡村振兴的20年发展历程,使我们看到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农耕文化与市场经济的矛盾和冲突变迁全景。传统社会往往以农业为经济基础,现代社会大多以工业为背景。在开展民俗文化旅游之前,周礼村落社会基本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社会。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之后,周礼村落由一个“耻言利”的传统社会悄然的向崇尚功利而又返朴归真的现代社会转型。周礼村落作为陕西最早开始的民俗旅游业的村落,初期由政府推动、村民主导、家庭经营为主,历经20多年的平稳发展,历久弥新。
  今天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来检视,周礼村落的民俗旅游发展得益于一开始就重视产业兴旺;得益于周文化厚重的底蕴和村民对乡风文明不懈的坚持和追求;得益于政府主导而不包办,走家庭经营,自主管理,村民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赵馥洁教授对周礼村落以传统文化旅游进行评介,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推进,周礼村落的文化观念也发生着变化,但由于传统文化在这里(周礼村落)积淀较深,所以人们能够把由市场经济形成的利益观念和由周文化传承的道德意识结合起来,这是对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之积极作用的有益探索。
  李清霞指出:“传统文化村落承载了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现代都市人对乡村的审美想象,具有长久而鲜活的生命力,传统文化村落的现代转型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李义平教授指出:我们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周礼村落,既有传承又有变迁的图景。村民将生活方式、经营方式、思维方式与市场经济融合,探索了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乡村振兴之路。
  1997年周礼村落在陕西最早开展民俗旅游的原生态村落。因其首开陕西乡村民俗文化旅游风气之先,获得了“陕西民俗旅游第一村”的美誉。周礼村落传统文化民俗旅游二十年的发展,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和“溢出效应”,礼泉的袁家村和长安的上王村等许多后来发展起来的民俗村都不避言其受周礼村落“陕西民俗旅游第一村”的启示。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671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