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文化振兴   罗新远:文化对乡村振兴何其重要?
返回列表
查看: 538|回复: 0
收起左侧

[乡风策略] 罗新远:文化对乡村振兴何其重要?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8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80156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3-22 10: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罗新远(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底蕴。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指出,社会的变迁主要源于文化的变迁。正是文化的变迁才带动了社会的进化。福山认为,新古典的市场经济理论对经济发展的解释最多占80% ,剩下的 20% 必须靠文化去解释。阿兰·蓓蕾菲特指出:在土地和劳动 ( 泛指一切物质生产要素) 之外,存在着第三种要素,这就是文化。
  乡村振兴是建立在一定文化的基础之上。为什么许多人为臆造、规划建设的所谓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最终都是昙花一现,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一定的传统文化作为根基。没有文化底蕴的特色小镇犹如建在沙漠之上,一阵风浪之后必然会轰然倒下。
  周礼村落的乡村振兴之路首先是建立在厚重的传统文化之上的。周文化的优良传统塑造着周礼村落的乡村秩序,使其带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村民在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时由最初的彷徨,到回归恪守传统伦理,遵守法治秩序,形成“功”“利”与“德”“礼”相融合的价值观念,形成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社会秩序的完美结合和良好的朴素民风。其次,在发展民俗旅游的过程中,市场的价值取向对传统社会产生冲击,必然会出现一定的文化失调现象。这时文化的调适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文化调适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发展本身就是一个调适的过程。
  在周礼村落,文化调适使得市场经济的扩张没能将乡村现代化与传统文化和乡土社会完全割裂,而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不断地适应乡村振兴的潮流与进步。市场经济的扩张性导致人们的观念更新,村民开始从耻言利向心仪、崇尚功利变迁的同时,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又不断对冲着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市场强势的扩张力,维系着社会的稳定性。再者,在周文化传承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精神。周礼村落获得“礼仪文化之乡”称号的来自于周文化厚重的积淀。村民们与人为善、热情好客的特点都与礼仪文化之乡完美契合,无论是在行为举止或是风俗人情方面,到处都可以看到古老周礼文化的遗风。
  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互交织和影响、文化失衡和再平衡,既继承了周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又与当代文化结合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周文化民俗旅游特点。当代周礼村落既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又包容与吸纳当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充分体现出了周礼文化强大的魅力、影响力以及面对市场经济冲击时所表现出的顽强生命力。
  张亚斌教授在分析周礼文化时认为:周礼文化并没有远去,它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引导、政治基础和文化渊源,经数世变迁和文明遗传而延绵不绝。从周礼村落来看,文化的稳定性与恒常性规范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但文化的传承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乡村振兴不断地调适变化。在发展民俗旅游之时,周文化的传承在周礼村落社会虽然表现出一定适应性改变,“但周人(周礼村民)的社会本性和文化认同(特征)却表现出惊人的恒常性。”[因此,变是适应的需要,不变的是社会本性和文化特征。
  产业兴旺是重中之重。乡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及人口单向外流是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如何破解这一现实困境,唯有产业发展、村民有业可就,方能舒缓人口单向外流问题。乡村振兴首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振兴,空心化的村庄振兴就无从谈起。
  据西北政法大学中国百村经济社会调查周礼村落课题组对关中西部65村的问卷调查显示:村民对增加就业和收入的愿望排在第一位,高达71.8%,紧随其后关注的是物价上涨(44.8%),养老问题(39.2%)等。人口流动的原因在于村民改善生活条件,增加收入的需要。以周礼村落为例,由于发展家庭民俗旅游接待,仅周礼北村就有128户农家乐接待户,年接待人次90万。由于本乡本土就可就业,村落的劳动力外流和向内流动大致平衡。产业兴旺是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不仅是指第一产业。产业兴旺是留住村民、保存乡土传统文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包含两个方向,一是坚持市场化为基础的强调高质量发展的乡村经济振兴;二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石的乡村文化振兴。中国乡村依托于传统文化进行市场化探索发展的独特实践,探究乡土中国礼俗社会与市场经济的融合,重塑文化自信,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727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