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据安徽省各地近日调查,平均枝带菌率为1.6%~8.8%,较近3年同期均值增加1~2倍。当前环境菌源总量已满足赤霉病大发生的菌源条件。随着未来气温上升,菌源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安徽省植保总站邀请省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专家组和省气象局有关专家,在合肥举办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专家会商会,并作出判断:“预计小麦赤霉病安徽全省大发生,其中淮北北部偏重发生,安徽全省自然发病面积将达4000万亩。”今年安徽全省小麦赤霉病防控任务8000万亩次,当地要求确保赤霉病防治处置率达到100%。
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专家组专家汪建来表示,这个判断是依据菌源基数、苗情情况和气象预报等因素,结合赤霉病发生规律作出的研判。2月下旬中期以来安徽省多阴雨天气,气温偏高,适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对赤霉病菌子囊壳的形成十分有利。
小麦赤霉病,是当前影响安徽省小麦生产的最主要病害。科学预报并做好防治,是小麦生产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之一。
据安徽省气象部门预报,4月上中旬降水量较常年偏多,部分地区有连阴雨,届时安徽省小麦普遍进入抽穗扬花期,连阴雨天气将十分适宜赤霉病发生流行。此外,安徽省小麦主栽品种大多对赤霉病抗性不强,加上小麦苗情总体好于常年,群体足,田间小环境湿度偏大,适宜赤霉病发生发展。
安徽省植保总站站长袁松表示,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防治策略,实施分区精准防控。在防治技术措施上,主要是做好田管,抓住时机,优先选择防治效果好的药剂,并重点推广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智能植保无人机,提高防治效果。(来源:中国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