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农科技   玉米制种成为主导产业
返回列表
查看: 299|回复: 0
收起左侧

[科技策略] 玉米制种成为主导产业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4-13 13: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翻耕耙地、购置农资,在万物复苏的春分时节,缪自虎迎来了新一轮劳作。54岁的缪自虎是甘肃张掖市临泽县倪家营镇农民,如今他承包了180余亩制种玉米地,依靠30余年辛勤劳作的积累,翻新了屋子,购置了房子,小日子过得不错。
  在张掖当地,有许多像缪自虎一样的农民都以种植制种玉米为生。据张掖地方志记载,张掖市玉米种子生产始于1964年。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张掖地区农科所(现张掖市农科院)培育出了“张双695”和“张单488”两个玉米新品种,后又从陕西引进“户单1号”新品种,生产面积逐步由起初的几十亩很快发展到几千亩,张掖“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拉开了序幕。
  “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且气候干燥、病虫害少,有祁连山冰雪融化的黑河水灌溉,具备农作物种子繁育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前景好。”临泽县瑞源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国斌如数家珍般地说起当地的种植优势。
  早在1989年,张掖就被确定为全国玉米种子生产基地。2013年,张掖市及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被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成功注册“张掖玉米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国内唯一的农作物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0年,张掖玉米种子生产面积达到95.63万亩,产种4.2亿公斤,玉米制种面积和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的42%和40%。“这意味着全国每两粒玉米种子中就有一粒产自张掖。”吕国斌说。
  为了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2013年,张掖国家级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临泽县应运而生。当记者走进检验中心时,工作人员正给玉米种子进行纯度检测。该中心业务室主任李自峰告诉记者,检验中心批准确定的检验项目有农作物种子扦样、净度分析、水分、发芽率等9项。“我们是全国唯一一家在县级建设的具备分子检测能力的检验机构。”李自峰说,检验中心如今面向全省和部分省(区)种子生产基地提供种子检验服务,样品来源涉及青海、云南、河北、新疆等地。
  凭借自然条件和技术优势,当地制种企业不断发展,外地企业也慕名而来。仅在临泽,便吸引了三北种业、中种国际等国内外知名的16家企业落户投资,其中上市公司4家。记者走访了一家引进企业——甘肃丰大种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总部在安徽,于2018年落户临泽,刚来时制种玉米面积只有六七千亩,如今已扩大到两三万亩,覆盖四五个行政村,带动农户3000户。该公司加工部经理陈振宇告诉记者,2020年公司亩产值达到2650元,农户通过种植制种玉米收入比种植粮食高出400元至600元。玉米制种,已由一项技术措施发展成为张掖现代农业产业中连接龙头企业群体最大、带动农户最多、产值效益最好、利益连接机制最密切的主导产业。2020年,张掖市农作物种业带动农户增收46.5亿元,其中玉米制种带动农户增收24.8亿元。
  不过,作为目前全国最大、最具优势的玉米种子繁育基地,张掖也面临着发展瓶颈。“许多公司都是在总部进行研发,只利用张掖的自然条件在这里繁育。而张掖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则相对薄弱,只能进行基础性科研,如筛选、配比等。”张掖市德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经理赵文勤告诉记者,生物育种、分子育种这样的项目,凭借目前的资金与技术做不了,也很难聘请到科研人员。张掖市农科院副院长吴子孝也表示担忧,“目前我们的科研人才也出现了断层现象,许多高端人才不愿意来张掖,高端设备也无能力采购,这样的局面亟需改变”。(来源:经济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3385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