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组织振兴   刘先春:以提升“政治三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返回列表
查看: 421|回复: 0
收起左侧

[治理策略] 刘先春:以提升“政治三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4-21 10: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刘先春(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政治判断力:把方向,守底线
  把好方向、抓准时机的能力
  判断力是主体在面对某种事物时选择采取何种态度、表现何种行为的决定因素。“政治判断力”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关注的在政治意义上的实践智慧或明智;在我国,从政治角度谈判断力,涉及到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紧紧围绕国家政治安全、人民安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标尺做出判断。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能否发挥作用,发挥什么作用,不仅取决于对中国社会治理历史经验的总结,更取决于对中国共产党自身性质的理解与把握。
  基层党员干部作为基层治理工作的核心成员,要加强“四史”教育,充分认识到党在一切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引领作用,为基层治理掌好舵、把好关。相对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基层党组织最突出的优势就是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能更好地对社会基层的动态做出判断。把这种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嵌入到基层治理工作中,一方面能够促进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实现基层社会的共同治理;另一方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全可能成为带动我国社会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的‘红色引擎’” 。
  在基层治理中,最复杂的问题是统筹问题。如何统筹基层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工作,如何预判基层治理工作中的突发状况,如何统筹人民群众对于社会治理的信息反馈,这几点都需要基层领导干部准确把握时机,而明确基层治理工作的方向就为准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提供了可能。
  把握底线、行稳致远的能力
  政治判断力是党员领导干部科学把握形势变化,识别现象本质,明辨行为是非,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这是一种在政治上把握主动权的能力。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社区、乡镇的碎片化管理在方便民众生活的同时,使得基层党组织对于基层治理的参与度相对下降,个别基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着懈怠情绪,致使基层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开始逐渐减弱。因此,强调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不仅是要求基层党员干部讲政治,更重要的是要把握政治主动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底线思维,在这些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中,不难发现“底线思维”对于提高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的影响。底线思维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智慧,其内在要义是在坚持最低标准的基础上,在风险挑战中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向更优目标前进。在基层治理中,底线思维突出体现在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上,在面对基层社会的各种复杂问题时,能够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记国家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对于基层治理中存在的政治风险能够准确进行辨析、决断和把控,在涉及政治原则的问题上始终保持正确立场和方向。
  从政治角度谈判断力,一是把握好做出判断的基本标尺,二是明确作出判断是为了掌握主动权。政治判断力强调要从政治角度分析问题、辨别形势、做出选择,而且是行为前对形势的把握、判断和抉择。因此,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能够有效提升基层治理的精准性。
  政治领悟力:学政策,解难题
  学好弄懂政策、领会实质的能力
  提升政治领悟力,一方面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能够学会政策、学好政策,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另一方面要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吃透弄懂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于基层党员干部来说,加强理论学习是提升政治领悟力的重要途径。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深刻领会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和深入学习中央大政方针,才有可能准确把握党中央对于基层治理工作的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有序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另外,进入新发展阶段,随着人民生活需求更加全方位和立体化,基层治理所要考虑的因素更加多样化,基层治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日益复杂化,这对基层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对于党的创新理论以及中央大政方针的学习就格外重要。通过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深刻领会中央的方针政策,基层党员干部能够体会党中央在安排工作时考虑的主要问题,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急所盼所思所愿,将科学理论知识与基层具体实践深度结合,并根据基层治理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思路、制定对策,从而使得基层治理更加顺应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的能力
  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具体的治理过程中涉及到整体顶层设计、上级政策执行、社会动员、总结反思等多个环节,对于不同环节,党和国家都有相应的政策安排和工作规划,但这些政策安排往往是一般化的指示。因此,具体到每个地区时,需要结合当地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和解读,这也是每一次集体学习某次报告或会议的精神之后,各地区分别再次学习的原因,也是格外强调政治领悟力在政治能力中重要性的原因。
  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各项决策部署的神经末梢,因此,为了保证政策“不变质”,真正成为利国利民的好政策,需要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对其进行深入学习,并积极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工作。一方面要求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宣传好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让人民群众对党中央的精神、政策有所了解,进一步密切基层党组织和群众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求基层党员干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去考虑这些政策措施在自己所处的地方具体开展时如何因地制宜,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基层党员干部是党最有力的支撑,是党与人民群众最直接的联系人,而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领悟力是基层党员干部能否做好政策宣传和基层治理工作的前提。可以说,基层党员干部对于中央政策的理解与把握程度,是决定基层治理能否呼应民众的所需所想,能否实现提质增效的关键因素。
  政治执行力:抓落实,担责任
  知责于心、紧抓落实的能力
  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政治执行力是指响应党中央的政策号召,落实党中央方针精神的能力和态度。一方面从思想认识上考察是否想执行,是对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考察,另一方面从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身能力上考察能否执行。在我国,基层治理是多主体共同参与的。随着社会力量越来越成熟,基层治理更多依赖于社会群体的自治,民众在遇到矛盾时更倾向于寻求专门组织的帮助,而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更多体现为定向仪和推进器,在基层治理工作中主要起把关定向、统揽协调的作用。但是,基层党组织弱化、边缘化,基层党员干部消极懈怠的状况一直存在,这与基层党员干部责任意识淡薄,政治执行力不高是有联系的;另外,基层党组织在自身建设方面存在走形式、走过场的问题。
  当然,政治执行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教育学习才能养成的。党员干部的政治认同度和政治自觉性,或者说党员干部工作时表现出来的“精气神”,是判断其政治执行力的重要尺度。其中,党性教育,是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认同和政治自觉的主要方式。通过党性教育将党的主张、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入党员干部的内心,使党员干部由被动支持转化为自主自觉的认同,将学习方针政策、宣传方针政策、落实方针政策作为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履责于行、担好责任的能力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基础,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是能否真正将党中央政策方针具体落实好的关键。在具体实践中,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执行起来之所以有偏差,一方面是因为对于上级文件的有关精神没有理解透彻,另一方面是因为责任意识淡薄,只是简单地将政策转达给下级或民众,而不关注具体实施情况以及政策实施的信息反馈。
  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首先要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组织归属感,让其在自己的组织当中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真正把自己当做集体的一员。组织归属感的提升,要求基层党组织开展好党组织生活会,落实好党内民主集中制,保证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积极反映自己在工作中的思想动态,并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得到党组织的帮助和支持。其次,完善基层党员干部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调动基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为想做事有能力的基层党员干部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同时,完善党内党外监督机制,考察基层党员干部履职过程中能否坚持履行好党的方针政策和重大会议精神。最后,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从基层党员干部自身来说,要自觉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增强政策敏锐度,对党忠诚,认真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主动联系群众,做好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纽带,将个人发展融入到基层治理工作之中。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无论什么政策,只有在最后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执行力,能够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组织力,能够有效实现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在基层治理中的有序推进。(来源:《国家治理》周刊2021年4月第2期)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1 | 帖子:3002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