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组织振兴   赵秀玲:农村干部“政治三力”与乡村治理现代化
返回列表
查看: 379|回复: 0
收起左侧

[治理策略] 赵秀玲:农村干部“政治三力”与乡村治理现代化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4-23 09: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赵秀玲(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

  农村干部应强调的“政治三力”
  国家对于领导干部的“政治三力”要求,是有统一标准和整体规范的。但具体到不同层级特别是广大农村,“政治三力”又不能没有区别和差异。对于农村干部来说,“政治三力”具体体现在哪里?不弄清这一点,就容易对“政治三力”做笼统理解,不利于乡村治理的深化发展。
  农村干部“政治三力”应落实在具体的人与事,特别是百姓关心的“小事”上,增强干部服务意识
  对于国家机关及县以上各级政府而言,“政治三力”主要表现在胸怀“国之大者”,把握政治大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然而,对县级以下特别是农村干部来说,“政治三力”除了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还应有具体要求,那就是:将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小事放在心上,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做细、落实、做好,不辜负党和人民重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因此,是否具备服务意识,为人民群众解难纾困,就成为衡量农村干部“执政为民”的根本标准。
  以执行力为例,要求农村基层干部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是一方面;能否做到和做好“最后一公里”,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的难事是另一方面。而后者往往是前者执行得如何的关键,具有前提和根本作用。关于政治领悟力也是如此,之所以不少农村解决不好农民上访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于“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的理解不当。如果缺乏政治领悟力,用“堵”的办法对上访者围追堵截,就会影响干群关系和党的形象,甚至闹出笑话;只有以“疏”为主,才能在当地化解矛盾。至于政治判断力,在“赶农民上楼”等事上可以看到,一些农村干部不是站在农民角度考虑问题,而是一厢情愿。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们调研中发现,一些农村干部很委屈:在扶贫等工作中,他们自认为处处为村民着想,但农民就是不买账,甚至躲着走。其实,这是干部缺乏政治判断力的突出表现。因此,乡村干部“政治三力”不是表现在说大话、讲大道理、做承诺,而是以“执政为民”和“服务于民”精神为农民办实事,特别是办好一件件小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让群众满意是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的突出体现。
  农村干部“政治三力”应体现在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应对和解决上,这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重视“政治三力”,是为了避免政治风险发生给党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不过,县以上层级由于较为严密、规范、科学的管理系统和较强的政治意识,这种风险发生概率较小。农村则不同,由于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管理相对落后、政治意识薄弱,社会政治风险发生概率要大得多,对于“政治三力”的要求也要细致、具体、急迫得多。以矿难为例,当事故发生,一些乡镇政府竟采取不报、迟报、瞒报方式,致使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这与农村干部“政治三力”水平低下直接相关。如有足够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这些基层政府决不会拿百姓的生命安全当儿戏,也不会自作主张做出错误规定和采取不当行为。还有一些农村群体性事件,缘于个别基层干部从官本位、地方利益出发,强拆村民房屋、强征农民土地、硬挖农民祖坟等。可以说,在应急、应对、解决农村焦点、难点、风险点时,最需要也是最能看出干部的政治能力水平,这既需要判断力,也离不开领悟力,更需要正确运用执行力。
  农村干部“政治三力”归根结底落实在干部以身作则,是不言自明、上行下效的政治素养的集中体现
  古人云:为官者身正,不令而行。官风可导民风。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身先示范、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对农村干部而言尤其如此。农村干部特别是乡镇村干部代表党和政府直接与农民打交道,有时还面对面与村民相处,这就决定了以身作则在“政治三力”上的关键作用。好的基层干部,政治判断力强、政治领悟力高、政治执行力好,直接成为百姓遵从的标杆和风向标,起到上行下效作用;反之,则破坏干部形象,失去群众信任,影响党和国家信誉。如我们在乡镇调研中发型,江苏徐州梁寨镇的“遛街书记”王磊,因衣着朴素,常到民间问寒问暖,并要求下乡干部一律不准披金戴银、穿高跟鞋、自带水杯,而是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广受村民拥护爱戴。其实,这是乡镇干部“政治三力”得到真正充分体现的鲜活例子。因此,对于农村干部来说,在“政治三力”上,有时“做”远比“说”来得重要,因为人们都在“看”着呢,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在乡村治理中,需要突破一些人的错误认识和理解,以为农村干部不用讲政治,也无需讲“政治三力”。当然,农村干部的“政治三力”,不以政治宣讲和高调引导为主,而要接地气、办实事、重小事、讲要事、做表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讲政治”中的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倾向。
  农村干部政治能力存在的短板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行村民自治以来,农村干部政治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但不容讳言,与对经济的高度重视相比,农村干部政治意识相对薄弱,有的还有去政治化倾向,不少村党支部受制于村委会,形同虚设。目前,农村基层干部“政治三力”有何不足呢?
  难以很好与国家政策规定对标对表,农村干部政治能力较为薄弱
  由于中国广大农村的特殊性,导致“政治三力”远不能达到党和国家的要求。具体表现有四:一是滞后性。由于农村特别是有些地方地广人稀、山高林密、居住分散,交通与信息并不发达,加之传统的层层传达方式,必然导致信息不对称、信息量层层递减,信息传递有较大的时空差等。这样,中央精神、党和国家的政策难以得到顺畅执行和有效实施,到达偏僻山乡的滞后性就在情理之中。二是形式主义做法。一些农村往往机械地传达上级指示,不论是内容方面的“上下一般粗”,还是形式方面的简单宣讲,抑或是原样文件的堆积式投放,都是如此。这不仅难以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三力”,还会使其政治意识迟钝,判断力、领悟力失准,执行力有限。三是有选择性。如农村干部不能正确判断、全面领悟、彻底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而是从地方部门甚至一己之私出发选择性执行,那就造成“政治三力”大打折扣,产生难以想象的恶果。事实上,这样的农村干部不在少数。四是对策式执行。我们常听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具体到“政治三力”,就是一些农村干部最擅长靠变通甚至以欺骗方式应对党和国家政策任务,这被形象地称为“两面人”和“阴阳人”,给党和国家造成巨大损害。
  编制有限、年龄老化和素质偏低是农村干部现状,影响“政治三力”提升
  一般来说,农村干部数量众多,他们应很好发挥其能力水平,致力于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善治。然而,现实情况远非如此,具体表现在:一是与繁琐的具体工作比,农村干部编制有限,远不能满足需要,导致“白加黑”(指除了白天,晚上也加班)与“五加二”(指除了五天工作制,周末两天也加班)情况。不少乡镇采取增加编制外人员办法,但受到政策与制度限制,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二是农村干部老龄化问题突出,许多地方面临年轻干部外流局面,致使留守干部较难跟上不断变化的复杂国内外形势,直接影响其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三是农村基层干部的学历和文化水平虽逐年提高,但整体状况仍不容乐观。没有较高的思想文化素养,要在“政治三力”上快速提升,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长期形成的“经济至上”模式,影响乡村政治生态和干部政治能力提高
  应该说,经济发展成为中国乡村治理的核心引擎,也成为现代化发展的巨大动力。但另一方面,“经济至上”理念导致对于农村“经济能人”的过分强调,政治标准自觉不自觉受到忽略和抑制,这也是不少乡村党组织薄弱瘫痪,政治能力强的干部得不到重视的原因。在“经济至上”模式下,“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农村干部在“政治三力”上软弱无力,还时有方向性错误发生。事实上,党的领导在广大农村一时也不能放松弱化,更不能忽略从“政治三力”上要求农村干部。这就需要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强化农村干部的政治能力建设,从“经济至上”模式走出来,以 “政治三力”要求、培养和考核农村干部。
  农村干部的“政治三力”短板还体现在其他方面,如党建工作形成惯性依赖,难以发挥创造性作用;干部有腐败现象,党的威信受到严重损害;干部意愿有时是好的,但好心办坏事,判断力和决断力不足;干部有官本位思想,工作不到位,不重细节,给工作造成损失,等等。总之,农村干部“政治三力”整体落后薄弱,这与县以上层级形成鲜明对比。
  提升农村干部“政治三力”的有效路径
  农村干部要在短期内提升“政治三力”是较为困难的。然而,只要我们观念正确、思路合理、方法得当,一定会获得较大进展,并取得实效。
  创新党和国家制度规定传播方式,使之与农村实际相结合
  从纵向历史发展看,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特别是农村的政治建设。这也是农村治理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的有力保障。但与经济的巨大发展相比,农村政治发展相当薄弱,其中最突出的是“政治三力”不能令人满意。党和国家应加大农村干部“政治三力”培养力度,以丰富、充实、强化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内涵。这就需要确立有针对性的实则,改变“上下一般粗”式的政治传达与宣讲。因此,可结合农村实际,将党和国家有关制度规定以简本方式、农村干部能看懂入心的方法进行编写,就会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还有,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力量和传媒方式,通过建立线上平台、微信公众号等,传播党和国家有关政策特别是与农村直接相关的制度规定,以跨越目前存在的各种阻隔与障碍。
  从选人用人上下功夫,站在“政治三力”高度提升农村干部能力素质
  客观说来,当前农村干部之所以存在政治能力不足状况,与选人用人的制度机制存在漏洞和不接地气有关。目前,农村干部腐败现象时有发生,还有的“富人村官”缺乏基本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唯经济是从,导致治理失败。今后,应突破“经济能人”治理乡镇模式,克服地方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加大政治考核、巡察监督和民主参与力度,真正将有政治能力和经济能力的人才选拔出来。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应注重让优秀年轻干部在基层重要岗位上锻炼成长,使之成为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安心扎根农村、有奉献精神的新一代。另外,应加大干部的政治能力培训力度,可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加快补齐农村干部政治能力薄弱短板。
  打破农村基层固化区隔,以开放态度、共赢理念、协同意识开展工作,让干部在良性互动中增强“政治三力”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广大农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城乡一体化也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管理方式。不过,也要看到农村干部管理制度有些固化。比如,乡镇干部基本在各乡镇间流动,上升空间不大,跨县、市、省的流动更难,形成所谓的“天花板”现象。村干部基本被固定在本村范围,跨村、乡镇、县等更不可能。这必然导致乡村干部的固步自封,一个村干部再优秀也难得到提拔,更不太可能“跨界”工作。笔者调研发现,有的地方创造性探索“强村治理”模式,让强村干部帮扶弱村,为其把脉和支招;有的将优秀村干部提拔为乡镇甚至县级干部使用;还有的进行跨省、市、县交换乡镇干部,达到相互帮助的目的。今后,完全可打破目前农村特别是村干部固化状态,通过创造性改革为农村干部打开更大空间,以开放态度、共赢理念、协同意识提升干部“政治三力”水平。(来源:国家治理)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1 | 帖子:3002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