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产业振兴   范恒山:把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为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
返回列表
查看: 537|回复: 0
收起左侧

[产业策略] 范恒山:把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为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676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6-28 10: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范恒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顾问,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名誉会长,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

  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完成新的伟大使命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而最为突出的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三农”问题解决不好,乡村不能振兴,国家现代化无法圆满实现,民族也难以真正复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是实现农民富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与必由之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应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努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为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路径、提供示范。
  成渝地区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典型地区,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等集于一体,城乡差别大,脱贫攻坚任务重。自本世纪初以来,重庆、成都都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被国家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些年,成渝两地结合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乡村振兴和实施脱贫攻坚战,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新进展。今天,包括深度贫困地区在内的全部贫困地区已与全国同步实现脱贫,农村人口转入城市的数量持续增长、融入城市的程度显著提升,农村经济加快发展。但也要看到,这一地区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农村经济整体薄弱,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部分已脱贫地区基础尚不稳固、存在贫困反弹风险,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任务十分繁重。
  国家推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推动城乡融合向深层发展,打造城乡融合产业发展样板区,要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抓住关键。成渝地区应充分运用好先行先试权利,按照国家规划纲要的部署,加大探索力度,以务实有效和富有开创性的举措,尽快取得人民满意、社会认可、可资推广的新突破与新进展。
  “三农”是经济社会发展最为薄弱的环节,也是全部工作的主要难点所在。我国农村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既与“三农”的性质特点有关,也同长期来所实行的体制与政策相联。农村人口众多无法由财政供养、农业类产业科技含量总体较低致使经济效益不高,农产品关乎国计民生难以完全依市场机制自由定价等是客观原因;而为了支持工业和城市发展对“三农”采取的不平等做法则是主观原因,虽然这些做法在一定时期是必要的,也具有战略上的正确性和大局层面的合理性。时至今日,在有必要有条件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际,应该基于过去的实践进行总结反思,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如下一些重要的思想认识:其一,单靠农村力量难以解决好“三农”问题。城市是资源要素的主要集聚地,在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产业和人口向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趋势更加显著。在我国,城市具有远超于农村的巨大能量,要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使农民过上美好生活,在主体上必须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其二,局限于“一亩三分地”的小农经营模式无法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诚然,小农户单独经营是农业生产者积极性创造性的基本来源,而实施小农户单独经营也是由国情农情所决定的在一个较长时期需要采取的基本举措,但它与大生产模式及其配套体系间的阻隔也是明显的。规模经营是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必须采取适宜措施打通家庭承包与规模经营之间的通道。其三,不平等对待“三农”只会不断拉大城乡差距。“三农”发展有自身的局限性,但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这种潜力因为体制与政策对之的长时间不平等对待而被湮灭或屏蔽了。“三农”用自身巨大的牺牲成就了工业和城市的快速发展。其四,发展农业必须超越农业。农业并非低端产业,但纯粹的农业必然拉低产业的层次和经济附加值,超越农业而用功发力才能做强做大农业,促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当然,还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不能以消灭农村农业为途径,消灭农村农业不仅扭曲了农村农业现代化的本来面目,而且也毁掉了城市发展的基础与支撑,最终会危及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基于上述认识,成渝地区双层经济圈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应努力在如下一些方面加强探索、实现创新:
  (一)全面建立以城带乡体制,以强化支撑为导向调整完善城乡关系。应全面梳理城市群、都市圈等与农村的关系,通过法制建设和制度阻拦,最大限度的克服城市对乡村的虹吸效应,而最有效的形成辐射效应。与此同时,应结合行政区划或属地关系调整,建立起城镇、城区对所辖乡村的结对帮带关系;应探索形成稳定的帮带机制,推动政、事、企各单位以灵活有效的形式持续对农村开展帮带行动;还应全方位建立以城带乡的政策支撑体系,把帮带工作成效作为政绩评价的核心内容。
  (二)实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推动城乡一体发展。按照协调布局、互补互促、共同繁荣的原则,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和安全的需要,一体制定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提升等重要领域进行协同部署;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道路体系和公交网络,推进城市电力、通讯、供水、燃气、污水收集等管网设施向乡村拓展延伸;加强城乡一体治理,以农房改造、村庄整治为重点提升乡村建设质量,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思想道德建设、管理规则创新等的城乡对接,借乡村田园之美助推城市品质提升,依城市治理标准促进乡村投资环境优化;进一步消除体制与政策障碍,努力推进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协同提升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三)大力破除城乡分割体制障碍,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乡村要振兴、城乡须平等,要下决心、大力度解决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权利差异问题。进一步完善法规与政策,赋予农村居民在就业、创业、居住、流动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完全同等的权利。“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成渝地区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此,应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居民户籍迁移便利化政策措施,包括进一步优化农业转移人口在重庆主城和成都落户的政策措施。应将农村资源要素全面纳入市场化轨道,依照市场规则进行交易。特别应在推进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设、实施农村集体经营化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等方面积极探索、走在全国前面。
   (四)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构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支撑。立足家庭小农经营又超越家庭小农经营是适应农村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实现富裕的理性与必然选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立足于此着力探索创新。在这方面可以三管齐下、协同并进:其一,推进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改革,结合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为农村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其二,通过就地培育和城市转移,形成一批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依托土地租赁、土地托管、耕地股份合作、代耕代种等形式,实现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并以此引入现代化经营模式、先进技术手段和高效能操作平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融合发展;其三,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拓展经济发展载体,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为促进现代化生产经营,抵御各类突发安全风险,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提供坚实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地区乡村全面振兴是成渝地区面对的一项艰巨任务,应借助生产经营模式创新带来的各种城市动能的注入,培育和壮大贫困地区产业门类,形成持续发展、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
  (五)推进产业融合,构建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依托城市产业转移和城市企业入村,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和一、二、三产业融合;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促进农业产业链拓展延伸,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依托特色小镇建设,带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发展,配套发展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共享平台等现代服务业。
   (六)严守行为边界,维护城乡协调互补格局。城乡功能不可替代、城乡资源要素互相支撑。城乡融合、以城带乡不是变乡村为城市,而是使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应把建设美丽宜居、富裕幸福的乡村作为基本目标。为此,必须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改善村居村貌和人居环境。与此同时,应把维护乡村特色与功能作为一切行动的底线。应严格遏制乱占耕地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防止耕地“非农化”;应切实保护乡村传统文脉和古朴风貌,防止违背自然规律挖湖造景;应严格规范房屋建造和村庄撤迁,使必要的建设充分凸显地域特色、承载村韵乡愁。总之,美丽的乡村不应是“城中村”、融合发展的城乡不能是有城无乡。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580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