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方世南(苏州大学特聘教授、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 高度重视组织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要求
与资产阶级政党不同,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崇高的理想目标一方面彰显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另一方面也对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建设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在列宁主持成立的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并于1922年正式加入共产国际,成为共产国际下属支部。彼时,列宁主义建党学说诞生于俄国残酷的政治环境下并建立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特定历史任务(即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不同于当时西欧国家的工人政党利用议会与资产阶级作斗争)的基础上,这样的政党必然会按照“秘密工作”的要求,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铁一样的组织纪律、组织网络严密、与群众建立血肉联系的组织。归根结底,只有极强的组织凝聚力才能保证布尔什维克党的生存与发展,这是由俄国革命的特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列宁主义建党学说所散发的价值吸引力加之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与帮助,共同决定了列宁主义建党学说对中国共产党的深远影响。20世纪的俄国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极其相似,若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当时中国的专制统治程度较之俄国更严重,而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则不如俄国。对中国共产党而言,从来就不存在议会民主斗争的可能性,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政府及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不可能放弃其独裁地位。中国共产党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纲领,必然要进行最广泛的社会动员,而中国共产党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强大的组织凝聚力,也是吸引广大民众投身革命的动力源泉。
高度重视组织建设是由中国革命的特定历史条件决定的
中国革命的特定历史条件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自始至终狠抓组织建设,以不断提升全党的凝聚力和纪律性,进而在残酷的斗争中生存、发展和壮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革命胜利,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即使在危如累卵之际,依然有一批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且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纪律的党员队伍,他们构成了一个充满凝聚力与战斗力的无产阶级政党。
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生存、发展、壮大,领导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并最终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具有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仰。信仰并非天然存在,它源自中国共产党对组织建设的高度重视。任何玷污党的理想信念、违背党的组织纪律、破坏党的凝聚力的行为都受到了严厉惩处。对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惩治违反组织纪律的高级将领的态度,即可发现两党治党理念的差距。
1927年蒋介石依靠军队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军队是其掌握政权并推行独裁统治的基础,因而对诸如张灵甫杀妻等影响恶劣的案件都未予以严厉的惩处。反观中国共产党,虽然毛泽东早在“八七会议”之际即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重要论断,但究竟是军事领导政治还是政治领导军事,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却有不同的选择。在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的第一部分,即对红军中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展开了极其严厉的批判。单纯的军事观点通常认为“军事政治二者是对立的,不承认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甚至还有说‘军事好,政治自然会好,军事不好,政治也不会好’的,则更进一步认为军事领导政治了”。以政治领导军事,是列宁主义政党的特征之一,中国共产党将支部建在连上即是对此理念的实践。所以,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在1937年10月“黄克功事件”发生后,面对立下赫赫战功但违背共产主义信仰并损害党群关系的黄克功,毛泽东会坚决维护党的组织纪律而对其处以极刑。这与国民党草率处理“张灵甫杀妻案”形成了鲜明对比。国共两党对待军事与政治关系的态度,折射了两党迥然相异的治党理念。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远大理想的无产阶级政党,具有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框架,也具有极其严格的组织纪律。
现实挑战和困境要求党不断强化和提升组织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政党在应对危机时的慌乱和无能,同时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力。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之所以能迅速走出困境并率先实现经济复苏,得益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应对举措,尤其是自上而下的动员力和服从性,使得各级党组织都能各司其职发挥相应的作用,党员干部始终带头冲在第一线,进而形成巨大的社会动员力和号召力。一言以蔽之,新冠肺炎疫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进行组织建设的积极效果,同时也表明,治国必先治党,党组织是否具有充分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否能在危急之时保持政治自信和战略定力,直接决定着应对各种错综复杂局势的成效。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挑战与机遇,实际上对中国共产党抓好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历史经验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建设方面形成了丰富的有益经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思想上的高度重视、方针策略上的正确有效,以及具体落实中始终以培育优秀的党员干部为落脚点。
始终将组织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无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召开的古田会议,还是解放战争行将胜利时毛泽东提出“建立报告制度”,抑或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提升组织力”,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始终保持了对组织建设的高度重视。正是源于思想上对组织建设的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保持无产阶级政党所必需的极其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可以说,建立一个具备铁一样的组织纪律和高度的组织运行效率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治党理念。
组织建设要以正确的方针策略来落实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组织建设要取得成效,必须坚持正确的方针策略,正确合理的方针策略决定着组织建设的最终成效。要最大化地发挥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就必须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党内团结的程度决定着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个不团结的政党必然走向分崩离析,以致无法完成其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任务。
事实表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始终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本着团结的目的以正确的方针策略来解决党内矛盾与问题,发挥民主集中制的优势,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全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最终实现全党在新的基础上的团结,同时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是符合党情和国情的组织建设方针策略。
组织建设要以培养优秀的党员干部为落脚点
一个强大的政党绝不局限于某一个时间段内而是能始终保持理论上的先进性与能力上的优越性,并赢得人民的长期支持。显然,达到这一标准需要政党具有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供给。归根结底,组织是由一个个作为个体的人所构成的有机体。优秀人才断层将是一个政党面临的严重危机,尽管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拥有最庞大的党员数量,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才就会自然而然地发挥其才干。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组织建设保障了党始终拥有源源不断的、经得起考验的、可靠的党员干部。
纵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其对于人才队伍的培养形成了三点有益经验:一是选拔任用“政治上的明白人”,这是选人用人的关键标准。中国共产党绝不能选拔任用自己的“掘墓人”,尤其是不能任用那些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两面人”。从组织角度而言,一个政党是否能够自上而下协调一致,直接决定着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因此,选拔任用政治立场坚定、政治头脑清醒、对党绝对忠诚的党员干部应始终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二是将能力素质作为基础的考核标准。当前中国正走在强起来的道路上,作为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是否能妥善处理社会各群体间的利益冲突、是否能正确对待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否能以开阔的视野应对国际外交事务并主动参与国际治理等,不仅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是否能够成长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也直接决定着中国强起来的速度与程度。毋庸置疑,这与党员干部的能力储备密切相关。在政治过硬的基础上,选择任用能力突出的党员干部,无疑将加速并拓宽强党强国之路。三是高度重视对青年干部的培养提拔。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是百年大计,关系到党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命运、人民的福祉。一个政党中优秀青年干部所占的比例及其所处的位置,从组织层面决定着政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当前,中国共产党对年轻干部的选拔除了注重政治过硬和本领过硬外,还特别注重在抗击疫情和脱贫攻坚等基层一线工作的干部中加大提拔培养力度,从中选出敢于任事、勇于担责、甘于奉献、乐于学习的干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
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百年经验的当代启示
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百年经验,对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组织建设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其启示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要进一步培育重视组织建设的文化价值观。党的组织建设对党是否能始终保持战斗力和凝聚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因而必须对组织建设始终保持高度重视。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在党内形成重视组织建设的文化氛围,将一种自上而下的组织建设培育为从中央到地方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既要在全党形成尊重和重视组织建设的风气,也要在全党广泛凝聚共识,使全党对组织建设始终拥有充分的自信和高度的认同。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法治理念,提升组织约束力。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法治型政党,党领导依法治国,必然要求党自身实现法治化,党的组织建设也必然要遵循法治思维和法治逻辑。牢固树立法治理念,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党的组织建设规范化和程序化,而且更能增强和夯实对组织的约束力,将对各级党组织的约束以法的形式加以明确和强化,以法的刚性约束规避组织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随意性、非科学性和非程序性。对于各种有悖于法治理念的组织建设行径,将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加以惩戒,从而不断推动党的组织建设趋于完善化、程序化、规范化。
三是不断提升组织建设的对外互动性,强化党的社会动员力。政党内嵌于社会之中,一个脱离了社会的政党必然丧失其生命力。对中国共产党而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党的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要将党的组织建设与社会的现实需求相融合,不断提升对外互动性,增强社会动员力。当前,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推动组织建设的价值指向。只有在与社会有机结合与融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才能不断赢得民心,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也才能在面对诸如抗击疫情等困难局面时具备超强的社会动员能力,使整个社会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得以凝聚,始终以党为社会的领导者。
四是保持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不断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加强组织建设,要求必须坚持从严治党,对不正之风和腐败保持“零容忍”,坚持以高压态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全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打造一个纪律严明、作风过硬、信仰坚定的无产阶级政党,也是党在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开展组织建设的战斗力源泉。
五是始终以建成世界上最强大政党作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追求和目标。当前,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但离建成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仍然具有一定的距离。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能否不断突破和超越自身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因此,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必然要从多维度出发,立足于建成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以最严格、最科学、最全面的高标准来强化组织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代表党中央发出号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更加需要我们在新的征程上,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来源:《国家治理》周刊2021年7月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