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解丽霞,女,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心特约研究员。王众威,男,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并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政党之所以能够在现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由它的基本功能决定的。“从历史上看,政治发展往往成为更大规模的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心过程”。政治因素对现代化的意义如此之大,根本在于政党的出现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锻造成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功能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二是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因中国现代化实践得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因中国式现代化得以开辟。三是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既“为中国谋”,也“为世界谋”,“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为世界现代化进程贡献中国智慧。四是组织动员。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人民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依靠人民的力量,依靠党的组织动员来团结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功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政治保证、确立指导思想、指明价值目标、凝聚发展力量。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实践和伟大成就,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一、领导核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政治保证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功能,这具有理论的自洽性和历史的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在实践方面是“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党在艰苦卓绝的奋斗实践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彪炳史册的功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领导力。习近平指出:“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实践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始终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从现代化的领导力量来看,现代化不仅涉及“谁来领导”的主体问题,而且涉及“领导什么”的内容问题。即是说,现代化的领导有其内在的主体规定性,在现代化建设中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等,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有什么样的领导力量。作为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后来者,“中国是在缺乏现代经济与社会基础的条件下开始现代化发展的,这种现代化必定要借助有效的核心力量,来支撑其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框架;必定要借助有效的领导力量,来整合资源、规划全局、把握机遇、创造合力,以实现跨越式的快速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功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集中体现为把牢发展方向、明确道路选择、谋划战略安排、锻造自身力量。把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从世界历史进程来看,现代化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现代化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目标追求,但不同国家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决定了现代化的基本性质、前进方向和发展模式不尽相同。西方现代化是资产阶级主导的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先发优势率先完成了现代化的任务,形成了现代化的西方模式,但这并非是唯一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模式。对于后发国家而言,通过什么样的模式、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是摆在它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在近代中国,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场,最终都未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均以失败告终。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艰难探索中,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舞台,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习近平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在中国扎根、发展,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社会主义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们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在实践创新中不断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内涵。邓小平明确强调:“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习近平指出:“为什么要强调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这是因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中国式现代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有着根本区别。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选择。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选择什么样的道路,直接关系现代化的成败。西方发达国家虽然是现代化的先行者,但各国基本国情、历史文化传统、发展阶段等条件存在差异,决定了现代化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化的景观。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苏为鉴”,独立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中国共产党在立足中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完成了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习近平指出:“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结果,它不仅符合中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而且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意愿,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必须毫不动摇地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向前。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作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六个必须坚持”之一,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谋划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安排。现代化是社会的整体发展,合理的战略是其必须具备的基本前提之一。战略安排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是科学判断发展大势、善于把握发展规律、积极掌握发展主动作出的立足长远、顾全大局的设计与规划。战略问题往往直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战略思维,善于把握战略安排。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增强战略思维,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对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和走向作出科学判断。在确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部署和举措时,中国共产党注重从全局出发、从长远出发作出系统谋划。现代化的战略一经形成,中国共产党就会长期坚持并一以贯之,同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以确保战略的有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使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国共产党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部署,并在不同历史阶段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适时调整战略目标。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则对基本实现现代化及未来五年的现代化建设进行了系统论述。层层递进的战略安排不断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现代化建设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以自我革命锻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党的自我革命是其发挥领导核心功能的重要表征。“领导现代化的政党要完成自身的现代化。政党现代化的关键在哪里?一句话就是回归政党的本质。”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是对政党现代化的现实回应,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党的自我革命就在于其勇于进行自我省思,持续不断地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升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习近平指出:“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中国共产党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敢于直面问题,及时解决党内各种矛盾和问题,以保持党的肌体健康。通过加强自身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觉悟和能力素质,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提升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种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决心,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稳步前行。二、理论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确立指导思想 推进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发展之道。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理论源于特定时代,是对时代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回答,是对时代精神的提炼和升华。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变化,理论必须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实践的需要,从而超越时代的局限,为未来发展提供指导。因此,从具体实际出发,不断追求真理,这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当然,理论创新并非自发产生的过程,而是需要理论主体的积极推动和不懈努力。就理论创新的主体而言,包括个体、群体及组织等多元化主体,它们在理论创新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地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政党政治领域,理论的政治入场预设了政党的主体出场。作为政治组织,每个政党都有其独特的理论,这些理论不仅是政党建立的思想准备,而且是政党行动的指南遵循。政党只有拥有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才能在政治实践中引导社会发展和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政党必须根据时代发展和实践变化,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并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理论。这就表明理论创新是政党的基本功能,任何政党要获得持久生命力和先进性,就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必须时刻保持理论创新的活力,始终保持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对实践的科学把握,不断探索和回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以确保其政治领导力和政治方向正确。中国共产党是勇于、善于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彰显了党的理论勇气和创新能力。可以说,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现代化建设特别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形成的。科学理论的价值不仅在于自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更在于其能够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将科学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才能检验其正确性和有效性,并推动实践发展。科学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实践性是科学理论的重要属性,是评判科学理论的重要尺度。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就指明了,实践若不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将难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现代化建设的首要条件不在于现代化性质的界定,而在于理论指导的科学性及对科学理论的把握深度。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才能充分把握现代化建设的规律,确定现代化的前进方向,预见现代化的未来前景,制定出符合实际、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战略。在现代化建设的复杂过程中,如果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现代化建设就容易迷失方向,大大增加失败的风险。历史已有前车之鉴,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工业化的巨大成就,然而苏联后期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导致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只有那些经过实践验证、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理论,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正确指导和有力支持。正是科学理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才能不断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情况和新需要,才能不断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恩格斯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这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就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原因,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秘诀。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政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论断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与“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逻辑关系。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彻底的理论说服力、深刻的历史洞察力、深厚的现实穿透力,这种“行”又外显于中国共产党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用以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蓬勃生机,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系统的科学理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取得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守正创新,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指导新的实践。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每个国家都面临着独特的国情、历史、文化和现实条件,既不可能简单地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现代化“模板”,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西方现代化理论搞“翻版”,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理论来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无论是‘中体西用’还是‘和魂洋才’以及由这些类似的观念派生出来的政策都不是解决非西方国家现代化道路的可行方法。”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不同发展阶段都坚持守正创新的精神,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新的飞跃。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现代化之“的”,充分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借鉴和吸收世界文明成果,深入研究中国现代化的实践经验,不断认识和掌握现代化发展规律,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现代化建设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实现了与时俱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指导思想,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注重结合中国实际国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后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逐渐形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纲领,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发展创新,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着“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的底气所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跃升,谱写了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三、使命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价值目标 使命担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质。萨托利指出:“政党首先且最主要的是表达的手段:它们是工具,是代理机构,通过表达人民的要求而代表他们。”在西方国家中,各种势力集团尤为活跃,它们代表着数量巨大的选票,通过资金支持、选民动员等方式影响政党的政策立场和决策过程,谋求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政党为赢得这些利益集团的支持和拥护,获得或维持执政地位,不得不表达、反映他们的利益要求来设法取悦他们,表现出典型的利益表达功能。这意味着政党会受制于利益集团博弈而左右摇摆,极易造成公共政策的不稳定,引起社会的失控、失序和失衡。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自诞生之日起,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明确认识到自身所应肩负的使命,旗帜鲜明地公开宣布政党的主张和意图,即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对立,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崇高使命担当,是在把握历史规律中生成的一种超越单纯表达利益特别是物质利益的功能。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不仅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既彰显了民族国家政党的责任担当,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天下情怀。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是党的政治宣言,科学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了谁”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治标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从人民、民族和世界三个维度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和力量之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执政理念,是党坚持性质宗旨、践行初心使命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表现出坚定的人民立场,确立为人民谋幸福的崇高目标和政治使命,并一以贯之地体现在党的全部奋斗历程中,为赢得人民信任、获得人民拥护、取得事业成功提供了不竭动力。习近平指出:“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和拓展中,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现代化不仅是物的现代化,而且是人的现代化,“在整个国家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人是一个基本的因素。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为目标,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主线,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为人民创造更多自我实现的机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不以牺牲个体利益为代价,通过合理利用和控制资本,既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资本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让人民能够“得其所应得”,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向不断前进,有效克服了西方“见物不见人”的现代化弊病。锚定民族复兴大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政党领导和推进民族复兴成为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特有逻辑。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和人民的必然选择,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前进方向,将自身发展与中华民族命运紧密关联,自觉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以来,努力践行的基本使命有四大方面:民族复兴、国家建设、现代化发展和劳动解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意味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只能是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其他什么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相互贯通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蕴着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逻辑,现代化建设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只有推进现代化建设,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也将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动力和更高的目标。习近平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世界发展进步,为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智慧和力量。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为人类求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奋斗目标和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守人类解放的终极价值目标,把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作为自己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共产党强烈的使命担当和天下情怀,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格局之大和使命之大。邓小平指出:“到实现了四个现代化,国民经济发展了,我们对人类特别是对第三世界的贡献可能会多一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造福世界人民。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立足我国历史文化传统、现实国情和社会发展水平,既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又吸收和借鉴其他人类现代化的经验和文明成果,开辟了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现代化新路,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神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西方“零和博弈”、国强必霸的现代化发展逻辑,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发出了时代强音。这种天下情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视野和责任担当,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四、组织动员: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发展力量 组织动员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管理手段,其核心在于将原本分散化、原子化的力量有效地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在政治领域,政党仅靠自身的力量往往难以达成既定的政治目标,必须通过有效的组织动员,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凝聚力量,依靠集体行动来推动政治目标的实现。因此,组织动员能够凝聚起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强大的政治动员力,这成为政党不可或缺的功能。“组织动员包括所代表阶级在内的社会政治力量实现政党价值目标,既是政党的本性,也是政党的天职,因而是历史赋予政党首要的和基本的职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紧密依靠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完成先锋队的任务。列宁在领导布尔什维克党进行革命的过程中,明确强调党所肩负的组织动员群众的艰巨任务,“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于组织。不组织群众,无产阶级就一事无成。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就无所不能”。这就说明,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组织动员人民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保持凝聚力、向心力的要求和关键。如果无产阶级政党不能有效地组织人民群众,就难以形成强大的集体行动力量,也就难以实现自身的目标和使命。相反,如果无产阶级政党能够成功地组织人民群众,将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就能形成强大的社会变革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人民群众的组织动员,将其贯穿到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全过程,依靠组织动员铸就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将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政治理想汇聚了强大的人民力量。现代化作为社会发展的整体变迁过程,具有革命性、系统性与长期性,需要最大限度地将各种力量组织起来,促进人力、物力等资源整合,形成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能。钱乘旦等人指出:“现代化是一项紧迫的任务,需要动员一切人力物力来‘从事’。”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轨过程,是人类生活的政治、思想等各领域、多层面、全方位的转变,必然面临一系列艰难繁重的任务,诸多问题也会相继出现,需要经历一段“阵痛期”。而且,现代化本身是一个持续进行且不断深化的过程,追求和实现现代化不仅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探索,而且需要源源不断地为现代化注入强大动能。对于后发现代化国家而言,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生产力不发达也不均衡的条件下实现现代化,赶上甚至超越先发现代化国家,既是一个宏伟目标,又是一个艰难过程。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必须依靠强大的政党组织来推进。政党作为政治组织,民众的支持和参与直接决定了政党的政治影响力、社会动员能力和政策执行能力。这就要求政党在现代化建设中,运用不同的动员方式把人力、物力等资源组织起来,为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开创和拓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组织动员。正如王邦佐所言:“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一性质以及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注定了政治动员仍然是中国政治生活的重要特征,政治动员的不可或缺性表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充分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能够高效地组织和调动各种资源,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推动各项改革和发展措施贯彻落实的强大合力。这种能力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中国共产党通过组织设置、吸纳整合、运用群众路线和统一战线等方式发挥组织动员功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支撑。以严密组织体系搭建中国式现代化基层动员网络。系统完备的组织体系不仅能够确保信息的畅通传递和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能够提高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和组织的灵活性。作为微观的政治单元,基层组织是组织动员的重要阵地。它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是政策落实、任务执行、服务提供的最前沿。同时,基层各种资源相对集中且易于调配,通过有效的组织动员,可以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各项任务的完成提供有力保障。在组织体系构建中,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神经末梢”,是“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中国共产党坚持“应建尽建”,扩大党在基层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形成了纵向延伸、全面覆盖的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助于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使得党能够及时了解群众的意愿和需求,有效传达党的政策和意图,也能够凝聚人心,发动群众,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种组织下沉方式,不仅使得党在基层群众中“始终在场”,而且动员空间被进一步细分,确保动员“无死角”。“只有组织群众和整合社会的能力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稳定的基层秩序和丰富的社会资源。”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中国共产党采取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优化工作机制等有力措施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能够紧密团结人民群众,有效将人民群众组织动员起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凝聚起团结奋进的磅礴伟力。以政治社会化吸纳整合中国式现代化主体力量。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不断塑造和影响人们政治观念和行为的过程。“人们关于政治传统或政治角色以及与之相关的行为的知识不是生而俱有的,政治社会化就是获取这些知识的一种过程或多种过程。”人们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获得相应的政治知识。这种知识获取的过程,也是政党运用各种手段有意识地传播思想、主张、理论等,影响和改变社会成员的政治态度、政治观念和政治认同,为其政治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的过程。列宁指出:“任何一个代表着未来的政党的第一个任务,都是说服大多数人民相信其纲领和策略的正确。”政治社会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作为政治社会化与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力量,政党通过制定政治纲领、宣传政治理念、组织政治活动等方式,形塑社会民众的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模式,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广泛的民众基础和强大的社会支持。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运用多种宣传方法,创建了完备的宣传机制,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战略规划等理想图景在全社会广泛传播,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促使人们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影响或改变人们的思想和心理状态,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以群众路线与统一战线团结中国式现代化主体力量。人是现代化的主体和推动者。无论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制度的变革,还是社会文化的创新,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恩格斯指出:“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现代化是具有明确目标的实现过程,主体的能动性激发成为推动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创造精神,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中国共产党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组织优势,能够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整合全社会的力量,激发人民群众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统一战线是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坚持群众路线,使得中国共产党真正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制定出更加贴近实际、符合民意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现代化建设中的热情。坚持统一战线,则促进了各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了全民族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 语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发展目标,经过近代有志之士的探索与实践,证明中国不能走西方现代化的道路,中国现代化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坚强的领导力量、正确的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历经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实践,最终找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行稳致远,使得中国能够在世界现代化潮流中始终保持独立自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中国共产党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这为中国式现代化增添了独特魅力,赋予了现代化鲜明的中国特色,推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进程中,一步步彰显了“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等系列鲜明的标识和内涵,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以其坚强领导、理论创新、责任担当、组织动员,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初步探索、深化建设与体系形成。历史与实践再次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编辑:晓月 文章见《中州学刊》2024年第11期“政治与党建”栏目,因篇幅所限,注释、参考文献省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