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组织振兴   清华博士生: 我为什么选择去基层
返回列表
查看: 309|回复: 0
收起左侧

[治理策略] 清华博士生: 我为什么选择去基层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2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26177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9-13 09: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李延武(工程物理系2017届毕业生)

  我叫李延武,是工程物理系的博士研究生。今年毕业后,我将作为一名选调生,赴陕西基层工作。前一段时间,我所带班上的同学问我说,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一个选择。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2011年,我在校团委负责校级实践项目,带队在四川绵阳的一个农村小学支教。我们班上有个小女孩,特别活泼,成绩也不错,常常开心地说将来想当一名数学家。有天放学,正好碰到她的姐姐来接她,于是就聊了起来。原来,这姐妹俩是留守儿童,跟年近90岁的爷爷奶奶一起住,父母在上海打工,一年才回来一次。姐姐即将高考,同时还要照顾妹妹。
  聊到未来,姐姐远远地望了望妹妹,说:“爸妈身体不好,家里只能负担一个大学生。我成绩没有她好,就不参加高考了。”我还想劝她,问她说:“你甘心吗?”她看着我,说:“我们家能出一个大学生,我有什么不甘心的呢?”当时我的心理五味杂陈,她们这些本来应该还在憧憬未来的孩子们,肩上被早早压上了担子。我至今都还记得她看我的眼神,那是一种“成熟”背后深深的无奈。那时候我就明白了,所谓国家的希望,就是无数老百姓的希望。只有老百姓的日子过好了,国家才有希望。
  2012年,我报名参加了唐仲英项目的暑期实习。我在浙江省平湖市选择了三个矛盾最集中的部门:信访局、派出所和城管大队。期间我经历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坐在信访窗口接待上访,第一次坐上警车出警,第一次跟着城管去检查市容、去抓“狗”。这段时间遇到很多故事。
  有一天,我在信访局碰到一个关于拆迁的案子。按规定,拆迁房屋是按人数补贴的,这个人数既要参考户口人数,也要考虑在住人数,最后以政府和拆迁户的协议为准。有这样一个拆迁户,一家三口人,母亲、姐姐和妹妹住在一起,姐姐是招婿,妹妹是出嫁。按照当地习俗,嫁出的女儿算是离开家庭,招婿的女儿还算是在家里。因此母亲在签署协议的时候,没有把嫁出的妹妹算在内。妹妹就来上访,要求政府单独补偿。
  这件事情,政府是有理的,协议上白纸黑字写得很清楚;妹妹也是有情的,我住在这儿你凭什么不给我拆迁费。左手是理,右手是情,怎么办?当连续几周都在直面这种事情的时候,我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我真切地感觉到,中国社会矛盾之复杂,有时候不仅仅是人跟人利益的纠葛,还常常跟我们国家的文化风俗、历史发展、法律制度等等相关。从那时起,我开始意识到,要寻找中国许多问题的解决之道,应该去基层。
  2013年,我来到校研究生会工作,经历了一个个让人难忘的日子。我们接到建筑施工扰民的投诉后,立即在学生宿舍楼测了一晚上的噪音,绘制了一张宿舍的噪音分布图,一大早拿着数据去和施工方沟通,督促他们停止夜间施工;组织一次在紫操的室外演讲,为了不影响到周围宿舍同学的休息,我们在操场的四个角实时测量声音,声音一大及时向舞台反馈降低音量,后来这次活动收获了零投诉;办完3200人参加的彩跑之后,彩色粉末铺满了校园各大跑道,我们清扫了一夜,保证第二天一大早干净如初;为了推广微沙龙,我们像当年滴滴一个一个攻下出租车司机中一样,一个一个攻下学校的咖啡厅。
  在研究生会的日子里,我认识了一批将“服务”两个字不是挂在嘴边而是跑在路上的小研、一批“混凝土”一样团结的小研、一批“处女座”一样精益求精的小研。在研究生会的日子里,我逐渐懂得,只要有心、有行,我们所能推动的改变比我们的想象要大。
  前段时间有记者说,他在采访的时候发现,有人认为去基层就是去镀个金、攒简历,问我怎么看。我想起林炎志学长有一篇文章,讲到1966年的时候,他受“文革”的影响,中途辍学去农村劳动。当时二十几个人睡一铺大炕,白天累得腰酸腿疼,晚上收工回来,很多人来不及洗脚倒头就睡,他当时只能坚持每天读书,这是他生存下去唯一的精神生活方式。那个时候没什么条件,他逮到什么就读什么。他拿着一本《赤脚医生手册》,把上千种中草药的名称背的滚瓜烂熟。就这样过了11年,1977年恢复高考。因为这11年没有停止过学习,他顺利考上清华。那个时候不知道“文革”什么时候结束,也不知道结束后还能高考,却还在坚持读书,他把那段11年的状态形容为,“没有个人功利的追求”。
  我想起身边很多人,我想起了在研团认识的药宁师兄,现在在南疆喀什;我想起今年校庆回来的周浩师兄,跟我们聊他在宁夏做乡党委书记,干的那些事儿时的自豪;我想起了我在研会的好兄弟吴昊,我们《马兰花开》的小高,现在在福建长汀。我想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人的选择,也许可以叫,“没有个人功利的选择”。
  因为怀着对老百姓的爱,因为试图去寻找中国面临问题的解决办法,因为相信自己能够创造改变的力量,所以会做出这种“没有个人功利的选择”,这也许就是我们做出选择的初衷。
  希望我们都能做出无愧于青春、无愧于理想,无愧于作为一名清华人的选择。
  (本文为李延武同学在共青团清华大学2017年代表会议上作为赴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代表进行交流分享时的发言。)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1 | 帖子:2998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