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农科技   张合成:建立农业科技优先发展的政策体系
返回列表
查看: 176|回复: 0
收起左侧

[科技策略] 张合成:建立农业科技优先发展的政策体系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2-1-7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张合成(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

  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中国农科院与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山东省农科院联合召开第二届“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理论研讨会,聚焦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这个时代主题,意义格外重大。结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科院抢占制高点、把握主动权、引领现代化的重要指示精神,重点谈三点意见。
  一、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成就和经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对我们准确把握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把握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学习领会新时代三农思想。聚焦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责任,作为三农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新时代三农思想。《决议》指出,在经济建设上,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二是学习领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议》指出,党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三是学习领会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决议》指出,党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四是学习领会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决议》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要源源不断培养造就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二、科学把握新时代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任务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已经进入世界前列,由跟跑为主,转变为跟跑、并跑、领跑并行。科技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撑引领能力显著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升至60%以上,科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绿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的来看,我国农业科技基本自立、自主可控,但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高水平自立自强任务还十分艰巨。一是粮食单产水平偏低。单产水平上不去,就谈不上农业科技现代化。当前我国四大粮食作物单产与高水平国家都有不小差距,水稻单产比最高的澳大利亚低110多公斤,小麦单产比最高的新西兰低近300公斤,玉米单产只有美国的60%,大豆单产还不到美国、巴西的60%。二是畜禽核心种源依赖进口。白羽肉鸡、生猪、肉牛、奶牛等畜禽核心种群生产水平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有些品种严重依赖进口,存在种源安全隐患。三是装备设备及其设备的核心部件受制于人。材料质量水平低,整机装备性能差,部分高端农机或核心部件依赖进口,丘陵山区、坡地与设施农业装备水平仍然很低。四是资源节约技术受瓶颈约束,耕地、水等资源节约优先技术不足,土壤改良保育、畜禽水产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绿色技术储备不足。
  因此,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我们希望力争到2035年,实现农业学科三分之一全球领跑、半数并跑,整体实力全球领先,成果转化率提升到发达国家70%的水平,科技贡献率提升到发达国家80%的水平。
  第一,农业科技界要扛起国之大者使命任务。一要强化基础科研。聚焦农业生物重要性状、作物高效光合作用、生物固氮、动物营养与饲料转化等基础领域,争取提出原创科学理论,作出原创科学发现。二要赶超前沿技术。重点加强基因编辑、合成生物、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先进制造、生物质高效高值转化等新兴交叉领域研究与农业应用,要制定先赶后超的目标,在一些领域争取尽快实现弯道或者换道超车。三要突出长期因子观测。构建农业重要因子战略性、基础性、长期性野外观测体系,持续开展种质资源、自然资源、实验动物、科研数据、经济信息、乡村变迁等长期因子观测、材料收集和跟踪研究。四要培育重大品种。攻关种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培育突破性大品种,从源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五要紧盯粮食单产跃升。重点研发粮食作物良种良法一体化绿色高效技术,从品种、水肥、植保、农机等各环节集成配套技术,探索不同生态区粮食高产创建的整体解决方案,推动科研单产在生产上大面积实现。六要突破耕地质量提升。集中突破东北黑土、华北潮土、南方旱地、南方水田、盐碱地、后备耕地及设施农地等“七块地”的保护利用与质量提升关键技术,推动我国耕地地力的整体提升。七要落实生物安全目标。按照系统治理、全链条防控的要求,系统开展外来物种入侵、重大动植物疫情、微生物耐药性、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等风险因素的监测预警、快速检测和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八要重视农业农村减碳。围绕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产地环境清洁等方面,以水、肥、药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秸秆、畜禽粪污、农膜资源化利用及抗生素减量为主要内容,研发推广绿色低碳种养殖技术和产品。九要振兴乡村学科。构建新时代乡村振兴学术体系,研发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技术,研究数字乡村治理和乡村科学规划。十要坚持国际科技交流。越是面临封锁打压,越是国际环境错综复杂,越要重视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要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在棉花、马铃薯、小麦、水稻、生物安全等重要领域开展重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和交流,促进优势资源互补利用。
  第二,以创新驱动农业科研单位高质量发展。一是任务牵引制。针对科研项目碎片化、立项聚焦不够、科研人员跟着项目跑、研究方向不稳定等问题,建立聚焦职责使命、突出目标导向的任务牵引模式,形成重大科研任务凝练、学术委员会评选委托、首席科学家全程自主负责、分类多维科学评价和有奖有惩有调整的全流程管理机制。二是团队作战机制。针对课题组“小作坊”“单打独斗”弊端,突出育种周期长、风险高、链条全的特点,打造创新创业创造“三创一体”团队。三是双链融合机制。针对科技经济“两张皮”,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脱节痼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关键技术,集聚优势力量,开展联合作战,提供全程技术支撑。加快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以创新优势引导产业资源集聚,构建纵向全产业链布局和横向共性技术支撑的创新格局。四是多元投入机制。针对农业科研投入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联合全国力量,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资,开展协同创新,实现合作共赢。五是考评激励机制。针对科技评价“四唯”“一把尺子量到底”造成创新目标偏离国家和产业需求等问题,根据不同科技活动类型,建立科学分类、多层多维的评价体系。突出产业导向,建立创新链下游评价上游的机制,以市场考评产品应用性,以品种考评技术支撑性,以技术考评基础研究驱动性。
  第三,锁定“十四五”农业科研创新能力建设的突破方向。从创新强国基本特征的构成指标看,我国农业科研单位要实现创新强国的宏伟目标,要在提升四个重要指标上下功夫。一是提升农业科技投入强度。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投入持续增长,但在科技总投入中占比仍然偏低,2019年仅为2.1%,农业科技投入强度仅为0.66%,远低于全行业2.23%的平均水平,不仅远低于世界第一梯队水平(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大于2.5%的国家,如日本和美国等),与第二梯队(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大于1.5%小于2.5%的国家,如巴西和智利等)也存在不小差距。二是提升基础科研投入水平。农业基础研究占比从2014年的3.2%上升到2019年的4.53%,但与全行业6%的水平仍然差距不小,与发达国家14%(其中美国16%)的比例差距明显,与日本25%的比例差距更大。三是提升稳定性支持水平。发达国家对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的稳定投入占比达70%-80%,而目前我国这一比例恰恰相反。德国马普学会稳定性科研经费支持占90%,中科院稳定性和竞争性科研经费大体各占一半,而中国农科院稳定性科研经费占比不足30%,与中科院差距不小,与发达国家差距更大。四是提升企业研发投入水平。农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仅占所有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46%,这是农业科技界短板中的短板,在提升农业企业研发能力上负有重要责任。此外,财政资金是我国农业科技经费的最主要来源,近些年占比一直超过80%,社会资金占比不足20%,与全行业76.4%的水平差距巨大。(本段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全国农业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三、加快建立农业科技优先发展的政策体系
  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就必须要有优先发展的政策体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就必须加快建立农业科技优先发展的政策体系。
  一是优先确保农业科研机构公益性定位。从国际上看,大部分国家都把农业科技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行业来看待,把农业科研机构作为公益性机构来扶持。要进一步突出农业科研机构的公益性定位,优先保障科技经费投入,优先落实人才激励政策,优先安排创新平台建设。
  二是优先提升农业科技投入水平。要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实现农业科技投入“四个追平”,即农业科技投入强度达到1.5%左右,接近科技总投入强度和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基础科研投入占比提升至10%左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稳定性支持占比提升至70%左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到2035年,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基础科研投入占比、稳定性支持占比、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全面追平发达国家水平。同时,积极引导、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科研,充分发挥社会资金在延长农业科技创新链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优先支持农业科技长期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研究迫切需要长期定位监测,要对标有着170多年历史的英国洛桑实验站,建设一批农业科学野外观测台站和农业科学数据中心,持续开展动植物资源、土壤肥料、病虫害、农业环境等动态观测和监测。要汲取生猪供给波动大的教训,对标美国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加快建立农业市场信息长期监测预警体系,变事后调节为事前按市场需求主动引导。
  四是优先支持涉农企业提升技术研发能力。要建立“企业出题阅卷”的研发机制,实现企业出题出资、科研机构答卷、企业阅卷、专家终身售后服务。要面向企业实现资源、平台、专利、人才“四个开放”。要牢固树立产业导向、应用导向,彻底扭转农业科技成果“躺在”实验室、科技人员待在“象牙塔”的局面,让真正为企业和生产一线提供好成果、好技术、好产品的科学家名利双收。要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鼓励科研人员创造社会和个人经济效益的同时,反哺科研单位,做到产学研不脱钩、不断奶,形成社会、单位、科研人员共赢局面。(来源:乡村发现转自:《农民日报》2022年1月4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3385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