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孙洪武 张倩(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苏北发展研究院智库特聘研究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农业科技现代化既要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也要注重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环境友好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必须提高科技的“含绿量”。
加快农业科技分类。不同农业绿色科技功能定位、价值导向、适用区域、政策需求均有差异。开展农业科技分类,可为制定不同政策促进科技研发与应用、因地制宜设立农业绿色科技清单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有效促进技术高质量创新与精准化落地。根据农业科技对生态环境修复还原或预防保护功能高低,可划分为高修复还原高预防保护类(如土壤污染修复、生产尾水净化、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低修复还原高预防保护类(如高效低毒农药、节水灌溉等),高修复还原低预防保护类(如水花生等存在生物入侵风险的修复净化植物),低修复还原低预防保护类(非绿色科技);根据技术产生的经济价值或生态价值大小,可划分为高经济高生态价值类(如植保无人机、绿色高产品种等),低经济高生态价值类(如生物质肥、病虫害生态防控等),高经济低生态价值类(高耗能型收、储、运、加技术),低经济低生态价值类(将要淘汰的农业科技)。
优化政策工具组合。政策工具可划分为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其中供给型政策工具主要扩大技术供给,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环境型政策工具主要创造和改善现有农业绿色科技创新与应用政策环境;需求型政策工具主要积极开拓技术采纳渠道,减少技术应用风险。针对不同类型农业绿色科技,需匹配差异化政策工具组合,可以“靶向”解决技术创新难点与应用堵点。就功能类型而言,对于高修复还原高预防保护与低修复还原高预防保护两大类典型农业绿色科技,三类政策工具皆适用;对于高修复还原低预防保护、低修复还原低预防保护类技术,则需建立全面风险评估制度、分级分类监督管控、动植物检验检疫标准等具有强行政属性的环境型政策工具加以严格规制。从价值类型来看,高经济高生态价值类科技,由于其市场需求大,适用于供给型政策工具加强技术改良迭代,同时环境型工具加以有序、规范的市场引导;低经济高生态价值类科技,产业需求低,市场调节能力弱,则要组合需求型、环境型和供给型多类政策工具协同支撑;高经济低生态及低经济低生态类科技,应通过法律法规、标准条例、政府宣传等环境型政策工具,强制或半强制地使其退出农业领域。
创建“三链”同构机制。农业绿色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产业链环节,农业产业绿色化关键要在政策支撑保障作用下,将科技转化为“绿色生产力”。然而,现实中政策主体、创新主体对市场消费者、产业经营者、基层管理者等产业需求并不能全面、及时掌握;与此同时,一线产业主体对最新政策导向和创新成果前沿也难以快速了解,长期“信息不对称”导致科技成果与产业脱节,政策发挥不了作用,或实施效果偏离初衷目标。因此,通过搭建“三链”协同公共信息互动平台、培养一批第三方专业政策传播主体与技术推广主体、创新不同主体间“人才互挂”模式等举措,构建“三链”同构机制,确保“三链”目标一致、供需匹配、资源平衡、转化高效,充分发挥“三链”协同效应,是实现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
打造落地场景示范。绿色发展需要技术生态评价和政策智能融合落地的示范带动,针对不同功能类型与不同应用场景的多类别绿色技术,在对技术进行生态评价基础上,综合考量区域资源禀赋、生产结构、经济水平、发展定位等因素,因地制宜集成技术模式、融合项目实施、配套设施建设、组合政策工具、制定政策方案、形成部门合力,使绿色技术的应用场景看得见、能复制,应用效果可感知、能推广。(来源:新华日报)
本文系2023年江苏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创新支撑计划软科学研究)“江苏农业绿色科技政策体系构建与‘三链’同构机理研究”项目资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