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gecccn 于 2019-10-30 15:53 编辑
叶兴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现在我们讲70年的发展成就,讲70年的发展变化,其中看这个成就、看这个变化,很好的一个角度就是从城乡关系的角度来看,也就是我们的现代化。在已经走过的历程里面,我们的农村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业农村发展是在后面的,我们形成了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
面向未来,十九大的愿景是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要建成现代化强国。在这样一个进程中,我们仍然要关注农业农村发展能否跟得上步伐。
从现代化进程的角度来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问题。党的十六大以后就已经有意识的从现代化进程的角度来处理我们的城乡关系,来促进我们城乡的协调发展。我认为十六大在我们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从处理城乡关系这个角度来看,有很大的改变。十六大有两个首次,第一个是首次承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这是在党的文献里面第一次承认我们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十六大的第二个首次是首次提出来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到了十七大我们的认识又往前走了一步,明确提出来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建立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强调了城乡一体化。到了十九大,我们认识的整个理念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除了我们的乡村振兴总要求以外,十九大有两个新的发展理念,一个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第二个是城乡融合发展,优先发展和融合发展这是十九大为了实现我们乡村振兴最终的目标在发展理念上的一个重大创新。
这三种思路,从城乡统筹到城乡一体化,再到城乡融合,从总的精神上是一脉相承,是有它的连贯性的。它的内涵就是要解决现代化进程中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让农业农村能够跟得上现代化的步伐,所以核心是始终如一的。但是这三种战略思路,在背景和目标上,我们仔细去分析,它还是有差异的。
从背景来看,十六大当时提出城乡统筹。它的基本背景是因为那个时候实现了2000年的总体小康,那个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小康,中央提出来要到2020年建设成全面小康、更高水平的小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非常担心农业农村能不能跟得上,因为在2000年那个总体小康目标实现程度里面,大多数指标是实现了,但是跟农村有关的很多指标是没有实现的。所以在起点上,从总体小康迈向全面小康,在起点上农业农村要滞后一些。到2020年乡村要跟城市一样,同步实现全面小康,那怎么办?所以中央提出来要统筹城乡。到了十七大、十八大,我们面临的背景是中央提出城乡统筹了,也搞了新农村建设,城乡关系开始调整,强农富农政策体系已经建起来了,但是因为历史欠账太多,城乡差距仍然是明显的,所以中央提出来要搞城乡一体化。到了十九大提出来城乡融合,也就是它的一个基本背景,就是我们在全面小康的基础上迈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到2030年要基本实现小康,到2050年建设现代化强国,在这个进程中农业农村能不能跟得上?从跟跑能不能变为并跑?要实现并跑,在一些重大的体制机制上要创新,所以提出来要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当然从实现的目标上,这三种战略思路都是有差异的。我们现在要落实十九大的精神,要促进城乡融合,像嘉兴长三角这样的地方,在城乡融合发展这个问题上怎么样进一步走在前面?怎么样为全国的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经验,提供新的样本?
我觉得下一步促进城乡融合要从很多方面下功夫,要从三个方面或者从三个纬度来高水平地促进城乡的融合发展。
第一,促进城乡产业融合。产业的融合恐怕是城乡融合中的核心,当然我们知道,产业在城乡之间的分工布局是有规律的,它要服从生产力布局的基本规律,就是空间的聚集性,不同产业要有不同布局指向,一个产业到底是自然指向,是布局在产地,还是产地的指向,就是布局在市场,不同产业有不同规律的支配。当然,空间的规划、国家的城镇企业,对城乡产业布局也是有明显影响的。我们未来在乡村振兴上,第一个要求是产业兴旺,但是我们也有一点担心,根据我们这个时期产业布局的变化,其实在很多地方,我们曾经的乡村企业,因为受到90年代的改制,受到99年《土地管理法》颁布以后,建设用地指标的管理发生了变化的影响。再加上有些地方行政的推动,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产业空心化。除了农业以外,非农产业,乡村地区的产业出现了空心化问题。而显然这个问题是要解决的,但是又不能回到以前乡村企业,甚至回到点火冒烟的路子上,这显然是不可行的。现在我们的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发生变化,这个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城乡产业问题最核心的是彼此要发挥各自的长处,要彼此互为牵引,也就是说城市产业的发展要瞄准乡村生产生活和基础设施的新的需求,为乡村振兴提供实惠,生产资料、生活用品,包括乡村的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也就是乡村在这些方面对城市的工业提出了新的需求,甚至包括交通出行,乡村有乡村的需求。以及城市居民对乡村的新需求表现在休闲、观光、体验甚至是养老,这样一个新需求的产生为乡村产业的振兴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所以我们更多从这个角度来促进城乡产业的深度融合。
第二,促进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所以我们讲城乡融合,恐怕大家第一印象就是讲到要素,双向之间是不是自由的、流动的,是不是一种平等交换的?这是很多人观察一个地方是不是城乡融合很重要的角度。要素当然首先是人,也就是说,城乡的融合我们前一个时期讲的比较多的是农民怎么样能够深度融入到城市中去,让农民进城,城市这个门要打开,城市要敞开胸怀拥抱基层的农民。这是我们以前讲的比较多的人的融合方面。但是我们讲的比较少的,城乡之间的融合,人的双向流动,从城到乡人的流动,我们在观念上还没有做好准备,在制度上我们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土地制度,目前我们的集体所有制有它的特征,我们很多权能带有一定的社区封闭性。但现在我们也开始在突破,逐步打开集体产权结构的社区封闭性,让更多的权能流动起来。这样的话未来到了70—75%城镇化水平以后,乡村还有25—30%的人口。我们的乡村恐怕就是一个高品质的生活空间,生活在这个空间的人,包括我们的农民,但是他的比重不会太高,还包括他的经济收入、他的交往甚至关系都在城市,但是他的生活空间可能在乡村,恐怕这是未来乡村发展的一种方向。显然我们的很多制度,要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我们就要朝着这个方向来推动我们的制度供给。同样的问题,城乡之间的融合首先是空间规划,像浙江包括嘉兴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基本上是在一个县里面、市里面,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规划,在功能划分上、土地管制上、土地发展权配置上,从城乡融合角度来多考虑一些。第三个是钱的问题。城乡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要互联互通,公共服务要精准化,而且不仅仅是精准化,城乡之间制度的切换应该是非常频繁的,因为人是在双向流动的。我们这样一种社会公共服务制度也是要适应人在城乡之间的流动,需要城乡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是非常灵活的,我们要为未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并轨留下接口。
第三,促进生态的共建共享、命运与共。城乡其实在生态上是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因为生态是城乡之间的边界,是很难有一道墙把城乡两个生态系统隔开的,这是很难的。未来我们在城乡融合过程中,要去促进城乡生态两个体系的融合,真正构建生态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就要让乡村更多的去提供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让他有积极性去提供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怎么样有积极性?一个方面是通过政府的有形之手,通过纵向转移支付,通过上级政府的税收上来,再到基层。横向就是我们的上下游,就是生态保护地区,受益地区,要建立一个利益的补偿机制。还有一个是市场之手,要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让乡村地区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那就是要发展农业的高品质农产品,还包括休闲观光体验、生态涵养,包括生态休闲、生态旅游,通过这些手段让乡村地区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价值能够实现。当然,城乡的深度融合的内容还有很多,我今天只是从产业、要素和生态三个维度,我觉得嘉兴在这三个方面都有很好的起点,而且刚才发布的九大工程让我们有很好的构想。衷心的希望嘉兴在高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继续积极探索,继续为我们强国提供学习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