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我国就业工作总体开局平稳,但3月份以来,就业数据出现一些波动,就业压力有所加大,就业形势呈现稳中有难、稳中有忧的局面。
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9日召开会议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定和扩大就业;5月7日,全国稳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提出要扎实做好当前和下一阶段稳就业工作,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5月1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业仍然是重要议题,会议表示,财政货币政策要以就业优先为导向,稳市场主体稳岗位是稳就业的基础。
稳就业是一盘大棋,财政货币政策支持是一个方面,社会整体环境的宽松是更重要的方面。前者属于纾困,后者则是放水养鱼。
在纾困方面,诸多财政货币政策的效应已经显现。仅拿留抵退税来说,4月1日至5月10日,已经有9138亿元留抵税款到了纳税人的账户中。这其中,中小微企业户数占比99.3%,退税金额占比为72.7%。
中小微企业是稳就业的主体,承担了整个社会80%的就业量,留抵退税政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优先安排中小微企业。相信今后在财政货币政策方面,还会有更多支持措施出台,从而帮助尽可能多的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挺过难关、留住岗位。
但是,要保证稳定的就业形势,仅仅依靠纾困肯定是不够的。纾困的“血浆”虽多,总量终究是有限的,重要的还是防疫和发展两不误,也就是要恢复进而增强市场主体的造血功能,积极吸纳就业。
拿这一波疫情防控来说,交通被阻断的现象在许多地方屡有发生,上百万的卡车司机被“封闭”在路上,或者“封闭”在了服务区;还有的地方,即使没有出现一个病例,也会宣布全域静止。这其中影响到的很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快递业、餐饮服务业等。这些行业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一旦“停下来”对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现在,就业面临着多重压力。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创历史新高;还有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群体面临的可能是“隐性失业”。“新人”要就业,已就业人群又需要继续从业,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关系到了社会面的宽松。
保住市场主体稳住岗位就会赢得未来。上述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着力支持稳岗,推进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条件下复工达产。这其实包括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要充分考虑疫情防控的紧急性、必要性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但不可以层层加码,造成社会面紧张,进而影响到市场主体的正常运行,影响到就业的整体形势;二是,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尽快在社会面上为市场主体“纾困”,为市场主体提供一个社会面的宽松环境。
总之,加大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力度、保持就业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这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稳就业的基础是稳市场主体,稳市场主体的基础是减少不确定性。国家陆续推出的“降、缓、返、补”等政策组合拳,体现的是政策上的确定性和延续性,但更为重要的是减少地方防疫政策的不确定性,为市场主体提供一个稳定可预期的宽松发展环境。(来源:第一财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