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三农调研   从“弱苗”到“丰产” 最艰难的夏收是怎样炼成的?
返回列表
查看: 167|回复: 0
收起左侧

从“弱苗”到“丰产” 最艰难的夏收是怎样炼成的?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0694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2-6-6 15: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芒种时节,麦收的推进线越过淮河,全国最大的小麦主产区——黄淮海麦区,进入了夏收的高峰期,农业农村部最新小麦机收进度显示,截至6月5日,全国已收获小麦1.21亿亩。夏粮主产区收获进度加快,在河南、江苏、山东等地的广阔平原上,大量跨区作业的收割机,汇成洪流,农田里驰骋,将每一粒小麦收割归仓。

  2022年的夏收是一场最艰难的丰收,去年夏天的河南暴雨、秋天的北方秋汛,反复的新冠疫情……半年多来,许许多多的农民、农业专家、农业干部,奔忙在乡间田野,付出了无数辛劳和努力,只为了这场丰收。

  由南到北——小麦的夏收路线图

  来自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去年冬天,我国冬小麦播种面积3.36亿亩,主要分布在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等地区。

  每年4月到6月,冬小麦从南到北渐次成熟。最早成熟的,是西南麦区,主要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四川是西南最大的麦区,平坦的广汉平原上,数百万亩小麦在5月中旬开镰收割。

  5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平原上的小麦也成熟了,大多数跨区作业的农机手们,每年收割之旅的第一站就在湖北,尤其襄阳,这个江汉平原上的农业大市,有超过500万亩的小麦。

  在江汉平原麦收尚未结束时,淮河两岸至秦岭一带的小麦也成熟了,农机手们一路北上,跨过淮河,翻过秦岭,分散进入安徽、江苏、山东、河南等地,进入全国最大的小麦主产区黄淮海麦区。

  整个黄淮海,涵盖北京、天津、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等麦区,黄河、海河、淮河千万年的冲积,形成了广袤、平坦而肥沃的平原,这里种植着超过2亿亩的小麦,是全国夏收的中心地带。

  从5月底到6月底,黄淮海平原上的小麦渐次收割,在7月前收割完毕,夏收进入最后的阶段,然后春小麦开始收割。东北春小麦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超过600万亩,黑龙江也有70多万亩。西北春小麦则分散于新疆、甘肃、宁夏等地,超过700万亩。

  预估产量——广汉平原上的测产

  5月18日,四川省广汉市连山镇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一场实收测产正在进行。去年秋天,这里也受到了秋汛的影响,有部分小麦晚播。此次测产中,专家组对晚播小麦进行了专门的检测,通过机械化实收、称重、测水分等步骤之后,专家组宣布测产结果,亩产达到600多公斤。

  和现代农业产业园中高产的小麦相比,普通农田中的小麦,尤其是去年受秋汛影响的晚播小麦,今年的产量也超出预期。

  四川的晚播冬小麦,为何能够增产?这得益于去年冬天至今年春夏间,无数农民和专家的保夏粮攻关工作,也得益于温暖的冬天和春天,以及比预计更轻的病虫害。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副所长、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介绍,从去年秋天开始,农业农村部组织全国农业专家,中国农科院抽调160多名专家组成11个小分队,深入各主产区,进行田间指导,科技壮苗,尤其是1亿亩晚播苗,农业专家分片包干、长期指导,在小麦的各个阶段进行促壮。

  正式开镰——小麦产量依靠三要素

  在广汉平原上的小麦紧张收割时,长江中下游,江汉平原的北端,小麦也开始成熟。5月17日,湖北省钟祥市,80多万亩小麦正式开镰。

  钟祥市石牌镇耿巷村里,60岁的卢振华和往年一样,收拾好收割机,开始帮周边的粮农们收割小麦,他告诉记者,当地今年的小麦收成不错,是个丰收年,他估算,当地农民种植的小麦,亩产可以达到900斤。而规模化程度更高的合作社、农场中,产量能更高一点儿,钟祥市一家合作社的负责人马连芳告诉记者,他们的合作社,种植了2万多亩小麦,亩产平均在1000斤到1200斤之间。

  “影响小麦产量的要素,主要有三个。”刘录祥介绍,“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个数相乘就是小麦的亩产量。一般来说,同一品种的产量三要素是相对稳定的,但也会随着各地气候、环境的不同,这些要素的数据也有区别。比如今年四川的小麦,一、二类苗平均亩穗数在24万左右,也就是说,一亩地中,平均长出了24万个麦穗。当地种植品种的穗粒数常年在40粒左右,今年达到了43-45粒,这意味着,每个麦穗上,平均比往年多了3-5粒。最后一个是千粒重,就是一千粒麦粒的重量,平均在45克左右,今年达到了46.1克。”

  在黄淮海麦区,小麦品种的三个要素的数据又有不同,亩穗数平均在42万左右,越往北,这个数字越高,“比如河南,低于40万,要达到最佳产量就困难了。到了河北,这个数字更高,一般高产麦田要达到45万-47万。”刘录祥说,“从今年的调研数据看,各个小麦主产省,三个要素的表现都不错,晚播苗的科技促壮效果很好。”

  气候适宜——创造出丰收条件

  从5月中旬到6月初,半个月的时间里,小麦抢收的进度,就从湿润的西南、中南地区,一路北上,跨过了淮河,进入了全国最大的小麦主产区,黄淮海麦区。

  5月29日,位于安徽蚌埠的农机手吴瑞瑞,开始麦收工作已经近一周了。吴瑞瑞和妻子成小丹以及堂哥夫妻俩组成了“麦收小队”,前几天走南闯北,去过不少地方收麦子。这段时间,吴瑞瑞主要帮助附近的散户收割,规模化的农场大约在6月1日前后收割。

  “小农户种的数量少,可以自己拉回家晾晒,所以湿度大一点儿没问题。但规模化的农场或合作社,数量很大,如果提早收割,没地方晾晒。所以要等到麦子稍微干一点儿,水分降低到13%左右的时候再收。”吴瑞瑞告诉记者。

  “安徽去年几乎没有受到秋汛的影响,今年的收成很不错。”吴瑞瑞介绍,今年当地的亩产估计在900斤以上。而根据调研数据,安徽的平均亩穗数达到40万,穗粒数为33.7,千粒重达到42克。

  在淮河北岸,河南的驻马店、信阳等地,也在同一时间开始收割,刘录祥告诉记者,目前的反馈数据不错,从产量三要素上看,亩穗数和去年持平,穗粒数增加了1-2粒,目前千粒重尚无数据。在山东,今年的亩穗数比去年平均高1万-2万穗,穗粒数和去年持平。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1年秋季,受秋汛影响,大约1亿亩小麦晚播,经半年多的促弱转壮之后,原本的三类苗,大部分转化为一二类苗。

  “除了科技壮苗行动之外,天气和病虫害低发也是重要因素。”刘录祥说,“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日平均气温比往年高了1℃到2℃,几个月下来,积温比往年高出超过100℃,一些地方晚播造成的弱苗,有了转壮的条件。同时,病虫害发生程度较轻,也是丰收的基础。比如四川,这里本来是条锈病的大本营,但去年秋汛之后,整个冬天病菌孢子数量很少,到今年发病程度就比较轻。”

  天时人和——为丰收打下了基础

  “从现在看,去年晚播造成的弱苗,基本上转化过来了,这是很多因素共同促成的。”刘录祥说,“简单来说,就是人努力,天帮忙,为丰收打下了基础。”

  5月31日,江苏兴化市周庄镇,种植户陈胜正在为麦收做最后的准备,陈胜去年秋季种了近300亩小麦,只是种植时间稍晚,开春的时候,苗有点儿弱,颜色发黄。今年3月,来自中国农科院夺夏粮丰收行动专家组的专家和当地农技人员,在周庄镇的农田中,对他的苗情进行了分析和指导,告诉他尽快浇水促壮。

  到麦收的时候,陈胜的弱苗已经完全转壮,他告诉记者,估计今年的亩产量可以达到900到1000斤。“这个产量算很不错了,是个丰收年。”

  不仅如此,今年的小麦收购价也比去年高很多,在兴化当地,食品加工厂的收购价格为1.45元每斤。陈胜介绍,1.45元每斤是水分13%的小麦价格,但要自己送过去,平均下来,每斤小麦的运费在2分钱左右,也就是说,最终价是1.43元。

  农民增收——技术和市场同样重要

  5月29日,中储粮南阳直属库多个库区开始大量收购2022年产新小麦,一二三等小麦收购价分别为1.48元每斤、1.47元每斤、1.46元每斤。

  “这个价格以前从没有过。”一位种植户说,但高价并不意味着种粮食更赚钱了,事实上,去年秋季至今年春季,农资价格的上涨,再一次提升了种粮的成本,该种植户告诉记者,“一亩地用5包肥料,原来每包100元左右,现在每包180元到190元,相当于一共涨了400元左右。即便两季平摊,也涨了200元。油价上涨后,收割的费用也涨了,去年收一亩地55元,今年涨到60到70元了。”

  吴瑞瑞也告诉记者,油价上涨,使得收割成本也在上涨,在安徽、河南等地,去年每亩小麦的收割费为45元到50元,今年普遍上涨了5元到10元。

  对此,5月30日,财政部在前期已发放200亿元农资补贴基础上,再次下达100亿元农资补贴,对实际承担农资价格上涨成本的实际种粮者进行补贴,适当提高了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等,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在农资补贴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帮助农民增收的途径?刘录祥认为,还是要提升粮食作物的品质和特色,“我国是小麦第一大生产国,也是第一大消费国,但消费的主体,还是用来做馒头、面条的优质中筋品种,类似做面包用的高筋品种,总体消费量并不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通品种就没有提升品质和价格的办法了。事实上,在西北一些地方,一些当地特色的面食,主要使用的是当地的品种,比如一种宁夏的春小麦品种‘宁春4号’,由于是制作当地一种知名的高档雪花粉的主要原料,几年前在地头的收购价,就已经达到1.65元每斤。所以,还是要把小麦原粮变成一种商品,变成有专用品质、附加值更高的商品,才能帮助农民真正实现增产增收。”

  最后时刻——最怕干热风

  进入6月后,夏粮收获到了最紧张的时候,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大面积的小麦,进入灌浆乳熟期,也就是收获前最后一个阶段。

  5月28日至30日,淮河、秦岭以南的一场大雨,刚刚下在了麦收后的安徽南部、湖北等地,仍在收获的安徽北部、淮河以北,躲过了这场麦熟时的降雨。

  “从目前收集到的情况看,前几天的风,只是让部分小麦有些倾斜,并没有倒伏,对产量影响不大。”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肖永贵说。

  不过,麦熟前的危机,并不只有大风和暴雨,干热风同样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近来持续的高温需要格外注意,“麦熟前需要预防高温逆境,防备局部的干热风。麦收前后,正是高温季节,容易出现干热风,而干热风会催熟小麦,导致灌浆期变短,千粒重降低,小麦的产量自然会受到影响。”刘录祥介绍,“灌浆期是奠定小麦产量(粒重形成)最重要的时期之一,比如青藏高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创造过亩产2000斤以上的全国高产纪录,也一直都是高产小麦的种植区,就是因为那里的春小麦灌浆期比黄淮海地区延长了30-50天,而且高原气温偏低,适合小麦生长,那里的小麦,穗子大穗粒数多,千粒重可以达到50多克,比黄淮海普遍40多克的千粒重,要高出很多。”

  冬小麦的生长期长达半年多,但每一个阶段,都极为重要,“总体上看,今年的丰产应该具备了基础,比之前预计的要好很多,但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麦收前的最后一段时间,要全力做好干热风等灾害预防,千万不能放松,保证颗粒归仓。”刘录祥说。

  收获之后——播下了新种子

  在安徽的吴瑞瑞准备收割自家小麦时,远在山东的农场主郝英冉,已经在为下一季的播种做准备了。国家鼓励大豆扩种,这对种植者们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远在东北的大豆之乡海伦市,大豆的播种也接近尾声。海伦市500多万亩耕地,常年有一半以上种植大豆,在当地,有许多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且因为土壤天然富硒,当地的农作物广受欢迎。

  在黄淮海,大豆也是秋季的主要作物之一,“黄淮海麦区,多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每年10月左右播小麦,次年5月中下旬到6月收获,6月中旬开始播种秋季作物,以玉米、大豆为主。”刘录祥介绍,“黄淮海地区普遍积温较高,6月20日前后播种都能正常成熟。”

  在东北,一年一季的种植区,春玉米的播种刚刚结束,进入到夏管阶段。而在长江中下游,7500多万亩小麦收获后,大多即将进入插秧的季节,“江苏、安徽等地主要是稻麦轮作,小麦收完之后种水稻,水稻最晚到11月份,那时候,温暖的中南部仍旧来得及种冬小麦,比如安徽。”刘录祥说。

  夏收、夏播、夏管,每年三夏,都是农田中最忙碌的时候,14亿人的粮食安全,从一粒粒种子开始长成,“粮食是人类的生命线,如果可以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粮食,即便我们人很多,也不用担忧粮食安全的问题。事实上,在今天,我们的口粮完全自给,粮食安全有保障,未来更要考虑的,怎么吃得更健康、更美味。”  


  关关难过关关过,2022年夏收迈过这些关

  1月

  据全国农技推广站预报,预计2022年全国小麦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1亿亩次,其中病害发生4.1亿亩次,虫害发生4.0亿亩次。当时,我国主产区小麦正处于越冬期,彼时小麦越冬期弱苗比例是近年来最高的一年。

  农业农村部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工作安排上,重点强调责任落实、政策支持、精准指导服务以及抓好防灾减灾。其中,农业农村部指出,将继续按照一个区域一个区域、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一个季节一个季节、一个作物一个作物推进各项措施落实。

  2月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2021年5省共约1.1亿亩小麦晚播,经过努力耕作,冬小麦播种面积基本与去年持平,但苗情长势复杂,夺取夏粮丰收面临空前的挑战和困难。

  李克强总理批示指出,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对于确保全年粮食丰收至关重要。当前冬小麦苗情偏弱,促弱转壮任务繁重,要因地因苗抓好春季田管,做好病虫害防控和极端天气应对防范,力争夏粮再获丰收。要加大农业生产扶持力度,保障农资生产供应、稳定农资价格,加强农业技术指导,保证春耕备播顺利开展。

  3月

  小麦生产进入了春季管理关键期,也进入了“倒春寒”高发期。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春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但局地有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由于今年主产区小麦苗情偏弱,如果再遭遇“倒春寒”,将增加夺丰收的难度。

  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及时摸底小麦苗情,分析预测极端天气情况,研判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灾情发生趋势,制定资金分配方案,预拨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16亿元。其中,河北、山西、山东等5省晚播冬小麦促弱转壮稳产措施补助资金7.73亿元。

  4月

  条锈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海麦区扩展速度明显加快,蚜虫在江淮和黄淮海麦区快速上升、发生面积单周增幅近五成,赤霉病随着小麦自南往北陆续抽穗扬花即将进入流行盛期。预计小麦穗期病虫害发生面积将达5.9亿亩次,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是小麦穗期病虫防控的攻坚决胜阶段。

  农业农村部召开小麦穗期重大病虫防控工作视频会强调守好守牢防灾减灾底线,落实落细各项措施,坚决打赢小麦穗期病虫防控攻坚战,绝不能因病虫防治不到位,导致小麦减产减收。管好用好中央财政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治专项资金,多渠道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备足药剂药械等防控物资。

  5月

  5月份正值小麦灌浆关键期。目前小麦97%以上靠机收,而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彼时,全国疫情多点散发。农业农村部指出,疫情或对农机上路、跨区作业带来一定影响。

  同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交通运输部都明确把农机及零配件列入重点物资运输保障范围,享受保供绿色通道政策,跨区的农机手只要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码绿码且体温检测正常的,就可以正常作业。同时,各地积极推动推动在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开设农机转运绿色通道,对联合收割机及其运输服务车辆实行优先查验、优先放行,为跨区作业人员提供核酸和抗原检测、属地登记备案等“一站式服务”。

  6月

  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冬小麦干热风灾害风险预警,两部门判断河北中部和南部、北京南部、天津、山东大部、河南北部冬麦区有干热风灾害风险,可能影响小麦灌浆乳熟。同时,河南、山东西南部、苏皖北部仍无有效降水,可能影响适期夏播。

  农业农村部称,这是今年夏收的最后一关。早在5月底,农业农村部下发通知,全力以赴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坚决打赢防“干热风”保夏粮丰收抗旱促夏种夏管这场硬仗,确保夏粮安全成熟、丰收到手,力争夏播面积只增不减、夏管有序开展,赢得全年粮食丰收的主动权。农业农村部要求,未雨绸缪落实防灾减灾等关键措施,同时根据小麦成熟时间,及时发布机收作业信息,确保“麦熟有机收、机到有活干”。同时,旱象露头的夏播区要积极创造条件保夏播面积落实、环环紧扣推进夏管有序开展。(来源:新京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987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