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产业振兴   方明:谋划县城高质量发展
返回列表
查看: 186|回复: 0
收起左侧

[产业策略] 方明:谋划县城高质量发展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235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2-7-22 09: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方明(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专家委员、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县城发展将迎来难得历史机遇。如何谋划县城高质量发展?围绕相关问题,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方明近日接受了光明日报的专访。
  如果说都市圈、城市群是我们广大城市的一个最核心的焦点的话,是基于发展经济整体城镇化的一个领头羊的话,县城是更注重广大的农村地区的一个重要的中心,这个中心面临更多的是均衡、服务和治理。县城的县域经济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板块,县城的发展也是个长期困扰大家并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县城是村头城尾,它既有城市的一部分功能,也有乡村的一部分属性,城市更纯粹,乡村更加反映农民。作为城镇化中间重要的区间,是城镇化中间很重要的一环,它是个中间环节。县城有很多独有的东西,它的产业、它的居住方式、它的公共服务设施,既不同于城市,也不同于乡镇乡村,它是很特殊的一环。
  *光明日报记者:推进县域就地城镇化发展有何抓手?
  县域就地城镇化需要把握好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精准地找好县市的定位,发展好县域经济和产业,提高县城的品质,做好城乡融合带动乡村振兴。
  我认为区域协作重构县城功能、构建大城小县格局、一县一品发展产业、提高县城的公共服务品质、打造一体化公服融合城乡、营造适合县城的理想人居空间是就地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其中“大城小县”是就地城镇化的必由路径。
  一、城镇化新趋势倒逼必须做大县城
  1.县城的发展面临两极分化
  我国县城改革开放之初,大部分县城只有三五万人口,现在全国的县城人口发展到平均八万人,有部分有十几万人,还有二三十万人,当然也有些小城现在只有一两万的、三五万的。
  2.城市群都市圈的快速集聚吸走了地级市和县城的人口和资源
  大的县城可能还有活力,这一、二十万人口的县城有周围的集聚能力,还将进一步稳定和发展。大的县城也不同于地级市,它的发展路径也不同于地级市,都是小城市的一些路径,这可能更符合农村的一些习惯。
  3.太小的规模难以维继和支撑县城的运转
  小于十万人口的县城将面临人口进一步流失和衰竭。萎缩的县城,它也不同于小城镇,它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二、用“大城小县”的模式推进县域就地城镇化
  1.把全县70%以上的人口集中到县城来
  县城需要主动集聚农村剩余人口。如果说城市是将来以都市圈、城市群作为高端的发力点的话,广大的县域县城和乡村地区就属于抓住了县城这个节点。
  河北省张家口张北县,我们规划整个全县的发展就是用的大城小县的模式。张北县有24个乡镇,有些乡镇人口比较少,分布也比较偏远,前几年在县城的东侧两公里地方建了一个万人在农村的集中居住社区,把农村的人主动集聚在县城边上。通过这种方式就把农村的闲置资源整理出来了,又能够集聚在县城旁边,减少了平均式、分散式的基础设施投入,这个是高效的。特别是集聚之后,农村地区每个村子里边有少量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妇女,把这种五六十岁的人集聚起来,到了农忙季节,到这种社区很短时间就可以招上几十人、上百人去某一个小型农场去务工。而传统的这些人是闲置到村庄里边,你要挨个去村庄里边去收集,这种招工成本和物流交通成本太大了。
  2.适度拉大县城的格局开发新区
  重新梳理县城与山水的风水格局,打通和融合新旧县城的紧密联系,巧借县城新资源开发新区。以浙江青田县为例。欧洲小镇,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以华侨商贸城为核心,华侨商贸城销售额累计突破50亿元,打响青田“世界超市”的品牌。石雕小镇总面积约3.3平方公里,总投资50多亿元,入驻企业168家,利用石雕资源打造石雕创作展示、文化创意、养生养老、文化旅游等项目。
  三、在县城郊区打造农村产业居住组团承城纳村
  1.打造城郊低门槛农民进城集聚区扩大县城规模和人口,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解决进城农民就业,集聚农村剩余劳动力服务农业生产。
  2.在县城周边建造农村的集中居住社区,在社区里设置一些产业和设施农业,把农村的人主动集聚在县城边上。通过这种方式就把农村的资源闲置资源整理出来了,又能够集聚在县城旁边,减少了平均式、分散式的基础设施投入,这个是高效的。
  3.特别是集聚之后,还达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是把农村闲置在每个村子里的零散劳动力资源整合了。在县城郊区打造农村产业居住组团是城乡融合的新路径。
  现在有很多在农村居住的人,可能家里有人在发达地区打工挣了钱了,不愿意回到乡村里面去盖房子,他往往回到县城,丈母娘也要求必须在县城有套房,这些都在加大我们城区的规模,也是我们城市最主要的一个需求来源。
  如果不主动去集聚,可能我们本地的县城人会被更高级别或者更好的县城抢走,还不如主动聚集,既方便回乡,也能享受城市现代化的生活。同时,集聚也能够减少我们在农村地区相对低效的投入,能够集聚还是集聚,在城里边有就业、享受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也更高效,所以要主动做大规模。
  四、减少乡村更利于乡村振兴
  传统农耕时代所形成的人均只有一两亩地,是振兴不起来的,是发展不起来的。乡镇乡村的集聚也是一种振兴,生态的恢复也是一种振兴,田园的流转和整合,也是一种振兴,这些都是我们乡村振兴的目标和方向未来。
  我们七普调查城镇化率是63.98%,实际上可能要更高,根据打疫苗的情况,有些可能到了68%,接近70%了,但是还有30%以上的人在农村,所以我们应该主动集聚我们农村富余的劳动力,做大做精我们城区的规划。
  顺应城镇化的趋势,伴随着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城,把一些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在县城周边,减镇合村按实际人口布置合理的公服设施,减少村镇分散基础设施投入。
  我国城乡建设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在乡镇大量的重复建设,高标准建设一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方面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又存在大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高标准建设和重复建设,所以需要城、镇、村统筹考虑,一体化设计,减少不足、过高和重复的建设。
  未来绝大部分人都会到县城以上的城市去居住。按现有的户籍人口和乡村人口规模去开展建设是最大的浪费。
  *光明日报记者:发展县域经济可能面临资本、人才、技术等问题,政府和企业如何更好地协调?
  县域的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是在我们国家占了大概是在41%左右,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但是县域经济现在面临缺资本、缺人才、技术比较低端的问题,政府企业如何去协调发展?我觉得政府要做好引导,精准的做好大方向的把控和策划,为企业打造一个很好的营商环境。
  一、打造一县一品,支撑县域经济发展
  1.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
  在过去我们的县域经济的发展,不少盲目的引用上位城市、地级市的一些产业发展方向,地级市想发展一些高端制造业、新科技产业可能还有些机会,但是到了县城盲目的传递下来,大部分县城是很难发展这些高端的产业的,所以总把眼睛盯在上面做发展的末端是不对的。我们应该转过头来瞄准我们乡村,农产品加工、矿产品加工、物流产业、文旅资源,这些相对低端的取向更符合我们县域经济的实际。农产品从农田里面是个初级的农业种植生产,它一定需要工业化、产品化包装、品牌建设和物流。
  广东肇庆的怀集县,主要在农业特别蔬菜服务于珠三角,没有去紧跟肇庆市在高端装备制造业去下功夫,而是结合自己实际发展农业产品、花卉种植等等,打造了一个40平方公里的农业产业加工园,为珠三角提供优质农产品,反倒持续增长。像宜昌的宜都、秭归县,利用柑橘废果加工成罐头、酱油、醋,形成了农产品的加工品,它变废为宝带动产业,对于县域经济贡献很大。
  现在好多地方主要领导去外边招商引资给优惠政策是很难走下去的,给几年政策,人家用完政策就搬走。因为传统的制造业越来越多在产业带里面去集聚,县城碎片化的发展很难持续。
  2.以一县一品辐射全国市场
  现在我们提出了一县一品发展产业,可以是工业,也可以是农村产品。我做过一个测算,从各种农产品来讲,大概有大大小小100种,从全国1000多个县来讲,每一类产品成为全国知名品牌,都可以支撑十几个品牌。比如茶叶来讲,我们全国知名茶叶十几种。就能够解决一县一个,还可能是各种水果、蔬菜、畜禽、经济作物等等。
  一县一品做好了就能够辐射全国,以龙头品牌辐射周边。农产品从简单的进行初加工,甚至到有条件深加工和包装,形成产业链,形成品牌,它的经济活力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也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现在城市人越来越多了,大家都渴求优质品牌的农产品,像日本做的一些农产品工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就能卖出一个好价钱。当规模和品质上来之后,就能够支撑我们县域经济的发展。
  过去我们做的一村一品,一个村庄一品可以产生特色,但是要拉动经济只能靠一县一品,当规模上来了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四川峨眉山市发展竹叶青茶形成了品牌,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也引进了先进生产线,税收一年有7个亿之多,它的茶叶种植辐射周围二三十个县,它形成了一个品牌,带动当地的经济。
  3.用一县一品在产业、文化多个领域打造全国名县
  一县一品的“名县战略”,并不仅仅是指产品,而是说品牌,每个县有一个知名的名片,特色化发展,把中国县城打造成各具特色的名县。峨眉山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始终坚持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着力打通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茶产业链,不断建设优质茶业基地,延伸茶产业链条,完善营销体系,全力塑造品牌,融合一二三产业态,形成“园区+产业+旅游+文化”的成熟园区模式,全茶产业链条已经成熟。
  二、盘活存量资源,打造县城未来新经济增长的活跃点
  1.运用存量资源,产生现金价值
  县城的发展钱从哪里来?当然接下来国家也会继续加大对这些基础设施强度小补短板的一些投入,但是对于我们1000多个县城而言,需要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还是要自身挖潜。
  如果说过去这些年的城市建设是通过一些新城建设、房地产开发来建设的话,未来县城还是要研究怎么去激活我们县城里边的一些存量资源,包括一些空的用地、一些低效的房子、山水生态、基础设施等环境,通过把这些存量激活,让他们更为高效产生现金价值,来激活我们整个县城。
  2.变废为宝,消极空间变积极空间
  县城里边有很多比如说一些空地资源、闲置的边边角角、城中村、城边村和一些城边未利用零散的地块,从总量上来看可不少,这些地方往往都成了边角料,成了一些消极空间,没有发挥它的价值。
  但是如果重新换一个思维,重新引导规划,把这些消极的空间变成积极的空间,把这些零散的地块通过系统规划变成我们城市的精彩点,能够把这些利用率不高的空间,更加高效精彩的打造成为我们县城未来新经济增长的活跃点,可能能够变废为宝。事实上这些地方都在一些比较好的位置,它只是零散而已,它并不是简单的别人挑剩的,必须把它当成一张白纸去搞开发。剩下的往往都是一些精彩、商业价值被低估了的。
  这些存量资源是现在县城里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特别是未来对城市生产边界管控比较严,就要从这种存量的资源上下功夫,像一些棚户村、棚户区、城中村怎么去改造成一些特色街市,怎么用商业使我们城市更有活力。一些背道的河道街道怎么去打造成一个有活力的商业街。一些河道怎么把景观环境改造好,变成一个集商业休闲为一体的空间。因为有这些商业价值,土地的价值就升值了,就有了建设资金,这些都变得更加的好。
  我们最近在湖北五峰县做规划,就发现它的两条主街密密麻麻,改造起来难度很大,当然这也要改,要进行这种历史文化的打造。我们发现这两个主街的背后有一条河街,这条河道在县城的中心,但是因为长期路不通,所以就成了边边角角,实际上我们稍微把几条断头路连接好,把这的环境整治好,把游客引到这里来,这个地方马上就变成了一个有吊脚楼,又有河道,又有原来老县城的十景之一的一个空间,做成一个很有意思的创意空间,处于中心地,又能够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提高县城的品质,又解决了我们城市的这种旅游休闲,一举多得。所以这种资源利用好了,花钱不多总投资就是3000万,见效还快。把一些原来的仓库、垃圾处理站,这些低效率用地打造成一些酒吧街、民宿商场、商业网点,会发挥新的价值,而且这些地域大部分都是一些公共空间,很容易实现,没有像拆迁的这种复杂性。所以花钱少有收益,见效快综合效果很好。这是我们在规划中发现的,同时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积极支持、上级的肯定。现在正在实施,未来判断效果会很好。
  三、抓住县城新需求,打造县城新业态
  随着现在交通区域化在城市之间的发展,往往给县城带来很多休闲娱乐的新的功能需求。
  1.紧抓县城新需求,打造“消费洼地”
  过去我们这种休闲娱乐是给本地人打造的,为本县城打造的,顶多辐射到周围的乡村。现在因为交通很便捷,两个相邻县距离往往在一个小时左右,就像过去的两个乡镇之间的距离,极大的缩短了县城之间的人的交流。从一个农村到一个县城,往往是二三十分钟。现在都有车,也不满足于原来步行为主的方式,所以大家愿意开着车到别的县休闲。
  区域化的联动刺激我们县城特色的商业、餐饮、娱乐、休闲的一种需求。可能A县夜宵不错,B县的表演不错,C县的景点不错,大家都会跑到别的县去游玩。由此所带来的这种区域化的休闲需求是我们现在未来都要抓住的机会。
  我们要把这些休闲娱乐更加特色化、系列化、产品化,包括规模也适当的扩大。特别在一些大城市周边的县城,要利用我们的消费洼地,我们相对比较便宜,利用消费洼地的价值打造适应城市里的休闲体验乡村生活。
  2.打造网红新业态
  当然我们要紧抓现在一些新业态。植入儿童、妇女、青年、老年等不同阶段所喜爱的一些体验、游戏、康养、运动等体验式项目。比如儿童的密室逃脱、剧本杀、年轻人的浪漫惊险、老人的休闲,最好打造一些网红经济来吸引人群,这个是我们未来的一个需求,而不仅仅是原来简单的把它当成是一个休闲需求。
  植入沉浸式文旅项目,比如沉浸式博物馆、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展览、沉浸式农业园区、景区、沉浸式主题公园、沉浸式体验馆/密室、沉浸式灯光秀等,完美放大了旅游+科技的娱乐效果,尤其是沉浸式夜游产品,因其强烈的画面感和代入感,极具“身临其境”般互动和娱乐体验,深得游客宠爱。
  四、紧抓小微需求,创造经济微增长
  在城乡建设中,当前经济下行的形势下,这几年受疫情的影响,经济也下行,对于县域经济现在还是困难重重。
  在当前这种阶段下,我们既要高质量的发展,也要让它有些微增长。我们在工作调研中就发现,有些地方还是有些需求。有些地方可能对居住有些需求,有些是产业发展的需求,有些是结构性调整,有些是服务业需求,这些需求总量不会特别大,但是有些更精细化,更微观的一些需求,我们不要看不起。
  大的需求没有小的多,系统化的抓住这些新的需求,来配置我们的空间,这些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县城的消费习惯,大家对于这种新鲜事物很感兴趣,对于时尚的追求很向往。无论是我们的各种服务业的形式和形态还是居住住房的产品,都有一些更新的需求和时尚的新需求,这种供给侧改革新产品的提供尤为重要。对县城来说,新的步行街、综合体都是一些新产品,都有需求。
  城市建设现在从存量来讲是趋于饱和的,但是从内部的腾挪和转换,不断的推陈出新,带动我们存量的转型升级,这个是未来的县城发展的一个方向。总量上、存量上我们已经接近饱和了,但是比如说我们有3个商业综合楼,而我们通过第4个更高级别的打造,尽管从静态上来讲,带来了之前某一个的衰败,但是这种新产品能刺激经济的活跃,会带动整体的发展,不要太多从静态去分析我们的经济。
  *光明日报记者:谋划县城高质量发展有何新路径?
  经过这几十年的快速城镇化,县城在规模上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应该说现在越来越趋稳了,现在突出的问题是如何高质量的发展。怎么才能谋划县城的高质量发展呢?
  我觉得这个很难,因为县城本身对整个城镇化来讲是相对低级别的,是城镇化重要过程的一个梯次性的环节,并不是城镇化高端的体现,它本身形成的县域产业还不够强劲,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资金并不雄厚,包括人的素质来讲,它不像一个大城市,所以在发展之中很难高质量。结合我多年长期在全国跑了几百个县,对县城进行了深度的调研,跟当地的领导同志深入的交流,以及做了大量的县城规划,在这个基础上我也有些思考和探索。
  一、发展微新区带动县城高质量发展
  县城如何发展,我觉得在当前县城实际的经济产业和现状的情况下,首先还是要在新区的发展上去下功夫。尽管我们大量的县城过了快速增长期,但是有些地方随着产业的新发展,或者原来欠账比较多,还有一些需求,不少地方还是有些新区新城的建设需求,尽管这种需求不像过去那些年旺盛,但还有些机会,如果有机会还是应该把县城的一些新区与建设不断的发展起来,通过建微新区带动我们整个县城的高质量发展。
  1.打造精品化、高质量、高复合组团
  我们未来发展新区不能再直接用以前的传统思路模块化、城市化的路子,而应该做成微增长、组团式或者是精品化。这种微增长可能是它未来的需求没有原来旺盛。
  首先,我们的路网要窄要小,跟原来老城、原来县城衔接的更好,也符合县城的实际情况。我们新建的项目一定要精品,要高质量,而不能简单的把城市的路网移到我们县城来,我们县城的路网往往是在一两百米,不要把城市的4、500米、1000米的路网带过来。
  其次,在建筑的体量上,不要动辄就把大城市的一些20多层的高层住宅,一些大型的体育设施、文体设施放到我们县城,有些几十万人口以上的地级市的一些中心搬到我们县城。
  另外,更主要的就是要充分了解县城里高复合、综合职住平衡式的、混合布局的县城模式,而不是功能分区的模式。特别是县城里边商业很发达,把商业和一些公共服务设施比如学校、医院作为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引擎。
  2.要巧借资源要素打造微新区
  县城里边开发一片住宅区,大家对于这种空间的尺度可能更敏感,稍微跑出去几公里就嫌远了,在城市无所谓,所以县城对标准要控制好。这种微新区、微增长要充分利用一些新的机会。
  随着县城的扩张,有一些新的自然山水,我们怎么去把这些很好的生态资源用好,县城人现在对这种生活品质的居住要求也提升了,也可以利用现在的这种区域化的交通路网,跟城区的基础设施拉开骨架,像一些从高速路下来的快速连接线、道路的新建设施。
  也可以利用近些年强弱项补短板的一些医院、学校文体设施等新项目,结合一些文旅项目,把微新区适当的拉开城市的框架。
  二、打造地级市品质的微中心提高品质
  县城更多的是自身根据需求发展起来的,在这些高质量的方面往往是有明显的缺点。怎么去高质量的发展?如何提质,我认为首先这几年县城里边打造城市中心、便捷交通、紧抓城镇化,特别是国家正式文件里面提到强弱项补短板,这些产业设施、配套设施、基础设施怎么去补,并且是高质量的补全。
  1.打造高能级城市中心
  很多原来的县城是有中心的,新区也有中心,但是这种中心是自发形成的低层级的城市能级中心。比如一些县城缺少一个高品质的商业综合购物中心,一方面县城的购买力不够,另一方面现在交通很方便,上位的城市地级市把高端的客户吸引走了,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所以这些地方县城里边就急需要打造一些高能级的中心,这些高能级的中心规模不一定要大,但是品质一定要高,要达到至少现在地级市的乃至一部分省会城市的标准。
  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电影院或者是咖啡馆。电影本身并不赚钱,但是它是非常符合这种小城市的。其实大城市也一样,它是一个很好的集聚点,像万达经营城市就在做一个电影,跟一个中心,它能够把人口集聚。80年代我父亲在电影院工作,当时电影院就是大家主要生活娱乐的地方。今天依然如此,尽管家里有电视机、有微信,但是大家还是喜欢看电影,以电影院为标志的综合中心依然是县城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
  第二个就是咖啡馆,现在咖啡馆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他们很喜欢这种咖啡馆,一个小小的咖啡馆没有多少经济上的贡献,但是对于时尚它成了一个标配。现在有些新的科技型企业在选址的时候,要求必须有咖啡馆,它是年轻人时尚的一个标志,也是地方年轻人的一个信心之所在。所以这些产品从商业行为来看并不见得赚钱,但它是我们就地城镇化的一个城市的标配,一个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项目,不能把它当成一个简单的商业性,而是当成一个公共必备品。
  在打造中心的时候,我们发现一些有条件的地方打造一些大规模的体育中心、博物馆、规划馆、群众艺术馆等这种多馆中心。这里就要注意了,各地流行的做法是把这几个馆集中在一起建一个中心,这种白天没有几个人去参观,晚上是一片鬼城。应该采用分散式改造式,特别是跟普通的餐饮文化与群众活动、教育高复合的结合起来,而不是单一的单功能的一个场馆。
  在湖北孝感市,我们提出来要把一个体育中心做成一个儿童活动中心去规划设计。因为体育赛事往往在一周左右,大部分时间要把它高效利用起来,作为当地的儿童活动的文体活动中心。我们可以到一个博物馆里面去搞培训教育,可以到一个民族文化馆里边去喝茶和餐饮。在这种日常的生活之余还可以和我们教育结合起来。
  2.构建县城新交通体系
  随着县城越来越大之后,县城的交通也变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传统县城很小,三五万人步行为主,现在县城很多十几万人,20-30个平方公里,用这种公交式的方式对县城不方便也不好用,运营成本也很高。
  县城的交通除了在规划格局要更紧凑以外,也要研究这种便于上下、随叫随停的新的交通。我的老家凤凰原来曾经有段时间搞的这种电瓶车,开敞式的电瓶车、景区电瓶车,作为现在主干道的一个公共交通,很受欢迎,因为车速不快,很方便上下拿点东西,这种我认为是县城里面比较好用的一种模式。
  城市里的公共自行车也可以放到县城。县城的交通更便捷,对于扩大的县城增强活力、减少多中心的这种布局是有绝大的好处。
  一个城市更紧凑,活力肯定更强,各种商业对经济的周转也会更快。
  3.巧借重点项目带动周边发展
  国家对于一些重点项目投入很大,这些项目涉及到的项目资金、建设的标准很高,这些项目对地方财政来讲是个巨大的支持。怎么去巧借这些项目?包括刚才讲的把这些项目更加综合化复合化以外,还要考虑带动周边的发展,因为这些项目辐射力比较强,无论是学校、医院甚至一级文化中心对周边地块的拉动很强,这些项目应该是更贴近居住和生活方面。
  这些公共项目要和我们的这些居住融为一体,而不是简单把这些公共项目放到一块。要增加他们的受众面,带动周边的发展,甚至一些项目对他们进行开放式的共享,基础设施共享降低我们对一些新区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包括这些环境改善项目怎么去带动周边的发展以及快速路的连接。
  三、高复合利用低效空间,激发县城新活力
  在低效空间上,我们要特别关注一些河道、郊区空间、一些地区的低效建筑。比如说一些河道,水上的一些设施桥梁,这些占的空间还不小,投入也很大,但是它只是解决了一部分功能利用的,并不怎么去复合利用,再利用再改造。
  比如河上的桥,因为受制于现在我们基础设施投入,往往两个桥之间距离都比较远,能不能结合空间资源的再利用?在河上再做一个步行桥、风雨桥。有些商业景点的开发,既打造了景观,解决了交通,又提供了商业面积,形成了一个时尚产品。前些年在很多地方流行专门有这样的公司开发这个桥,由这个公司来投入,他赚取商业门面,又给政府解决了交通问题,很受欢迎。
  现在很多公园就是一个静态景观系统,大家在公园里面跑跑步走走路,可是没有让人能留下来坐下来待几个小时的设施,商业配套也严重不够,里边没有一些娱乐网点,你挣不了大家的钱,人家也只能是到里边走路。也没有一些有经营性项目,比如说一些儿童游乐设施、棋牌室等项目。成都的公园做得非常好,里边有麻将、儿童游乐设施。这些活跃经济的项目为什么不去再开发再利用。至于说它给环境带来一些污染,我们可以通过管理去解决。
  道路设施也一样,我们的地下空间、地上空间、街边空间都是我们城市最活跃的地方,特别是在县城路边的商业点,一些交通级别不高的街道两侧有很多的商业空间,一些步行街等等,现在这些空间都是很好的。
  我老家凤凰县,就把我们主街道的地下空间开发打造成一条一公里长的步行街,既能够在山区城市解决步行交通空间问题,又能够在这个空间打造商业。对于这种旅游城市多了一些外部空间,开发商获利,政府也解决了基础设施问题,一举多得,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
  四、营造县城意境,提升整体风貌
  1.营造县城独有的城市意境
  这些年我们的县城越来越漂亮,加上以前老县城历史上的一些古街巷、文保单位以及自然山水,未来要进一步去提升我们环境的整体风貌。
  这里边我想重点讲一个,不仅仅是把它打造的丰富多彩,有地域特色,还要营造县城独有的一些意境,我们的山水意境、环境意境、城市八景。以前我们县城都有八景,这些意境的营造更让人们流连忘返,而不是简单的工程化的处理。
  2.用花钱少见效快的办法打造特色风貌
  另外我们也要多用一些自然生态花钱少的方式提升特色风貌。不是说简单的在广场、建筑、构筑物上去加工,要用绿化的方式多栽一些花树果树,花架爬藤植物、跨街的花廊、路两边的立体绿化、窗台的绿化等能够形成多种方式。当然包括巧借一些山水资源,显山露水,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的办法。当然也要注意县城的入口、中心广场一些重要节点,历史街巷的恢复、商业业态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五、提供两端住宅新产品,满足县城住房新需求
  县城里边大量的需求还是住宅,这些年在县城里面,全国建了大量的高层住宅,都是以三房两厅为主的高层住宅,这种国际式的住宅并不适合县城的需求,未来也问题多多,所以县城的住宅值得深入研究。
  我认为未来县城需要在高端和低端两端发力,构建一些新的适合县城需求的产品。高端的话,县城里面有一些相对收入高的人,无论在更新的需求、改善性的需求或长期居住需求,他们都不满意这种普通的三房两厅住宅,他们希望居住条件更加改善。
  1.低密度复式住宅是县城的高端需求
  事实上以前县城都是自建房一两层楼,当然现在这种也不允许,我们能不能公共提供一种复式住宅,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能做点连排,有些可以做些叠拼,就是一二层一家,三四层一家,这是我2000年左右发明的住宅,当时也是为中国县城城镇居民的理想住宅发明的。
  每套叠拼住宅的面积在100多平米,容积率做的也很高,可以做到1.6-1.7,跟六七层的容积率差不多,特别适应这种县城的零碎、碎片化的小低款,可以见缝插针去建。这种住宅能够把县城里边一些相对高端的需求解决,能留住高端居民。
  合院式住宅、叠拼式住宅、低密度住宅,这种精致小巧而充满了创意的新产品,对县城人来说是有旺盛的生命力的。我们这种产品怎么去打造一个面积不大,但在空间上充满了创意,或者是一个空中花园、一个小院、一个平台,在空间上穿插组合,给一种新奇感。
  试想一下,如果他在上面的地级市、省会城市去买一个房子,同样这种房子在县城也有一样大的规模,他就没有吸引力了,如果说在县城里有这种一百七八十平米的房子,就可以比大城市的120平米的房子提升一个居住等级,能够留住这些高端的人。这些高端的人对地方的经济贡献更大,对县城的人群质量、对县城的年轻人的信心更足。
  2.街坊式联排住宅适应进城农民需求
  同时我们还要组织一些相对低端的住房,县城里边有很多农村进城经济条件并不好的,也能享受县城的一些公共服务设施,我们也给他们解决一部分相对低端的住宅,这些房子在一些设施上可以分步骤去建,不要有过高的标准,在布局上要更符合农村的一些习惯。
  特别是一些农村进城的人,也有一部分人很难在城市找到工作,这种住房从规划到设计,能不能给他们一些服务县城的机会,比如建一些原来的街道,打造街坊式的房子,做一些临街的铺面,他们可以做点小生意,可以开点特色的农家乐或者做一些农产品的交易等等,这种不能按传统的城市住宅小区去打造,是一种社区化、街区化的打造。
  在宜昌市的五峰县县城里边,我们发现新县城边上有一个异地扶贫搬迁的房子就是按这种理念设计的。他们进城之后因为异地扶贫搬迁远离农田,他们都在家里或者做点农产品的生意或者做点农家乐,效果很好,既丰富了县城人的这种需求,也给他们解决了就业,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
  *光明日报记者:县城建设如何为乡村振兴赋能?
  一、乡村振兴重在振兴县城
  村庄发展不能忽略了县城和小城镇的领头羊的功能。事实上县城也是大乡村的一个组成,它是村头,各种资源都在县城,乡村振兴重在振兴县城。县城所拉动的县域经济占了一半以上,最为高效。所以我们既要从均衡上,更要从经济上考虑振兴,人的振兴经济的振兴这是最直接的。
  没有集聚怎么能经济振兴。乡村振兴重在县城的振兴,去除村庄建设平均发力,带动乡村振兴,只有集聚才能产生更高的价值,需求集聚、资金集聚、公共服务集聚才能振兴。
  从纯农业地区来讲,我们现在人均一两亩地是振兴不起来的,只有把富余劳动力进一步往县城转移,当人均达到几十亩以上,它的资源才能够支撑振兴,才能人均收入几万块钱以上。一亩地几百块钱是振兴不起来的。
  最近我们在陕西渭南的阜平县乡村振兴规划里,在县城周边谋划三个几千人的农村进城产业居住融合的社区,离县城大约一两公里,社区里边配有产业和一些设施农业,在季节好的时候,他们回去种田两三个月,在冬季他们就近在一些大棚里从事农业和农产品的加工,在这里开展很方便。过去一些传统的村子里都建设设施农业,人进城了产业留在村子,他们回去很不方便。
  当然它也带来了我们县城规模进一步集聚,进一步做大县城,它是真正乡村振兴的一个部分。乡村振兴要抓集聚点要抓住头,县城是乡村的头,县城做好了,乡村就系统解决、事半功倍更为高效。
  二、城乡公服设施基础设施同质化,实现乡村振兴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同质化。不要讲一体化,同质化是乡村振兴的一个基础,这里边重点就是同质化质量标准,构建基础设施。
  一定要构建一个便捷的县域交通,也就是以县城为龙头,利用现有的道路连接,以二级路为主,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让这些周围的乡村向这些路逐渐去集聚,串珠带村。同时把公共汽车开到村庄里去,沿着这条线开公共汽车,构建带状的乡村集中连片带。再在一些重要节点上,根据圈层服务半径去布置不同级别的公共服务。
  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有基础,乡村建设这些年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县城高质量发展建设是个新课题,愿我们不断研究,不断实践,走出符合新时期县城建设新路子来。(来源:乡村发现转自:中农研 微信公众号)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581

有图有真相